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3103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高考改卷后的试题分析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 【考点透视】本题涉及到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结构变化,细胞膜的重要功能物质交换(甘油的跨膜运输案例),信息传递(激素的信息传递方式案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进行了一些知识迁移,主要考查了学生重要概念的识记与理解程度,内容几乎都在课本,难度较小。【解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糖类,故A项正确;当细胞衰老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B项正确;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所以C项错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就是进行信息传递,通过化学物质的传送在细胞间传递信息是细胞间三种信息传递方式之一,故D项正确。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DP+比值下降【答案】B 【考点透视】此题

3、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常规考查题型,仅C和D选项展现的方式有所不同。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间的联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比较熟悉,分析方法与技巧比较训练才能较快正确答题。【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停止产生,A项正确;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的积累反过来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所以B项错误;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项正确;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项正确。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

4、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 【考点透视】本题主要考查对内环境稳态意义的理解认识,但也进行了知识的适度迁移,带来了学生分析上的干扰与错误判断。A、B、C项相对较好分析判断,D项首先要求学生对内环境的概念能够准确理解,即细胞外液;知识上又迁移到细胞呼吸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上去了,给学生了带来了思维上和空间上的一些障碍。但若能使用排除法,则会简单许

5、多。【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 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 项错误。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

6、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 【考点透视】此题为实验考查,考查是教材基本实验质壁分离实验,主要侧重于实验材料分析,质壁分离能够被观察看见的原因考查。需要学生明确一些生物学知识,色素存在于液泡或质体中,不同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一般是不同的,另外学生如果做过教材上关于用黑藻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且印象深刻的话,能有助于判断最难的干扰项B,所以要重视教材实验及插图。此题若正确使用排除法的话,难度会降低不少。【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或质体)呈红色,比白色花

7、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 项正确; 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项正确。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I-2

8、和I-4必须是纯合子BII-1、III-1和III-4必须是纯合子CII-2、II-3、III-2和III-3必须是杂合子DII-4、II-5、IV-1和IV-2必须是杂合子【答案】B 【考点透视】此题是利用遗传定律,分析系谱图,对单基因遗传病概率计算的反向条件分析及推理,反向设计略显新意。此题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及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花费的时间必然较多。【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项错误。若II1、-1纯合,则-2为1/2Aa、-1为1/4Aa;-3为2/3Aa,若4纯合,则-2为2/31/2=1/3Aa;故的两个个体婚

9、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若2和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1和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项错误。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项错误。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 【考点透视】此题考查生态学中的种间关系,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题意

10、获取信息的能力,只要抓住关键词,应用生物学常识就能进行排除和判断。此题较为简单。【解析】植物病毒V只对植物水稻具有专一性寄生能力。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龙胆紫溶液属于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着色。(6分)(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3分)【答案】(1)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

11、分离开来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1分),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分)(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考点透视】此题为基础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实验中的化学药液和细胞核的功能,题干简洁,设问简单,考查内容都为教材上的识记内容,特别是最后一问提醒我们要重视教材上黑体字,即重要概念的识记。【解析】(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用于解离过程,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龙胆紫溶液用于染色过程,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2)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

12、遗传的控制中心。【改卷分析】全省平均得分4.95分,约70%的考生得分在4-8分之间,是得分率较高的一道题。 第一空:典型错误回答:“解离细胞膜”、“解离细胞质”、“使染色体中的和蛋白质分离”第二空:典型错误回答:”酸”、”减”、”中性”等第三空:典型错误回答:“”、“蛋白质”、“细胞质”、“染色体中的” 第四空:典型错误回答:“新陈代谢的中心”、“代谢的调节中心”、“细胞膜的三大功能”等n 问题分析: 第一小题的第2空考生得分情况较好,但也有少部分考生回答错误,主要是考生不理解为什么要用碱性染料染细胞核或染色体,不理解DNA是酸性易于碱性染料反应而着色的道理。第1空和第3空部分考生将该实验与

1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相混淆,从而导致第一和第三空的错误回答。主要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区分相似的知识。 第二小题3分,多数考生通常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功能记忆不清,但多数考生能较好地掌握细胞核是代谢或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功能,其中有部分考生不能理解控制代谢的中心与代谢的中心的区别,所以该小题扣1分很普遍,也有许多考生扣2-3分。 主要问题-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够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3分和3分)(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

14、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_(1分)(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1分)(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3分)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分) (2)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分)

15、(3)变快(1分) 未发生改变(1分)【考点透视】此题考查对群落演替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程度,对重要概念不光要知其然会区分判断,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解释会应用。此题看似简单,但第二问学生却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从概念本身入手就是最好的解释。同时也再次提醒我们要重视教材,重视概念,加强应用性训练。【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2)人的作用加速了土壤的风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原有结构,但仍会在土壤中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从宏观上来说人类活动影响前后都是从复杂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