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750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能力 阿荣旗三岔河中学 张洁内容提要:创新是指学生主动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过程。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友谊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 能力创新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近年来,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2、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 一、 更新教育观念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民和动力。围绕创新教育,教师应树立几个观念:1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界习惯于把培养人才理解为学校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出来的人,出去就是人才,学校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能否成才的主要标准,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势必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上,而学生的

3、创新意识和行动,往往和考试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以考试为标准的压力面前,学生这种意识势必受到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习惯创新了。事实上,这种呆板、单一的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才,是能对新思想和新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具有应变能力的人,人才观的创新,就是不能用固定的“模子”去塑造人才,而应该扬长避短,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质,为学生对未来不断的变化做好准备。2正确的学生观。一味地把考试成绩的好坏或“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就难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下一代的责

4、任感,热爱每一个学生,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善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3现代的知识观。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快,知识转化为 实际应用的周期短,要求教育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墨迹为培养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打好基础。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4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自觉地去学,是教育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二、培养兴趣,让学生做“乐学”的主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

5、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学科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版为主动,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才创造出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创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呢?尤其对这一枯燥乏味的数学,很多学生都感到厌烦、头痛。所以,我们要拓宽知识面,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讲点数学发展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是学生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的重要性;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使

6、学生受到启发和鼓励;也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数学题,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多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他们感到学的乐趣,产生学的动力。比如,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收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时制,月租费18元,每分话费0.01;另一种是包月制,每月50元,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买了手机,你会帮他们选择哪种方式缴费呢?让学生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确有用,从而增强继续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创新思维时机。首先创设和谐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敢于创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7、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表现自己、发表意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巧妙的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想法明显不好时,活不够完善时,教师也应该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其次在创新新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提供时机。思维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积极发表独立见解的良好时机,为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创造条件。如;在下面的空中填数,使这列数据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我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8、,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得到一些答案;有的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有的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是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各减1,有的填入27,181,489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8等。这几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四、将就语言艺术,营造创新环境数学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主要手段之一,是串联课堂各个环节的桥梁和通道。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弱、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创新情景的好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启发、引导和激励功能,所以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营造创新情

9、景,培养创新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表述语言和形体语言两类。教师口头表述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无需多言,为了让课堂具有良好的创新情景,是学生积极投身到数学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活动中去,数学教师应将过去单一的讲解语言化为下列五种语言,即启发、提问、点拨、答辩解疑和证明加语言使之与开放性课堂结构相匹配,在设计和使用这些语言时,既要把握营造好良好的创新情景的大方向,使之像火把能一次再一次的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又要具有灵活性,使之随机应变的调节课堂信息反馈以维持信息的正常运行态势。对于启发,不是枯燥的“昨天学了什么?”、“今天学习什么?”、“这道题怎么解?”等这么几句套话,要结合

10、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文体特点使它有血有肉,具有新鲜的创造意境和制造悬念等功能,能令学生形成跃跃欲试的心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提问,要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使之具有“一石激起千从浪”的激励功能,例如,“是否有既不想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请改变本体的一个条件推导出一个新结论”等:对于点拨,要为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同时要做到尽可能多的给与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空间,提供机会让他们去品尝探究与专研的滋味,去享受成功的喜悦:答辩释疑要立足于今岁学生的思维路线和思维方式来进行在评价学生的应答和提问时,要注重语言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积极捕获来自学生

11、的创造信息评级时予以赞赏和评析,遇到学生提出猝不及防的问题使,切不可草草的以封杀,导致扑灭学生的创新火花的不良后果,而应以精妙的语言进行调节,这样才能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形体语言的作用虽不及口头语言内容丰富,但它在数学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他和口头表述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如:一个简单的手势比划,有时可接触学生的思维障碍,有时可将学生的思维轻松地引向一个动态的数学情境之中;一个期盼的眼神,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可表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认可与赞赏,等等。形体语言的使用得当,会不纯粹的口头语言更具魅力,效果更佳。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12、作能力创新和动手操作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一方面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又会滋生创新的成分,创新不是教而得到的。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动口、动脑、动手去探索,创新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多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这样不仅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创造的快乐,也会体会到床在艺术的艰辛。对于学生动手创作的成果,教师必须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及时鼓励。21世纪是一直是经济为主导的世纪,新的世纪呼唤勇于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把创新精神播撒导俄学生的心田,送给学生的一个创新的支点,收获一个创新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