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灯泡不亮了1.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3613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灯泡不亮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9.灯泡不亮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9.灯泡不亮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9.灯泡不亮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9.灯泡不亮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9.灯泡不亮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灯泡不亮了1.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灯泡不亮了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 张远思【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9课,是第四单元电与电路中的第5课内容。通过前几课小灯泡亮起来、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电流、电路等相关概念。而学生有时候在正确连接电路的情况下,却无法点亮灯泡,从而引出本课灯泡不亮了的探究。教材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活动一:灯泡为什么不亮了。教材呈现学生按照正确方法连接简单电路的情况下,灯泡却不亮了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以及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活动二:检测电路故障。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教材先让学生在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一种新

2、的方法用简易的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学习本单元前4节课内容,对电流电路等概念有初步了解,加之他们的生活经验,具备了探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好奇心强、勇于创新,对于动手实验兴趣度高。而四年级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在学生概括和推理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为什么要用电路检测器的方法、怎样用电路检测器的方法去检测电路故障,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故障电路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3、,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知道电路如果有故障,其中的用电器就不能工作。2、 懂得简易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连接好的电路是否形成闭合回路。过程与方法:1、 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2、 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乐于合作、交流的精神和质疑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电路故障,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理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

4、学,创设“角色”游戏情境,提出本节课的总体任务:找出灯泡不亮的原因,并排除故障,点亮灯泡。围绕总体任务,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分析和整合,把这节课的任务分为三个层次:1、连接简单电路;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3、替换故障元件,点亮灯泡。三个层次呈现出来为学生的三个“挑战赛”活动内容,紧扣核心,设计任务,分步有序地推进活动过程,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一项任务的目标即要“做什么”和任务的方式即“怎么做”。过程中,既有教师指导的部分,如:使用电路检测器时的注意事项,又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如灯泡的检测方法教师不过分指导,而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再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在展示成果过程中,有意识引导,让学生不

5、只是知道一个结果,更让他们对过程有更深的了解,扩展自己的思维。整节课呈现清晰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提出灯泡不亮的原因,到讨论初步的解决方法,再引导学生使用简易的电路检测器的检测方法,层层推进,让学生对分析和解决电路故障的过程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在引导过程当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整节课思维过程清晰呈现。【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揭示主题1、 情境导入创设学校电工叔叔想找小学徒情境。通过即时通话连线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三个挑战任务,成为学校的电工小学徒。2、 挑战赛一:连接电路(1) 以小组为单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2) 画出简单电路图

6、;(3) 标出电流的流动方向。3、 汇报展示(1)学生汇报 提问:灯泡怎样会亮? 生:电路需要形成闭合的回路,电流能通过灯泡。(2)矛盾冲突提问:正确连接电路,为什么灯泡不亮?4、 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不亮的原因。 板书课题:灯泡不亮了二) 初步探索,整理思维1、 猜测原因提问:请猜测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哪些?2、 讨论方法小组讨论:针对提出的可能原因,应该如何检测和解决?交流归纳:替换法和检查法。(1)替换法:把故障元件用没有故障的元件替换的方法。 (2)检查法:检查故障电路连接点是否连接好、接触点是否接触良好、是否有明显故障的方法。观看微课:用替换法和检查法检测故障电路。提出问题:这两种方

7、法有没有不好的地方?3、 改进方法小组讨论:是否有尽量少拆卸元件又能准确检测出故障部分的方法呢?小组汇报:小组成员演示和解释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新连接电路的灯泡亮灭能判断导线是否有故障?三) 任务驱动,解决问题1、介绍电路检测器介绍方法:电路检测器的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提出问题:刚才那位同学在使用中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交流展示: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其他元件?2、挑战赛二:制作电路检测器并检测电路故障(1)制作电路检测器;(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3)在展示板上做好记录。小组展示:你们用了什么方法?电路哪里出现故障?是如何检测灯泡的?3、挑战赛三:替换故障元件,点亮小灯泡(1)替换检测出故障的元件;(2)闭合开关,点亮灯泡。小组展示:请成功点亮灯泡的小组一起上前展示。四)回归情境,分享收获请分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