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38348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宿山寺》教学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宿山寺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夜宿山寺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灌输给学生许多语文知识,而在于教学生自己走完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自能读书,自能写作的

2、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研究上。指导学生从廖误一步一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一步走向深厚,从生疏一步一步走向熟练。每一步都不要以教师的讲解和结论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去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一改在课堂上一讲到底的传统老法,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依靠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来扩展知识和解决一些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名人,这位名人在中国古典文化艺术长廊中占据的地位很高,他被称为诗仙,是谁呢?接着再回忆李白

3、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谁能背下来?”学生们一下子都举起了手,全班齐背一遍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李白写的诗,题目叫做夜宿山寺,学生们看板书读题目后,我接着介绍:“夜宿山寺中的宿是住宿的意思;寺就是庙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指名一个学生说过之后,老师说:“诗人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下,看看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写什么内容,读的时候,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对不懂的字和词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查字典。自己弄不懂的字、词可以记下来,大家共同讨论.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指名试读,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下面就是师生质疑,释疑的情况:生:“

4、危楼”是什么意思?师:(不作解释)哪位同学知道“危楼”是什么意思,讲给大家听听。生(1):“危楼”就是非常危险,要倒塌的楼。生(2):我认为“危楼不是非常危险要倒塌的楼;“危楼就是高楼的意思。师:到底是哪种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想.学生再读诗句,体会后,纷纷举手,“危楼”就是高楼.师:你怎么知道“危楼”就是高楼呢?生(1):第一句诗说“危楼高百尺”,这就告诉我们这座楼特别高;第二句接着又说“手可摘星辰”,进一步说明楼非常高,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生(2):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诗里,知道这楼很高很高,连说话都不敢提高声音,生怕惊动天上面的人,使我们感觉到这楼离天很

5、近很近。师:那么诗中为什么不说高楼,而要说危楼呢?生(1):我认为如果说“高楼,这里的“高”字就和下面的“高百尺”里的“高”字重复了,所以不能说高楼,而说危楼。生(2):我想“高楼”只是一般说法,不能使人感觉到楼特别高,“危楼却使人感觉到这楼非常非常的高,看上去叫人吃惊。生(3):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合适。但是这楼为什么这么高呢?师:对!大家想想看,这楼是怎么盖得这样高的?生(1):这是因为楼盖在山顶上。山已经很高了,所以楼就显得更高了.生(2):诗句中并没写楼盖在山上,你怎么知道楼是盖在山上呢?生(3):诗中虽然没有写楼盖在山上,但是诗的题目夜宿山寺已经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夜晚到山上寺院里借宿的,寺

6、院里的楼当然就盖在山上了。师:对!同学们学得很好,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就把问题搞清楚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讲出来。生:这座楼很高很高,站在楼上好像一举手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我在楼上,连话也不敢大声说,生怕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仙人。师:讲得真好!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们怎样读,才能把诗的感情表达出来?学生练习朗读后,指名试读时,一个学生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诗读得非常响亮高昂;另一个学生却又读得低沉轻缓。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都据理加以解释。前者说:登上这样高的楼心里感到特别骄傲、自豪,所以读的时候声音必须高一些,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后者说:连高声说话都担心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人,所以读的时候必须把声音压低一些,才能把诗里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一个是从自身的感受而言,一个是从诗的感情而言。各自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这堂课,对诗人的创作艺术和修辞炼句的造诣,虽未作任何评价,但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辨析,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境界,领略了诗的韵味,体会了诗的感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所以说,这样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走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跟那种由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抄、学生背的方法,其效果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