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38248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数与代数1专题讲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数与代数 1专题讲座(2) 2 利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小学阶段教材中往往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与活动为模型,建立分数的概念。例如把一个月饼平均分为两份,其中的一份是 个,把一张纸平均分为为四份其中的一份是 ,这仅仅是从“面积模型”的角度来理解分数,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借助于多种“模型”。 ( 1 )分数的面积模型:用面积的“部分整体”表示分数 儿童最早是通过“部分整体” 来认识分数,因此在教材中分数概念的引入是通过“平均分”某个“正方形”或者“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阴影”)认识分数的,这些直观模型即为分数的“面积模型”。 ( 2 )分数的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子集全集”来

2、表示分数 这是“部分整体”的另外一种形式,与分数的面积模型联系密切,但学生在理解上难度更大,关键是“单位 1 ” 不再真正是“ 1 个整体”了,而是把几个物体看作“ 1 个整体”,作为一个“单位”,所取的“一份”也不是“一个”,可能是“几个”作为“一份”,例如,把 4 个桃子看作“单位 1 ” 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2 个占整体的 。分数的集合模型需要学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把“多个”看作“整体 1 ”。 ( 3 ) 分数的“数线模型”: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3. 把握好每一阶段完成的任务 在小学阶段,对于分数意义的学习,教材一般“显性”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段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第二阶

3、段分数的意义。但实际上,基于对于分数意义内涵丰富性的理解,我们逐步认识到,对于分数意义的学习,决不是一两次教学所能全部承载和实现的,需要通过系列设计,逐步渗透、多维度建立,将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每一阶段的教学呢? 第一阶段:认识平均分。 第二阶段: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感受分数。 第三阶段:在分数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发展对于分数理解的比率、度量的维度。 第四阶段:在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发展对于分数理解的运作、商的, 第五阶段:在分数的运算及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对于分数意义理解

4、的多个维度。 必须指出的是,这五个阶段不是相对孤立的,更不是线性排列的,不能僵化地理解为到了某一阶段就必须或者只能达成对某维度的学习,其他维度将不再涉及。这四个阶段在完成对分数意义丰富认识方面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不断发展和整体建构。 总之分数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系统的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熟练运用。 (三)在建立小数数概念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分数初步认识学习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自然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由此可见 小数和整数、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1.

5、利用知识迁移建立小数概念 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别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 , 后者的学习对前者也有促进作用 , 例如 8 分米是十分之八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 , 只要通过提问 , 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 , 还可以写成 0.8 米 , 也就是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形式 , 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 : 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 , 百分之几和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 。 再如把正方形平均分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以及用数轴表示数,这是认识整数、分数时常用的模型 , 可以将其拓展到小数 。 例如: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 其中的若干份既可以用分数表示 , 也可

6、以用小数表示 ,这样能够 帮助学生理解的小数意义,建立小数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数感 。 2. 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 1 ) 沟通整数和小数的关系。 整数与小数的计数方法是一致的 ,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 , 小数的计数方法是整数计数方法的扩展 , 教学中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将整数的计数方法迁移到小数 , 为学生在计数的经验和方法上建立联系 , 不仅如此 , 还要利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整理认数系统 , 把原来认识的整数数位表扩充到小数 。 ( 2 )沟通分数和小数的关系: 小数和分数上的沟通,主要是意义上的沟通,使学生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 3 )沟通分数、整数、小数之间

7、的关系。 关于小数和整数、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数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了小数, 小数的表征形式与整数相似, 数位顺序表得到补充, 都是十进制。如果以个位为基础,向右扩展就是十位、百位、千位;如果向左扩展就是十分之一位(十分位),百分之一位(百分位)等。 换句话说:以个位为对称轴,两边的数位呈现了对称的关系,只是小数部分在位前增加了“分”;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得到了全面的概括;小数是十进分数。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小数的理解比对分数的理解更容易一些。 整数可以数,一个一个地, 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 小数可以数: 0.1 、 0.2 、 0.3 、 0.4 、

8、0.5 、 0.6 、 0.7 分数可以数: 以此类推。这列数是按照一个单位进行数数的,无论是整数、小数、分数它们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 3. 把握好小数认识的两个阶段的教学 我们知道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元、角、分和米制系统(米、分米、厘米)来帮助学生学习。并不涉及到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到了第二学段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才抽象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以及完善数位顺序表 两个学段的重点不同,呈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也应当有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 建立数概念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在数认识中体现数感。 数感的建立非常重要,教师要设计

9、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整体把握内容之间的联系: 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整体把握和递进与衔接。 (三)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关注数的应用 。关于数的认识包括从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和数之间的关系、数的应用;其中数的应用不仅仅是一条主线,而且渗透在整个学习中。教学中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问题二: 如何处理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一、 课标对“数的运算”有什么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

10、算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这一目标的提出就要求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理解算例、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算理与算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数的运算的过程就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数的运算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性。每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引入与建立,都要经过抽象、概括、判断

11、、推理的思维过程。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数的运算”内容时都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把这些应用到实际中去, 还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因此,数的运算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结果、关注方法更要关注得到结果、得到方法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小学生仍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算理、算法又十分抽象,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往往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借助直观模型、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