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373735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尽职指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融资担保机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服务机构,担保机构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担保业务风险,直接决定担保机构的经营成败。为提升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和防范融资担保业务(以下简称担保)风险,促进融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依据*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工作指引、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治理指引、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省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报告制度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指引。第二条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机构为控制和防范融资担保业务风

2、险,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担保业务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纠正的动态全过程管理行为。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条 担保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建立完善的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制度;(二)确保合法、合规并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担保业务;(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追偿机制,降低担保风险,保全担保债权,减少担保损失,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第四条 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必须覆盖担保机构所有与担保业务相关的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相关的全体员工,并贯穿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项操作环节和业务流程,任何决策和操作均应做到有案

3、可查,不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树立全员风险意识。(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项目和高风险事项(三)制衡性原则。担保机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以下统称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相对独立负责公司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各业务部门内部风险管理进行协调、监督和检查;担保机构应当通过内设的稽核部门、岗位或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负责对公司各项业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稽核、检查。实现在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效率。(四)适应性原则。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应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等因素相适应,并随着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

4、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应当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六)预防为主的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解决。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要求第五条 担保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应当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研究风险政策,制定并实施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第六条 担保机构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具备金融、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必须经过担保业务知识培训,具备从事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第七条 担保机构应当通过设立专门的稽核部门、岗位或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负责对公司各项内控制度、合同执行情

5、况进行稽核、检查。稽核工作应当独立于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执行部门。第四章 风险管理步骤第八条 担保业务风险管理覆盖担保业务全过程,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制度完善及风险管理工作的问责五个步骤进行。第一节 风险识别第九条 风险识别是指对所有可能存在的、可能导致被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或履约,或对偿还到期债务、履约有重大影响的潜在风险点进行考察和识别。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被担保人和反担保人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等外部风险;担保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担保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道德风险等内部风险。(一)被担保人、反担保人的市场风险是指被担保人、反担保人因经济

6、、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被担保人、反担保人有关业务可能遭受损失从而影响其偿债或反担保能力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等;(二)被担保人、反担保人的信用风险是指被担保人、反担保人违约、违法、欺诈从而使担保业务遭受损失的风险;(三)被担保人、反担保人的财务风险是指被担保人、反担保人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其自身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或反担保能力,从而影响其偿债或反担保能力的风险;(四)担保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程序不当、管理水平不高或担保策略失误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执行风险、资产估值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五)职业道德风险是指

7、由于担保机构员工不遵守职业操守,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而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第十条 风险识别主要由担保机构的管理层、稽核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担保业务部门、项目经理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经讨论后报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及公司管理层。公司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及稽核部门应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项风险排查。稽核部门还应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公司制度执行情况出具稽核报告,报公司决策层。第二节 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第十一条 风险评估是指由担保机构担保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稽核部门根据担保业务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对被担保人偿还到期债务或履约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风险评估是动态的过程,对项目的风险分

8、类应定期进行。第十二条 准确的风险评估是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的科学依据。担保机构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第十三条 为保证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在风险评估时应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旨在运用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分析评估业务流程中的所有风险;定量分析则着眼于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第十四条 担保机构应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及反担保措施进行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担保业务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担保。各担保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担保业务分类制度,细化分类方法,但不得低于五级分类的要求,并与五级分类方法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一)

9、正常:被担保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能够按期完全解除担保责任;(二)关注:被担保人当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影响偿还的不利因素,有延长担保责任期限可能;(三)次级:被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存在代偿可能;(四)可疑;被担保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需代偿但不会发生代偿损失;(五)损失:经代偿并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包括一切必要的法律措施后,仍无法完全收回全部代偿资金而发生代偿损失。第十五条 担保业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担保业务风险逐户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在保项目及时进行风险排查,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对在保项目的五级风

10、险分类。第十六条 风险管理部门对担保业务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各业务部门提供的风险自查报告,负责对公司的风险点进行全面评估。第三节 风险控制措施第十七条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经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公司管理层批准后组织具体实施。第十八条 被担保人、反担保人的市场风险控制措施:(一)对宏观经济走势、政策变化、行业发展、财政与金融政策及其它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变动,由相关部门出具定期和不定期报告供决策参考;(二)通过与外部研究机构合作,获得较为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以及政策走向分析,为规避市场风险提

11、供参考;(三)合理安排周期性、非周期性产业担保业务规模和比例,避免经济运行周期性下行风险;(四)合理调控担保对象的产业集中度,避免可能出现的集中代偿。第十九条 被担保人、反担保人的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控制措施:(一)通过与贷款银行核对、客户财务及经营报表测算,了解银行贷款发放进度、额度及客户还息情况,分析客户贷款真实用途,及时制定控制客户按资金使用计划及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的措施。(二)强化保后检查和监管,通过定期对客户财务状况的检查,关注了解客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的变化,动态评价客户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结构、变现能力、现金流量情况,并根据客户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和能力的变

12、化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三)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建立和完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一旦发现被担保人和反担保人有欺诈、受处罚、违约等行为应立即制定应对措施。第二十条 担保机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措施担保业务经营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执行风险、资产估值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担保业务决策风险控制措施担保业务决策风险控制体现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涉及的主体主要有评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担保业务部门等。1担保机构应当对项目审批实行统一的法人授权制度,明确规定项目审批人的权限和审批程序,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批业务。2对于额度较大的担保或投资项目,担保机构应当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审批机构进行集体决策。项

13、目审批机构应当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参加。项目审批应充分发表意见,表决应当遵循集体审议(若采用电子化管理系统审批,亦可采取背对背方式审议)、多数同意通过的原则,全部意见应当记录存档。对集体审议通过的项目,董事长和总经理有一票否决权,但对集体审议没有通过的项目没有一票同意权。3.项目评审部门人员应切实核查所提交的全部项目资料,重点把握项目风险因素和反担保措施,必要时项目审批机构和人员应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4担保业务部门经理作为担保业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监督本部门的担保业务操作是否符合公司管理制度和决策。5风险管理部门经理根据其职能,负责监督本部门的相关业务操作是否符合公司管理制度和决策。(二)

14、担保业务执行风险、法律风险控制措施执行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制定严格的业务规章,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权限来实现;法律风险的控制主要由风险管理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实施,审查和动态监控担保业务,使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决策程序的规定。执行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控制措施包括:1担保机构应当以担保业务为核心主业,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其他业务。2担保机构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保后管理、风险预警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3担保机构应当配备或聘请具有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相关资格的专业人

15、才。4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合法、合规审查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对担保业务相关制度、流程、合同等进行合法、合规审查。5担保机构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风险准备金制度。6担保机构应严格落实反担保措施,负责对担保机构自身设计的标准合同文本进行正确填写,需要补充的条款按各机构自身程序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实行合同面签制度,监督客户完成相关登记和保险手续。(三)担保业务资产估值风险的控制措施担保机构应当建立资产估值工作制度,确定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规范资产估值工作,以达到控制资产估值风险的目的。相关业务部门应当根据资产估值工作制度通过市场调查或委托中介机构,估计担保资产的价值。第二十一条 担保从业人员职业能力、道德风险控制措施(一)加强对员工的守法意识、职业道德的教育,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制度;(二)重视员工现职教育、提升员工履职能力,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责,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业务行为;对当年发生代偿和逾期的典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教育,提高员工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三)严格执行尽职调查的A、B角制度,保后检查中也可适当进行交叉检查,用制度防范道德风险;(四)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严格保密;(五)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员工,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第四节 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制度完善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