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33213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配套作业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17伶官传序 【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2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 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

2、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 5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 泣下沾襟泣:流泪 ABCD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

3、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4、”。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8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

5、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10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 【基础阅读

6、】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7、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8、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B告庙:太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C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

9、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庄宗既

10、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日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义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义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

11、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日:“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

12、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人/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B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C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D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

13、余人/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在() A小字,指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字,也指古人的乳名、小名,此处为前者。 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丁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一定顺序组成干支纪元法,一百二十年为一循环。 D刺史,官职名,汉武帝时期始设,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爱好广泛,擅长音乐谱曲。他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他亲自创作的歌在当时到处都是,还请别人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B庄宗宠信伶官,伶人因此当权。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景进、史彦琼和郭从谦等伶官败坏朝政、祸乱国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C郭从谦善于钻营,鼓动士兵叛乱。他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义收为养子,后因害怕被坑杀而萌生作乱之心,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 D庄宗勇猛善战,却落得结局凄凉。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沿城墙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跌倒,伤重而亡,其遗体被人用乐器焚烧。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2)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义、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