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321157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采工作面专项应急预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残采工作面专 项 应 急 预 案 编制日期:2013 年5月4日11M1残采工作面专 项 应 急 预 案一、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M1残采工作面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型有:顶板事故、透水事故、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及火灾事故。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11M1运输巷上部,其位置存在老窑采空区,且顶板较为破碎,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重点防范顶板事故和透水事故的发生。二、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工作面发生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依靠科技,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总 指 挥:矿长副总指挥:工程师、副矿长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

2、小组、技术处理小组、医疗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事故调查小组。其网络机构图如下: 应 急 指 挥 系 统 图总指挥副总指挥技术处理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根据险情等级决定是否向上级单位救援2、指挥机构及职责1)总指挥: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并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事故报告。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总指挥的命令。3)抢险救援小组:具体负责实施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4)技术处理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

3、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5)医疗救护小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6)后勤保障小组:主要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7)事故调查小组:主要负责事故后事故分析报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防止事故的预防措施1、顶板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1)加强对矿井地质情况的了解,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巷道支护形式和材料;(2)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标准;(3)必须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4)遇到老空巷必须提前打临时支护;(5)加强对巷道的维护、修复工作;(6)减少放炮作业对围岩的损害;(7)处理冒顶、片帮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2、水害事故

4、的主要预防措施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还必须做到“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同时加强以下工作:(1)探:即进行老空巷探水;(2)防:即建立健全井上下防水设施和防水措施进行预防;(3)堵:即注浆堵住水口,或加固裂隙带,加固煤层顶、底板。(4)疏:即疏水降压或疏干有害含水层;(5)截:即留设各种防水煤柱隔阻有害水源;(6)排:即建立健全井下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7)放:即对老空区积水、可疑水源采取放水,或超前放出顶板水;3、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1)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控制瓦斯浓度;消除引火源。(2)煤尘爆炸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定期冲刷主要进回风巷,防

5、止煤尘产生;杜绝一切明火,减少摩擦火花和撞击火花。4、矿井火灾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1)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2)及时密闭采空区;(3)设置消防材料库;(4)设置消防水池。 五、应急响应程序1、调度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在掌握事故初步概况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汇报遵义市救护大队,并在5min内按汇报程序报告矿值班领导、矿长、工程师。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下达指挥事故抢救的命令,同时,在5min内将事故向公司调度室进行报告,并负责做好事故抢救、处理全部过程记录。 2、按照领导指示在10min内通知有关人员(分管副矿级领导、总工、安监部、调度、技术、机电、通风、救护、事故单位)赶赴现场观察灾情,并勘察事

6、故现场,研究抢救措施,并通知有关科室部门维持好现场秩序和做好井口的治安保卫工作。3、矿值班领导、有关矿领导和部门接到事故汇报后,第一时间赶到矿调度室,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4、迅速在距事故地点较近的地方架设临时通讯电话,并派专人看守,以便调度室同现场随时取得联系。5、按矿长、工程师指示,调动人力、物力抢救(重大事故必须按本矿2013年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规定程序执行),并掌握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6、30min内调清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性质、事故大体经过、事故破坏程度、受伤程度等简要情况。7、1h内查清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并上报务川县安全监管局、遵义市煤监分局等

7、有关部门。8、24h内查清事故全部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防范措施,提出事故报告,并向有关部门传真汇报。六、处置程序1、发生顶板事故处置程序:(1)发生冒顶事故后,现场或附近的人员必须想尽办法立即拨打紧急呼叫电话,向调度室汇报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并对冒顶段由外侧向里侧逐步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继续扩大。(2)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救护大队、并同时汇报值班矿领导、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医务室、技术科、通风部门、安监部、事故责任单位队长和有关人员。立即成立由矿长任总指挥、矿总工程师、安全负责人为副总指挥,上述单位主要

