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32016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义.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replication):以DNA为模板,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双链子代DNA的过程。转录(transcription):在DNA分子上合成出与其核苷酸顺序相对应的RNA的过程。翻译(translation):在RNA控制下,根据核酸链上每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AA的三联体密码规则,合成出具有特定顺序的蛋白肽链过程。遗传学的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在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它们的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

2、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则。第一节 DNA复制的特点一、半保留复制 407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l 半保留复制:l 以DNA为模板,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双链子代DNA的过程。其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于亲代DNA,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二、有复制起始点 l 复制子(replicon):基因组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含有控制复制起始的起点,也可能含有一个复制终点。l 起始位点(原点origin):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l

3、原核生物的复制子通常为一个;l 真核生物则为多个复制子。 三、复制方向 多数:双向复制低等生物:单向复制(滚环复制)四、需要RNA引物 l DNA聚合酶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primer) ,聚合子代DNA链。 l RNA引物的大小: 原核生物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约为10个核苷酸。l RNA引物的碱基顺序,与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 五、半不连续复制 418l 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即模板DNA链的方向必须为35。l 因此,分别以两条反平行的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时的方式是不同的。l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时

4、,子代链的聚合方向为53, 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该链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l 亲代DNA双链复制时是逐步解开的,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时, 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该链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l 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l 冈崎片段的大小 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 bp (base pair), 真核生物约为100 bp。 六 、DNA复制的酶学 410(一)、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419生物体内的DNA分子常处于负超螺旋态(三级结构)。复制前,需改变DN

5、A分子拓扑构象,避免DNA分子打结、缠绕、连环。 1、拓扑异构酶l 最初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的w-蛋白;l 先将双链中的一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l 反应不需ATP供能2、拓扑异构酶l 又称DNA旋转酶(DNA gyrase),l 可切断DNA双链,使DNA的超螺旋松解后,再将其连接起来。l 需ATP供能。(二)解螺旋酶helicase:421 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解螺旋酶为DnaB。 可以将DNA双链解开成为单链。 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两分子ATP。(三)、单链DNA结合蛋白 421l 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

6、B,又称螺旋去稳蛋白(HDP),为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l 作用: 稳定DNA解开的单链;阻止复性、保护单链DNA,避免核酸酶的降解。(四)引物酶primase:一种RNA聚合酶,在复制起点处以DNA为模板,催化合成一小段互补的RNA。 引物酶能直接在单链DNA模板上催化游离的NTP合成一小段RNA。 作用:提供3-OH, 以用于DNA聚合酶催化链的延伸。(五)DNA聚合酶 4101、DNA聚合酶的反应特点(1)、底物:dNTP, N=A,T,C,G (2)、模板:DNA (3)、引物: 提供3-OH末端 (4)、子链的延伸方向:53:2、DNA聚合酶的活性: 53 的聚合活性 53核酸

7、外切酶活性 35核酸外切酶活性 复制修复切除引物、修复功能2040400分子数/细胞1011亚基数 -+5 3外切酶活性+3 5外切酶活性+5 3聚合酶活性pol IIIpol IIpol Ipol 为单一肽链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被特异的蛋白酶水解为两个片段pol 多亚基酶。它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pol 由十种亚基组成,亚基:具有53聚合DNA(复制)功能;亚基:35外切酶(校正)功能功能: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4.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417DNA-pol a 起始引发,有引物酶活性DNA-pol b 参与低保真度的复制 DNA-pol g 在线粒体DNA复制中起催

8、化作用DNA-pol d 延长子链的主要酶,有解螺旋酶活性DNA-pol e 校读、修复和填补缺口(六)、DNA连接酶 DNA ligase,催化DNA片段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DNA连接起来。第二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一、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 421(一)起始 421E.coli复制起始点 oriC: 由245个bp构成。关键序列在于两组短的重复:三个13bp的序列和四个9bp序列。 引发体和引物含有解螺旋酶、DnaC蛋白、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二)延长阶段复制的延长指在DNA-pol催化下,dNTP以dNMP的方

9、式逐个加入引物或延长中的子链上,其化学本质是磷酸二酯键的不断生成。 (三)终止阶段 原核生物基因是环状DNA,双向复制的复制片段在复制的终止点(ter)处汇合。 随从链上不连续性片段的连接二、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424(一)DNA的复制只发生在S期(二)多复制子(三)真核细胞含有5种DNA聚合酶(四)端粒复制 染色体两端DNA子链上最后复制的RNA引物,去除后留下空隙。1.端粒telemer: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2.结构特点:(1)由末端单链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2)末端DNA序列是多次重复的富含G、C碱基的短序列。3.功能:(1)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2)维持DN

10、A复制的完整性 4.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1)RNA发挥模板作用(2)蛋白质发挥逆转录酶活性第三节 逆转录一、概念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是RNA指导下的DNA合成过程,即以RNA为模板,四种dNTP为原料,合成与RNA互补的DNA单链。二、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催化逆转录过程的酶称逆转录酶,RNA病毒中都含有此酶。 具有三种酶活性:l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l RNA酶l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三、合成过程RNA 模板逆转录酶DNA-RNA 杂化双链RNA酶单链DNA逆转录酶双链DNA试管内合成cDNA (compleme

11、ntary DNA)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的与mRNA碱基序列互补的DNA链。 分子生物学研究可应用逆转录酶,作为获取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法称为cDNA法。 第四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一、DNA的损伤(突变)l 由自发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DNA一级结构的任何异常的改变称为DNA的损伤,也称为突变(mutation)。 l 常见的DNA的损伤包括碱基脱落、碱基修饰、交联,链的断裂,重组等。 (一)、突变的意义(1)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2)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3)突变导致死亡(4)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二)引起突变的因素:1自发因素: (1)自发脱碱基:由于N-糖苷

12、键的自发断裂,引起嘌呤或嘧啶碱基的脱落。每日可达近万个核苷酸残基。 (2)自发脱氨基:胞嘧啶自发脱氨基可生成尿嘧啶,腺嘌呤自发脱氨基可生成次黄嘌呤。每日可达几十到几百个核苷酸残基。 (3)复制错配:由于复制时碱基配对错误引起的损伤,发生频率较低。 2物理因素:X射线和电离辐射:常常引起DNA链的断裂;紫外线:引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如TT,TC,CC等二聚体。这些嘧啶二聚体由于形成了共价键连接的环丁烷结构,因而会引起复制障碍。 3、化学因素: 二、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一)错配 (mismatch)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1.转换: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即

13、嘌呤代替另一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2.颠换:发生在异型碱基之间,即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正常成人Hb (HbA)亚基(二)缺失 (deletion)、插入 (insertion) 1.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消失。 2.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3.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frame-shift)突变。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三)重组(recombination) 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三、DNA损伤的修复 (一)直接修复: 1光复活:light repa

14、iring 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 过程:光复活酶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在300600nm可见光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使之完全修复光复活酶从DNA上解离。2转甲基作用:在转甲基酶的催化下,将DNA上的被修饰的甲基去除。此时,转甲基酶自身被甲基化而失活。 3直接连接:DNA断裂形成的缺口,可以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直接进行连接而封闭缺口。 (二)取代修复: 1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ing):适用于多种DNA损伤的修复。修复机制:分别由两种不同的酶来发动,一种是核酸内切酶,另一种是DNA糖苷酶。 2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ing):一种有差错的修复方式。 3SOS修复l 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损伤并且使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修复机制(细胞处于危急状态)。 l DNA分子受到长片段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