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39082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一八三团中学 薛桂欣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五大板块。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块:一、说教材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习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本课是在学习完口算乘法和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

2、乘法。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现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探索连续进位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学习,并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

3、后计算的良好习惯。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迁移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生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

4、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 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2、 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3、 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五、说教学流程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一、练习导入1

5、.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786 357 288745 595 498请同学回答。3.询问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讲解并引出课题(板书)(帮助学生由已经学过的知识过渡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求:我想给大家每人准备7张奖状,我需要买几张?1.读懂题意(找已知条件)2.分析题意(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求问题)3.正确列式,重点讲解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4.认真解答。(让学生高效的利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二)运用法则,加深理解487 928 1376 1794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发扬能干、敢干和干

6、的好的精神,自己先学会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听老师教学。1、 一张奖状7角钱,一共要付几角钱?2、练习十三第10题。3、两本故事书一共有260页,亮亮每天看28页,9天能看完吗?四、布置作业作业:第64页练习十三,第79题。 第65页练习十三,第12题、第14题。五、全课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3 62 5 213124 77- -2 5 21 7 6 4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设计教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

7、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会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786 357 288745 595 498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昨天老师去给大家买奖品遇到一些困难大家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吗?我想给大家每人准备7张奖状,我需要买几张?(二) 自主探

8、究,明确算法这个问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已知条件是:每人7张奖状,全班36人。问题是:需要几张?列式 367252(张)1、 先估算(1) 预设1:把367看307210这种方法,估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把36瓶看成30瓶,少算了几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2) 预设2:把367看成407280这种估算方法你看懂了吗?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3) 预设3:还可以怎样估?估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通过估算,我们知道了367的得数在210到280之间。2、自主探究,明确算法(1) 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呢?请你试着算一算。(2) 367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9、(3) 这个“4”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写在这儿?(4) 六七四十二,这怎么写“4”呀?(5) 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竖式是 364 7- 252答:需要252张。(三)、小组讨论,总结法则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帮助总结。(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4)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5、品德教育我把奖品都买好了,你努力来拿哦!要不本该属于

10、你的奖品就要给别人了哦!加油!(四)运用法则,加深理理解487 928 1376 1794(1) 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些题目,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2)做好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3)总结。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老师还有很多其他的难题你愿不愿意帮老师?一张奖状7角钱,一共要付几角钱?(1)知条件和问题。(2)解答。2527=1764(角)252 7

11、 3117 64答:一共要付1764角钱。2、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课本。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择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说明计算步骤。2. 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作业:第64页练习十三,第79题。 第65页练习十三,第12题、第14题。六、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3 62 5 213124 77- -2 5 21 7 6 4七、课后反思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

12、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与十位的积都要进位、十位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