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35001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桐乡四中 黄国珍摘要: 传统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三基和三种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 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培育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教 学实例,通过课前的教师备课和学生的预习、创设情景、提问设计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运 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课堂 能力 活动经验 有效初中新课改四年多来, 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倡

2、 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今年 3 月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储瑞年在 关于数学课 程与教学的几点思考报告中说:数学教学中的“三基”发展为“四基” ,即在除了“基本 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 、“数学基本思想” ,还应加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应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与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成为学习数学的主 人。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

3、成自己对 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近年来, 笔者在课改新理念下尝试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研究,作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传统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三大基本能 力( 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丰富的内涵与更高要求: 数学能力包括实验观察、 信息获取、 数据处理、 模式抽象、 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等。在新课程标准下,特别强调合情推理以 及其他非形式化的思维 ( 如直觉、联想、顿悟等 )所具有的数学创造性。正如哲学家康德所 说:“每当理智缺乏时靠论证的思路时,相似思考(联想)往往

4、指导我前进” 。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数学三大能力外还必须重视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能力的认识数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要处理多级抽 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我们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大致分 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社会科学文化情境中的数学经验,从事纯数学活动积累的数 学经验。记得已故著名数学教育家余元希先生说过,可以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数学,不过是“扩大了的算术”。至于中学的其他数学修养,都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科学精神、思维训练等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但是,基本数学活动是否还包括

5、“模式直观”、“解题经历”、“数学想象力”、“数学美学欣赏”等能力,因此值得探讨。此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前三基”都是客观的数学问题,可以定出一般的要求,但 是数学活动经验则是因人而异,涉及个人的生活环境、感受、感悟数学水平的高低等。如 何制定人人适合的基本要求,一个新的课题放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走在第一线的教 师去进一步的深刻研究。作为教师应遵循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再加工、再设计,使教学 内容变得丰富、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真正让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取广泛的 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教

6、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最大限度地 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联系导致了联想。联 想丰富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其特征是思维灵活多变,不受思维定势限制,善于从多角度、 多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寻求正确的解答。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联想的结果 往往是能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新的信息、发现新的方法、寻找新的规律、探索新的科学。 联想能力就是依据原有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能够迅速从大脑中搜索出来,进行有效的比 较选择,进而重现或重新组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能力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空

7、点。因此,我们必须在课 堂教学中认真策划,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基础上动口说,动手做,动手写,大 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作业的效果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听课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前预习。教材 是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完成相关 内容的预习,并完成课后的练习。根据几年的实践调查显示:在初中学生中,经常预习的 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的成绩,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另一项调查显示:认为预习是好习惯的学生占95%A上,但不能坚持预习的学生也有60%。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

8、:如果没有从一件事情中深刻体验到好处的话,这种事情就会得不到强化和巩固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改革M浙江教育岀版社 教育心理学M桑代克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4。所 以我经常帮助学生了解预习的方法、意义,并且规范地开展预习工作,使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巩固和持续预习的行为。 同时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明确;预习问题有层次;预习作业有反馈。将学生的预习与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案例一次函数的图象 (1课时)在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实 际生活中一次函数解析式

9、的求解,因此我布置预习作业:正比例函数y =2x与y - _2x的图象、画法及其性质,从中复习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然后再通过阅读方式看该节内容,并做好课后的练习,这样就较好地衔接到一次函数的学习,为课堂教学时采用类比方法探究一次函数y =2x 3。与y = _2x _3的图象、画法及其性质作下伏笔。又如案例:“线段的比”(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做一做在上“线段的比”这一课的前一天布置任务:每人画一幅平面示意图我们的班级或我的小书房.2说一说在上“线段的比”这一课的开始时,请部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

10、得更好?在这个例子中,探究活动从课外延伸到课内,使学生有机会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形成过程,每位学生在画图时,还没有学习“线段的比”这一内容,因此学生会遇到一些困 难,例如怎样构图,如何刻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用图形描述物体的大小等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得该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促使学生产生联想。而如果把它放在学了“线段的比”后再布置这一活动,显然会失去探究的价值,因此本例能激发 学生探究意识和深入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的愿望,特别在采用浙教版后课时的学习内容较 多,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如学习统计和概率内容等等更要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好。实践证明:在数学课中宜用自学式

11、预习法一一细致地阅读和研究新课内容,并且能根据课前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课后练习或配套的练习题来验证自己掌握的水平、程度及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创造条件。(二)创设情景,为联想奠基数学老教材强调公理化、形式化,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旧知识的复习,以创设学习知识内在的关联情景,帮助学生联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应用 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密切联系生 活,使学生能从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来感知数学,也便于学生进行联想。如省优质课比赛时绍兴的朱周刚老师在教浙教版七下二元一次方程时,用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

12、领取生活补助、爱心满人间一一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活动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如杭州外国语学校徐渊楫老师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学习分式基本性质的必要让学生欣赏杭州的“自性,从而引入课题:多媒体播放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宣传短片, 然秀色美”,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数学因简约、对称、和谐而美”过渡到数学的简约、对称、和谐美。紧接着出示从校园中取来的圆盘照片设计问题:假设圆盘的半径1为R,这种油漆每千克可漆R3个平方单位,则漆好这个圆盘大约需要多少漆?在得出答案后让学生20-R3 20根据“简约、对称、和谐”这一“审美”标准来审视该分式的和谐性,从而引出用来“美化”这些分式的必需知

13、识一一分式的基本性质,揭示课题。然后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圆盘124的分割,“数形结合”引出三个等分数:一二-。我在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4816时,通过观察北师大课本首页,感知数学的影子,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 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再举生活中例子,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图形。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产生关联性,便于联想。在上用正多边形拼地板时, 让学生联想家里地板是用什么形状的材料镶成的。在上100万有多大时提出100万步到底有多长?用某同学的步距以启发学生思考联想。培养学生数感可估计一下客厅的面积,某 一物品大致有多重;折扣的问题可结合商店场景;利息

14、问题可结合银行,又如:学习“有理 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 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 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 一直到 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 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 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 为了引导学生便于联想,因此必须创设生活

15、情景及趣味性情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要做到: 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数学知识在生活 中的运用。生活问题数学化要做到: 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从生活实例感悟数学思维和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以数学化的思想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三)精心设计提问,使学生能够产生联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不能够联想,联想的深度、广度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提问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1)设疑式:如杭州外国语学校徐渊楫老师在引出三个等分数124:二- 一就提出问题: 根据我们的“审美标准”,哪个分4816421数最具“简约美”?从、-到1,我们是通过怎样的变形实现的?请问约分的依1684据是什么?(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探究分式的变形: 以下分式的变形是否成立?能否用图形的面积来解释。1 2x 2x2 1=,又如小明每天早上要在2x x7: 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 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 他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