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名解问答.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34097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名解问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核医学名解问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核医学名解问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核医学名解问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医学名解问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名解问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医学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如:C、H、O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1H、2H、3H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如99mTc、99Tc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如1H、12C、198Au核衰变的原因:当原子核中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多或过少时,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的原子核就会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衰变:放出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在周期表中前移两位。-衰变:由于电子相对过剩,导致一个中子转化为

2、质子而放出-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后移一位。+衰变:由于电子相对不足,导致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而放出+射线的衰变,其结果原子核将前移一位。衰变:原子核从激发状态到基态,通过发射光子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射线: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氦核。射线: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本质是负电子。射线:不带电的光子流。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激发: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这种作用称为激发。韧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低速度,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散射:射线由于质量小,行进途

3、中易受介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为0.511MeV的光子而自身消失。吸收:射线使物质的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的过程中,射线的能量全部耗尽,射线不再存在,称为吸收,其最终结果是使物质的温度升高。光电效应:光子和原子中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成为自由光子的过程。光电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及介质原子序数有关。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光子与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光子本身

4、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光子的能量和介质的密度有关。介质的密度越大,康普顿效应越明显。照射量:国际单位是:库伦/千克(C/kg)旧制专用单位为伦琴(R),1伦琴=2.5810-4库伦/千克。照射量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其单位为:库伦/(千克小时)(或秒)。照射量仅用于能量在10keV3MeV范围内的X射线或射线。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为戈(瑞)(Gray),以Gy表示。它的定义是1千克的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时相应的吸收剂量。即1Gy=1J/kg,旧制专用单位为拉德,以rad表示,1Gy=100ra

5、d。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叫吸收剂量率,其单位为Gy/s。剂量当量:吸收剂量和其他必要修正因子的乘积,并用H表示,即:H=DQN,剂量当量国际单位为希(沃特),以Sv表示,旧制专用单位为雷姆,以ram表示,1Sv=100ram。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是什么?答: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包括酶类)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的断裂而造成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功能和代谢的障碍。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是什么?答:指放射线作用于液体中的水分子,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一系列产物-自由基,继而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损伤。放射防护的目的是什么?答:防止确

6、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核医学内、外照射防护的原则是什么?答:内照射防护的原则:尽一切可能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尽量减少污染和定期进行污染检查和监测,把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制内。外照射防护的原则:1.时间防护;2.距离防护;3.屏蔽防护闪烁探测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注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发出射线,首先经过准直器准直进入NaI晶体,使晶体分子受激发,在退激发的的瞬间过程中产生荧光电子,荧光光子经过光导物质入射到光电倍增管的阴极,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光电倍增管有多个联级可以增倍光电子,到最后一个联级时光电子数增加至105108倍。

7、如此多的光电子聚集在阳极立即产生一个电位差,随之阳极电压又恢复到原来水平,不断地重复就形成一系列脉冲讯号,此信号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在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选择放射性核素的能量和能谱范围,并进行甄别、定标,经计算机处理还原成图像或数据。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放射免疫分析的基础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标准抗原和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免疫反应,这个竞争关系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AgAb*Ag-Ab*AgAgAg-AbAg由于*Ag和Ag两者的免疫活性完全相同,因此对Ab具有相同的亲和力。若*Ag和Ag总量大于Ab上的有效结合位点时,*Ag与Ag进行竞争结合反应,此时*Ag

8、-Ab的形成量随着Ag量的增加而减少(*Ag-Ab的量与Ag量呈反比)。甲状腺静态显像的原理:131I引入人体后,大部分在24小时内经尿排出体外,存留在体内的部分几乎全部浓聚在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内,并参与激素的合成过程。口服131I后24小时,通过核医学显像装置即可获得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的影像,可现实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功能及放射性分布情况,从而帮助诊断某些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冷” 结节: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区,结节基本上无甲状腺功能;“凉” 结节:表现为放射性减淡区,结节功能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温” 结节: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甲状腺影像相近,功能也接近正常组织;“热” 结节:

9、放射性增强区,结节功能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吸131I功能试验的原理: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所以口服或静脉注射Na131I后,即被甲状腺摄取和浓聚,其摄取的速度和数量以及碘在甲状腺的停留时间与甲状腺功能有关。在体外用射线探测仪即可以测得在不同时间对131I的吸收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甲状腺吸131I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亚急性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滤泡受到破坏,甲状腺摄131I明显降低,此时因储存于甲状腺滤泡中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周围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出现摄131I率与甲状腺激素的分离现象。但在恢复期摄131I率可以正常或增高。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的原理:正常情

