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335134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随笔(施莉莉).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随笔:让老师的声音“轻”一点 倾听与对话,这是我们人与人交往的必须能力。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我每天最多时间所面对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孩子来到幼儿园除了和同伴的对话外就是和老师进行对话。虽然踏上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但细细想来,我每天和孩子们之间的有效对话到底有多少?一天内,到底会有多少个孩子和我真正进行交流了?有时忙于一些琐碎的事,有孩子来和我说话,我会简单地和他交流几句,便对他说:“你先去玩XX,好吗?”,孩子在我的“建议”下走开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和孩子的交流变得少了,想想也真对不起这些孩子,难道工作忙就是疏远孩子的借口吗?当我拿到老师,你在听吗时,就想着“老师是教的,我只要把孩子教

2、会、教好、教棒便可,孩子是来学习的,应该是孩子你在听吗”,怀着一副不以为然的心态翻开了老师,你在听吗。在书中,丽莎波曼指出:教师的声音总是教室中最响的。看到这句话,让我马上想到了08年我园创建江苏省优质园时,有一位专家进入我班级,对我进行了半日跟踪调研。半天活动结束后,专家笑眯眯地对我说:“龚老师,你游戏组织得很棒,但你的声音太响了,以后我希望你在活动中,声音能轻一点,多给孩子一点说的机会。”啊,老师声音响了不好?声音轻了孩子能听见吗?还能镇住孩子吗?当我看完丽莎波曼所说的“声音响”才明白,原来这位专家口中所谓的老师声音响,包含了两层意思了,一是我说话的声音确实分贝很高,过于响了。二是说我在教

3、育活动中的谈话由老师为主,真正给予孩子说话的机会很少,孩子们没有了对话显得过于“安静”。细品专家的话,再回过头来想想,确实在一个集体活动中,老师和幼儿说话的时间比例相差太大了。老师在集体活动中说话最多,孩子们说话只不过是老师提问后的一两句的回答,而且这个回答还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的,一些举手积极的孩子,一个集体活动中还能有几次机会和教师进行对话,而一些比较内向、胆小的,从来都不举手,虽然偶尔也会被老师请到,但这样的机会真的太少了,有些孩子有时在一个活动、甚至好多活动中都没有一次和教师对话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包揽了太多的话语,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使得师幼之间的对话变得十分的仓促。有时一

4、个问题抛出,出现了冷场,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把答案用直接的“告诉”形式灌输给了孩子,这真有点自问自答的感觉,整个教室只听得老师的声音,而听不见孩子们讨论、发表自己看法的声音了。纵观集体活动中的师幼对话其实仅仅是从教师指向儿童、再从儿童返回教师,教师用提问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对话,而没有孩子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声音。阅读了老师,你在听吗使我知道了教师的静心倾听,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在活动中尽量把声音放“轻”一点,让孩子的声音更“响”一点。 施莉莉2013.9 教育随笔:读教师成长手册心得体会 读完教师成长手册,心中感慨万千,它不仅能使我们通过阅读、对比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反

5、思在教学、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激励自己取得更高的成就,还让我体验到了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爱与责任”的关系比重。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在我看来,爱与责任是一种无声的诺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有爱心、有智慧、有责任心,并且能够得到孩子、家长以及同事们认可和喜爱的老师。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忙碌,但是,忙碌是充实的,因为我能在忙碌中收获许多。我开始了崭新的一天。每一天都和一群有着天使般纯真可爱的孩子相处在一起,我们一起欢笑着、幸福着、成长着,让我真正体会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有人说:“当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玩闹闹,又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任何

6、的心理负担,只要他们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我们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我们要像妈妈一样,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给他们上课,和他们一起玩,陪他们吃饭等等。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人生的道理。 我爱我的孩子们,对于孩子,我始终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着他们,无论是乖巧聪明,还是调皮捣蛋,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曾经问过很多人同样的一个问题:你是喜欢那些乖巧聪明的孩子,还是那些整天给你“制造麻烦和恶作剧”的孩子呢?回答很显然,那些乖巧聪明的孩子我们会在无形中多爱他们一切,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让我们省心。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呢?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纯洁的,爱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

7、作为教师,就应该找准切入点,多赏识、多关爱他们一点。如果我们把那些“调皮的孩子”看成是与他人平等的人,就能够理解,他们同样也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关注。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于泽天,我想应该慢慢来,换一种目光来看这个孩子,换一种方式来和这个孩子沟通,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孩子们就像是一群纯净无瑕的小天使,当他们得到片片真情后,同样也会无私地把自己那一颗颗真挚纯真的童心回报给我。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首先学会爱,我每天都和一群快乐的天使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他们

8、对我的爱,内心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我无悔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爱孩子、关切孩子是我今生执著的追求。我愿意用一颗最纯真心培养未来祖国的花朵。幼苗是参天大树的起点,小溪是大海的起点,砖瓦是高楼大厦的起点,爱是教育的起点。永恒地去坚持这样一个真理吧:爱,是教育的起点!让爱与责任成为一个无声的诺言。施莉莉2012.10教育随笔: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这一段

9、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 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偶尔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

10、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施莉莉2012.11教育随笔:孩子的点滴都是在进步 以前经常会在网络,杂志上面看到许多关于老师身边发生的许多趣事和奇事,总是羡慕她们怎么会遇到这么多开心、有趣的事情。现在我发现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让人开心有趣的事。 我们班的孩子可以说是开朗、活跃,每天都有一两件事情会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就拿我班几个外地的孩子来说吧,进入幼儿园

11、最基本的一点普通话成了他们的挡路石,时常会发生方言和普通话交错的事情,时常说的让同伴和老师听不懂。有一次,我通知孩子从家里带一样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来,徐嫣然走过来跟我说:“我带了钓鱼的玩具,刚才我抗在里向了。”当时听了后我和保育员周阿姨就大声笑了起来,她还不知道我们在笑什么呢。我告诉她:“不能说抗在里向,应该是藏在里面。”她跟我说了几遍后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知道简单的一句普通话有时候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有点困难的,更何况是外地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在别的孩子身上肯定还存在着,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没关系,平时多和他们交流交流,时间长了他们会听得懂的,他们慢慢会用普通话和大家交流的。

12、的确,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发现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明显有了很大的长进,有些孩子从不会听普通话到现在已经能听懂我说的话了,有些孩子从方言和普通话交错讲到现在已经能基本上会说普通话。当他们每次主动跑过来和我说话的时候,虽然不能说的很流利,但他们的普通话的确说的挺不错的。孩子的努力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 施莉莉2012.12教育随笔:她为什么不快乐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孩子却不快乐。为什么呢?其实,是能力弱的孩子不快乐。安妮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一组玩游戏。在一次数学游戏中,安妮举起了手,于是我请她来回答问题,没想到安妮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马上说:“安妮肯定不会,她肯定会做错的。” 看到这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安妮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她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她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本能的衡量能力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能力弱的孩子,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不能达到和同伴相同的水平,因此到排斥。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幼儿都和安妮做朋友,都和她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她。现在,安妮已经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和其他幼儿一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施莉莉20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