8、负责人为成员的救援指挥中心,在矿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共同研究制定救灾方案,并编制冒顶处理措施。(3)调度室立即通知经营部及后勤准备足够的救护物资立即下井,值班领导负责救灾物资的押运、救灾人员及受灾人员的人车运送调度工作。(4)医务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医疗救援小组,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5)救护队接到冒顶事故报告后,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救护规程规定,带齐救援及处理冒顶所需要的工具,在30min内到达指挥中心,明确救援方案后,立即到达井下事故现场,应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援基地,明确受灾实际情况后,方可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对救出的受伤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急救,然后送往地面进行抢救

9、。 (6)抢救遇险人员时:1)指挥中心首先对所有参加救援人员讲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明确事故的具体情况后,共同研究制定救灾方案。2)通风部门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或截堵区人员供给新鲜空气。 3)在处理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员的通道,必要时抽调专门掘进队伍开掘专用小巷道至遇难地点,保证人员尽快脱险。4)在抢救处理中必须有由队长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负责专门检查与监视顶板情况,防止发生二次冒顶。5)抢险人员在抢救中遇到大块岩石时,应尽量避开,严禁用爆破法处理。如果威胁遇难人

10、员,则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难人员。6)现场人员立即在区队长或安监员或班组长的带领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冒顶的扩大,并随时将冒顶情况立即报告救援指挥中心。 7)现场如果受伤人员未被埋,要在班组长或有经验老工人的组织下积极进行包扎或进行其它救护,如果有人员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组织扒矸救人, 在扒矸救人前必须对巷道进行支护,以防再次冒顶,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8)如人员被堵在冒顶区里面,被堵人员应在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自救,并采取敲水管、铁轨等措施与外部联系,控制矿灯、饮水及食品的使用,利用压风管提供呼吸所需空气,如无支护材料,应节省体力,等待外部人员救助,不得盲目扒矸,防止冒

11、顶扩大。 (7)救灾完毕后,应立即清理好现场,调度室、安监部、技术科做好事故过程的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以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2、发生透水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撤出受灾害威胁区域的人员;(2)了解突水情况、影响范围,分析灾变及周围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收集出水前后水量变化、各钻孔水位变化资料,必要时做水质化验,判断直接水源及补给水源,推测、判断水量变化趋势;(3)查清事故前人员分布,判定遇险人数、位置,采用呼叫、敲击管路、轨道、支架等方法与遇险人员联系,安排专人倾听、观察来自灾区内的信息,确定遇险人员所在位置、人数及生存条件;(4)根据情况选用排、疏、堵、截及开掘小巷等措施,营救遇险人

12、员;(5)采用压风管、水管、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给遇险人员创造生存条件;(6)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聚集;(7)侦察、抢险时,要管理好水路,防止溃垮巷道;采取措施,防止二次出水;(8)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人员时,防止环境和生存条件突然改变造成意外。3、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处置程序: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会感到空气剧烈震动,有急速流动声或巨响,此时:(1)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附近有躲避硐时,可立即进入躲避硐内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2)保持冷静,尽快判明发

13、生爆炸的地点、影响范围、爆炸性质、危害程度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3)设法向可能受灾变影响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4)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应积极救助灾区受伤人员。(5)在爆炸地点附近人员应在老工人、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6)若因巷道冒顶无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时间(40min)内不能到达安全地带时,可利用避难硐室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

14、。(7)若避灾地点有压风管,应将阀门打开以提供氧气。避灾时应将衣服,矿灯等物挂于明显位置,以便于救护人员发现。(8)在临时避难硐室避难人员,应保持平静,静卧等待营救,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注意节省水、电和氧气消耗,硐内只留一盏灯,其余全部熄灭,并经常性、有规律敲击管路、铁具或石块,发出呼救信号。(9)若人员被堵在独头斜巷时,不可走向顶部,以防顶部积聚的瓦斯造成窒息。4、发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

15、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2)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的汇报后,立即通知火灾回风侧工作人员撤离升井,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3)矿长、总工程师、通风部门负责人、安监部负责人、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遵义市矿山救护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a根据现场火势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b 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c 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降低火灾危害的措施,并由通风部门、救护队组织落实。d立即通知井下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人员撤离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通风状态,合理控制火区进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