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8393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礼仪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务礼仪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务礼仪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务礼仪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务礼仪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礼仪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商务礼仪 一、学习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崇尚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我国的礼仪就是中华特有文明的象征,是中华美德的体现。礼仪是一种传统美德,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具有不衰的生命力。在商务交往中涉及的礼仪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所以我们习惯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顾名思义,商务礼仪是指人们商务交往中使用的礼仪规范,是在商务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就是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这样才能使人们更轻松愉快的交往。为他人着想不

2、仅是商务交往,也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则。所以说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就一定要掌握礼仪的技巧。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能很有效的促进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助于进化社会风气。试想一下,一个微笑,一句关怀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温暖,并且可以使自己的心情也随之愉快起来,和乐而不为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不仅可以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美誉度,并能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

3、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商务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但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商务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获得了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商务礼仪是构成形象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而形象就是商务人士的第一张名片,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自身的形象以及员工的形象越来越重视。专业的形象和气质以及在商务场合中的商务礼仪已成为在职场中成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表现。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疑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

4、人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不败之地。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即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从某种意义说,商务礼仪已经成为建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商务礼仪包括了语言、表情、行为、环境、习惯等等,相信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因为失礼而成为众人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映象。由此可见商务礼仪的重要性了。因此掌握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掌握优势,成功之道:现今全球一

5、体化,商业社会竞争激烈,要比别人优胜除了卓越能力外,还有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协人际关系,而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专业形象和卓越的商务礼仪。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商机蓬勃,位处中国的行政人员若能掌握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必能巩固国际商业关系。适当礼仪,点石成金:时下年轻的我们生于求职市场,面对庞大的挑战,要突围而出,开启成功之门,使得熟悉面试时的良好礼仪。 二、学习心得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使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别人尊重你,就的你先去尊重别人,恰当的礼仪表现出来,可以为自己加分很多,也许就应该这么理解,商务礼仪就是商务过程的普通话,只有“说”这个语言,才可以和别人恰当的交

6、谈,才不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唐突。 三、记忆最深刻的四种礼仪首先就是介绍的礼节: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先介绍位卑者给位尊者,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年轻的给年长的,职位稍低的给职位高的,非官方人士给官方人士,本国同事给外国同事。其次是握手的礼仪。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

7、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毕恭毕敬。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晴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

8、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

9、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经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或微鞠躬就行了。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

10、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3握手的八禁忌 四、接待的礼仪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

11、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四、乘车礼仪(一)小轿车1、小轿车的座位,如有司机驾驶时,以后排右侧为首位,左侧次之,中间座位再次之,前坐右侧殿后,前排中间为末席。2、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前排中间座则不宜再安排客人。3、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4、如果

12、主人夫妇搭载友人夫妇的车,则应邀友人坐前座,友人之妇坐后座, 或让友人夫妇都坐前座。5、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6、女士登车不要一只先踏入车内,也不要爬进车里。需先站在座位边上,把身体降低,让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将双腿一起收进车里,双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势。(二)吉普车吉普车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三)旅行车我们在接待团体客人时,多采用旅行车接送客人。旅行车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 在礼仪也成为一种习惯时,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则显得那么简单、轻松。当礼仪成为一种道德,我们的社会则显得那么的和谐。从我们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有礼貌,有规矩的大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