排列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392148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列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排列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排列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排列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排列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列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排列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掌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

2、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因此,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排列数.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后者是这种排列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排列数。 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

3、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 的推导。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 (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 (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

4、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 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 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00。 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

5、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 二、 讲授新课 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排列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 (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 (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

6、京、上海、广州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 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 第二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写出来. 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所有的三位数. 根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 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 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

7、个,有4种取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 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我们讨论了两个实例,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从一些研究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研究的对象。 (2)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 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情况。 (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 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数字都是元素

8、。 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所有排法。 第二个问题是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所有的排法。 给出排列定义 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排列?什么是不同的排列? 从排列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

9、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须相同。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排列. 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排列,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个排列. 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也是两个排列. (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排列”是不是一个数? 生:“一个排列”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具体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排列,“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排列.如果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才是一个数。 三

10、、 课堂练习 大家思考,下面的排列问题怎样解?问题: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排列问题. 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 第二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 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 第四步把最后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具体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所以,共有

11、9种放法。四、课外作业五、教学反思 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这两个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 ab,ac,ba,bc,ca,cb, 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排列数,符号表示排列数. 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 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

12、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叫不同排列。 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 在排列的定义中,如果有的书上叫选排列,如果 ,此时叫全排列. 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排列问题. 关于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 ,再推广到 ,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导出公式 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n-m+1 ,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 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学生在开始做排列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