10、况下,碘被甲状腺细胞摄取后,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酪氨酸结合成为碘化酪氨酸,且酪氨酸碘化的速度大于甲状腺摄碘的速度,因而甲状腺内无游离的碘离子存在。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陷时,酪氨酸不能与碘离子结合成碘化酪氨酸,碘离子积存于甲状腺内,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过氯酸钾盐和卤族元素一样,容易被甲状腺摄取,并能抑制甲状腺摄取碘离子,而且可以促使甲状腺内的碘离子释放入血液循环中。因此,在碘的有机化障碍的患者,服过氯酸盐后,甲状腺内的碘离子迅速被置换和排出,甲状腺内积存的碘离子减少,甲状腺不再摄取血液循环中的无机碘。通过对服药前后甲状腺摄取碘率的比较,可以判断甲状腺有无碘的机化障碍。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的适

11、应证及临床应用:家族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系统缺陷或酪氨酸碘化障碍的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鉴别诊断;怀疑有甲状腺碘代谢障碍的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在临床中,过氯酸钾释放率增加用于确诊碘有机化障碍的先天性甲减。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正常图像?答:正常人的两侧脑结构及放射性高低是基本对称的,而大脑额、颞、顶、枕叶灰质的放射性明显高于白质和脑室,呈现放射性浓聚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皮质的放射性也高于白质,呈团块状浓聚影。放射性较高的部位脑细胞功能、代谢活跃,血流丰富。蛋白质、脑室系统血流量低,放射性分布叶明显较低。能够清楚看到大脑纵裂、外侧裂、顶枕裂和中央沟。SPECT

12、脑显像诊断哪一种癫痫更有优势?间歇期和发作期的图像表现是什么?答:SPECT脑显像用于诊断原发性癫痫更有优势。癫痫间歇期SPECT脑显像:病灶多呈放射性减低区域,提示发作间期病灶部位局部脑血流(CBF)减少,以颞叶、额叶和顶叶多见。癫痫发作期SPECT脑显像:局部发作病灶放射性分布增强,提示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强。简述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答:肺通气/灌注显像“匹配”: 肺通气/灌注显像上病灶区域内的放射性减低和缺损一致,或肺通气病灶的范围和程度都大于肺灌注显像上的病灶。临床上多见于其他肺实质病变。肺通气/灌注显像“不匹配”: 肺通气/灌注显像上病灶区域内的放射性减低和缺损在肺通气显像上未见

13、明显异常或异常部位范围和程度都小于肺灌注显像上的病灶。临床上多见于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答:心肌显像(运动/静息或再分布)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到90%左右,并能大致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明显优于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患者,运动和药物负荷心肌显像时,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区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息或再分布显像该部位有填充或分布正常,提示为可逆性心肌缺血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答:心肌灌注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是机器敏感和可靠的方法,通常在心肌梗死后6小时几乎均表现为灌注异常。然而,有些在

14、胸痛后有一段时间内可呈正常灌注影像,也有一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梗死灶大小随着时间延长而变小,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理解为自发性溶栓的结果,约有2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自发性溶栓发生。肝胶体显像的原理是什么?答:静脉注射颗粒大小适当的放射性胶体显像剂,约90%被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所吞噬摄取,其余约10%的显像剂被脾脏和骨髓等人体其他部位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摄取,且能在其间存留较长时间而不被排出。利用核医学显像技术获得的肝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影像即可以代表肝实质影像,称为肝胶体显像。肝血池显像的异常影像?答:(1)不填充:肝胶体显像显示的放射性异常缺损区在肝血池显像时仍见放射性分布缺损;(2)

15、一般填充:肝胶体显像显示的病变区域在肝血池显像中的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组织相近;(3)过度填充:肝胶体显像显示的病变区域在肝血池显像中的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如何利用核医学的方法进行黄疸的鉴别诊断?答:肝细胞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社区显像剂的功能减低,肝脏显影不清晰,而肝外心肾放射性分布增加。同时炎症和水肿使肝细胞排泌显像剂的能力也减低,导致胆道系统也显影不清晰,而肝脏持续显影。梗阻性黄疸则呈现为肝影浓聚,且持续不消退,而肠道不显影或显影延迟。肠道显影延迟,伴梗阻上段胆管扩张,考虑为不完全梗阻,若24小时肠道仍不显影为完全性梗阻。如何利用核医学的方法进行新生儿胆道疾病的鉴别诊断?答:新

16、生儿黄疸多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肝炎。胆道闭锁患儿在出生后60天内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时诊治的关键在于与肝炎等的鉴别。因新生儿胆管极细,超声检查并不理想,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肝动态显像表现为肝影清晰,持续显影,而胆道系统和肠道系统都不显影,进行巴比妥试验后肠道仍无放射性出现。如肠道内出现显影剂,可排除胆道闭锁的可能。常见的肾图图形特点及临床意义?答:持续上升型:a段基本正常,b段持续上升不降,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下尿路梗阻;高水平延长型:a段基本正常,b段上升较差,以后呈一水平延长线,不见明显下降的c段,多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明显的肾盂积水;抛物线型:a段正常或稍低,b段上升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