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1592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小课题结题报告岐山县第初级中学 八年级思品课例组 苗曦 李鸿科 唐引娣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现象从案例说起时事政治,一是指近期(一般是一年之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二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时事政治教学是指通过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使学生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但目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案例:有媒体调查,在学生中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日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时事杂志编辑部组织人员在学校调研,选取了当前宣传强度高的重大时事和人物,

2、对参加座谈的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请学生概括地说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关键词”或一句话概括),结果只有少数学生给出了准确答案。在某市思想政治课考试中,竟有半数学生不知道国务院总理是谁。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初中生应不应该知道党和国家的这些重要大事和典型人物?在新闻媒介如此发达、信息传播渠道如此之多、传递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这些初中生的思想却如此封闭,这是为什么?案例说明了现在的初中生不重视学习时事政治,不了解国内外大事,这势必不利于正确地理解党的大政方针;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中考考试成绩。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观

3、察、思考、认识身边社会实际的热情;影响到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影响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如何提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实效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什么策略提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水平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二) 问题思考当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1、教师原因教学理念落后,既没有一套有效的时事政治教学机制又不善于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时事热点,造成时事政治学习观念淡化,方法落后,效果很差。现阶段初中时事政治教学,普遍是采取考前由老师划出的一些重要时事范围,接着让学生记忆,然后参加考试,其题目基本上是单项选择。这种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因而考试完没多久,学生们就

4、将时事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式教与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时事的积极性,也往往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时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时事学习只是记条条、背条条和考条条,把时事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而不是一种乐趣。这样日久天长学生对这些原本有兴趣的东西也会产生厌恶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些教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忽视时事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使用新鲜材料捉襟见肘,论证问题缺乏事实,尤其是忽视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时事学习活动的开展。总之,教师对于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从认识方面看,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和战略高

5、度认识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不到位,对于在学生中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到位,对时事政治教学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2、学生原因学习被动,既在心理上对时事政治恐惧。一方面,学生在校接触时事政治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学校设施落后,学生没有机会通过上网浏览网页、读报刊杂志、看电视新闻、听广播信息获得现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另一方面,农村初中学生没有学习时事政治的氛围。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根本无暇关心国事和天下大事,有时间闲聊也只是关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现在电视十分普及,学生放假回家可以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时事,但是实事并非如此,现在农村初中生大都对连

6、续剧情有独钟。3、学科因素时事政治内容零散,时效性又极强,并且搜集难、整理难,系统化、完善化更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引起本学科教师的重视。时事政治教学的“三无现状”(无教材、无教参、无课程标准),时事政治教学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的“封闭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单一性,教师单纯的“灌”,学生被动的“听”;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往往只局限于课堂讲授,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当作一种“口号”地“注”给学生;教学内容和广度保守,往往停留在报刊或电视里的一般性内容。二、问题的研究(一) 理论学习自本课题立项以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加强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1、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

7、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3、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学派(建构主义者)对学习有以下几点共识。(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

8、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二)教学实践1、依据新课程标准,转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观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同时还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周一课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增强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本身的要求。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事政治教学常态化时事政治教学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两大类:课内型和课外型。课内活

9、动形式主要有“新闻发布会”、学法指导等;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有时事知识竞赛、模拟活动、参观访问、报刊剪辑展览、手抄报比赛、时政园地、社会调查等。(1)、“新闻发布”培养兴趣、发展个性通常在思想品德课前,由教师指定学生进行3-5分钟报道国内外大事。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学生发布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这种发布会一般每周举行两次,每次发布近两天来的重要新闻,较好地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在课余时间看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搞摘抄、整理要闻等,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

10、利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等。(2)、“学法指导”把握关联、提高效率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这是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最主要、最具操作性的载体。杭州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非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重大的时政热点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识、能力时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要联系时事政治,重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中考形势。(3)、“时政园地”汲取知识、积累素材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再由学生们自己在班里民主选举一些书法、绘画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将

11、这些同学分派到不同组。然后,在教室的黑板上专门划出一块的专区来作为时政园地。各组成员相隔一定时间负责收集报刊剪辑、手抄报等各种作品贴在园地内。到了期末由同学和教师一起评比出优秀组。这种形式既可以增长学生时事知识,又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编辑能力、欣赏水平、竞争意识等。(4)、“知识竞赛”激发情感、培养能力时事知识竞赛通常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制成多种形式的竞赛题,如填空、辨析、选择、问答题等,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方式(必答、抢答、轮答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回答,评判员依据回答的正确程度评分,然后以得分多少决定名次。时事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12、性,促进他们平时学习,增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5)、“学以致用”释疑解惑、提高能力它是一种通过直接考察社会实际进行形势教育的方法。一般说来,学生通过读报、听广播、课堂教学获得的时政知识属于间接知识。仅仅依靠这些间接知识,难以对时政问题形成深刻的理解。要真正理解时事问题离不开直接经验,离不开直接接触和考察社会实际。所以时事政治教学同思想品德教学一样,也应经常采取社会调查的方法。(6)、“投其所好”上网扩容、消除影响初中生非常喜欢上网,怎样引导他们上网浏览时事?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浏览国内外重大时事。假期对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充分利用家庭电脑上网查

13、询一周或一月来的重大时事政治进行系统学习,并及时下载以便学习中选用。(7)、“成果展示”提升能力、成就喜悦组织学生收集各种与时事有关的新闻图片、新闻的背景材料等,然后将这些东西剪辑并粘在一块,做成报刊集锦。师生根据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美观度等方面来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放在橱窗展览。这样既鼓励了获胜的同学,又激励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起学生学习时事的兴趣3、理论联系实际,细导精练,突破中考难点陕西省历年中考试题的鲜明特点之一是紧密围绕时政热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热点,教师精选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练习,从而

14、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三)、策略研究1、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是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基础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卷和教师卷),研究分析当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开展现状以及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课开展过程中的参与状态。2、立足课堂,注重延伸是提高时事政治教学水平的关键近几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频频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如网络问题、科学发展、三农问题、西部开发、和谐社会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时事政治教学中,围绕考点、热点,立足课堂,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并尝试用学科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同时,注重课外延伸,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水

15、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时政热点探析、社会热点调查,引导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时事政治学习,是乐学时事政治的保证虽然报刊、电视、广播中的内容也非常重视时效性,但总不及网络来得快捷。网络材料不但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而且唾手可得。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及时获得有关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用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网络本身深受学生欢迎,部分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有的甚至浏览一些不良网站。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树立网德,对政治课来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课堂上对网络材料的应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激发学生正确上网、用网,引导

16、他们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的主流思想。4、结合时事探究学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抓手采用结合时事新闻进行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方法,真正在讨论中获得对知识的驾驭能力。时事政治中蕴藏了许多理论知识,如何去挖掘,不是完全靠教师,而主要是靠学生,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时政材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三、成效与反思(一)、成效1、表现在学生方面通过时事政治教学使广大学生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