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73612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劝学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劝学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劝学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劝学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教案 执教人:许珊珊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我们小学入学到现在已读高中一年级,说大家都经历了十年寒窗也不为过,那么,再谈到“学习”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样的切身感受呢?有人可能报之一笑,认为上了十来年学了,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么;有人可能眉头紧锁,觉得虽求学多年但效果不佳、问题颇多。好,不管你是自认为对学习已经轻车熟路还是始终徘徊于门外、不得要领,相信在学习了荀子的这篇劝学之后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二、作者简介同学们,知人论世,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及其思想还能准确的把握其作品,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通过上网、查资料等途径来了解荀子,不知道大家做的怎么样,谁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总结:荀

2、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人曾评价,是荀子和庄子瓜分了中国文化:荀子在其两大弟子手上赢得了庙堂中国韩非成了中华帝国的教父,李斯成了秦帝国的宰相;庄子赢得了江湖中国,成为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艺术的宗师。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所以要“劝学”。三、师生探究,落实基础知识。 (一)、教师范读,学生校正字音。 (二)、学生自

3、读,整理预习时掌握的基础知识。 (三)、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包括范读课文,强调重点字词,解答别组疑问三个环节。 (四)、教师课件展示重点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刚刚同学们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如果仅停留在理解字词、能翻译的层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提问: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什么?(齐答)“学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就像我们写文章喜欢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样。2

4、、 提问: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学不可以已”? 明确:因为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 提问:哪些段落重点写学习的作用和意义,请找出中心句?明确:第二段、第三段,中心句分别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 提问:作者分别论证了学习的哪些重要作用和意义,是怎样论证的?(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问题答案。)答案展示:在第二段中,作者连用了五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设喻的事物常见、易懂,易于读者接受。“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经过一定的过程,客观事物就可以变化提高。輮木为轮,绳木而直,砺金则利,说明经过人工改

5、造,客观事物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同理,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在第三段中,作者也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同理,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荀子勉励人们学习,就是想让人们通过学习改造自己、去掉恶劣本性从而成为君子。儒家有个观点“人皆可以为尧舜”,尽管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截然相对,但在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既然学习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怎样

6、又叫做善于学习呢?这就涉及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问题,也就是第四段的内容。5、 提问:下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思考:这小节共讲了几层意思?概括一下每层内容。各层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明确:作者指出:学习的方法在于点滴积累(板书);学习的态度在于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板书)。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是做到积累的必要保证,因为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很多同学都懂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但往往“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正是学习的大忌。6、 提问:这里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这种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

7、的说服力。7、 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内容: 这篇劝学虽是节选,但相对完整。文章开头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不可以已”,也就是“是什么”(板书);接着讲了“为什么”(板书)“学不可以已”,因为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提高自己、改变习性,可以弥补不足;那么应该“怎么办”(板书)呢?要注重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文章思路相当清晰。五、简析文章写作特色。、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议论文,但我们读了觉得枯燥吗?(齐答)不枯燥。为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具体明白,更易为人接受。、文章读起来拗口吗?(齐答)不拗口。反而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取得这种效

8、果的? 明确:运用了排比和对偶,因此文章句式整齐又节奏和谐。排比还增强语势、增强说服力。六、拓展延伸1、 提问: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是不是仅仅指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数语外理化生等具体的学科知识呢? 答案示例: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这一点上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吾日参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君子对于自身德行的反省。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所以,荀子劝人们学习,也就是品德的学习。2、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我尝

9、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七、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谈收获和心得。八、教师总结同学们,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过:“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同学们,经典不怕重温,让我们时常仰望星空,重温经典,用先哲的智慧来丰富我们的思想,积淀我们的人生吧。好,这一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九、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十、板书劝学(是什么)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提高自己学习的意义 正面设喻(为什么) 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反复设喻积累(怎么办)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坚持 正反对比专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