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29890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成果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总结报告成果完成人:徐向东 赵金龙 井绪潮 王玮 马起建一、课题研究背景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自然和人为的危及人类生命现象与事件的发生,更加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从而促进我们再次反思在基础教育工作中有关生命价值及教育的问题。我校从2004年开始生命教育的校本研究,2006-2008年期间完成了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的研究,获得对生命教育客观、较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一定的突破。就除

2、了学校为主以外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校协作的方式,使家长也投入到生命教育的实践中,从而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提升家校协作的品质,让生命教育更加实效和深入等问题,我校立项了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一般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编号:FEB080407)来开展研究。二、课题研究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导,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推进工作中的重点,用研究总结提升工作中的经验,促进课题研究的进展。技术路线如下:继承和发展学校已有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包括已有的家校互助“家长课堂”活动; 在文献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几种

3、典型的实施方式如“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引导学校原 “家长课堂”主题内容向生命教育转向,构建生命教育的家长课堂协作方式;在普遍的生命教育“家长课堂”协作的基础上了解家长的时空、能力、资源,尝试建立生命教育“家长社团”协作方式并开展活动。以学校生命教育“家长课堂”和“家长社团”实践活动为资源,在此基础上,由班主任主导开展生命教育“家校网络”协作方式及其活动,部分管理也可以授权家长或学生完成。对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三大协作方式的操作要领和适宜性进行总结、概括和实践改进,获得研究需要的发现和结论。三、课题研究形成的主要成果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是以

4、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家校协作为重要平台,结合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通过协作方式的创新实现学校生命教育多效能落实、多渠道推进的过程。我校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提炼和创新,形成了以 “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三大协作方式为主的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课程和活动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一)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三种创新的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方式,并探索了相关实施的特点、原则和规律。1“家长课堂”协作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生命教育“家长课堂”方式是指由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爱好兴趣的家长走上学校班级的讲台,亲自参与指导组织学

5、生开展生命教育主题内容的课堂活动。这类方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由家长主导、面向班级学生,往往在班级课堂上进行。其操作需要班主任和家长预约、经过充分的沟通、引导和精心的准备,选择一般教师所不能替代的家长的智慧、经历、专长和认识作为课堂活动的主题,从而达到家校对生命教育的互补和协同。在实际操作中“家长课堂”协作方式明显的表现为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学生为对象,基本在班级教室内,以一课时为单位,以班内家长轮流主持的形式开展活动。 2“家长社团”协作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生命教育“家长社团”方式是指把具有相同教育背景、专业、特长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的家长组织起来形成团队,根据学校生命教育内容要求,

6、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从而实现拓展生命教育的目的。这类方式一般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由各年级家委会组织主导、定期发布各类社团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主报名参与体验。其操作要求各年级组长与家委会做好活动计划和策划,活动场地要求离开教室,以公共场所或户外活动为主,内容选择一般学校所不能替代的家长的专业、特长、资源和能力作为社团活动的主题,从而达到家校协作对生命教育的丰富和拓展。在实际操作中“家长社团”协作方式明显的表现为在班主任、或者几个班主任合作的指导下,以年级或班级相同兴趣的学生、或者是以居住社区就近的学生形成团体为对象,活动场所以班级之外的专业教室、公共场所、户外场所、

7、社区会所等为主,时间往往以2-3小时为单位,以一位或几位家长发起并坚持多次组织活动的形式开展。3“家校网络”协作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生命教育“家校网络”方式是指通过建立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平等、开放、互动、超链接、超时空、海量信息等功能,通过文、图 、视频、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来及时交流心得、相互学习和研修,从而达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生命的共同提高和成长。这类方式一般以班级、年级、学校的家长课堂和家校社团活动主体和资源为基础,在学校专业部门的引导下、选择和确立网络平台,配合班级、年级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网络协作实践活动并实施管理。主要目的是为更好的落实学校生命教育理念、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包括为因各种

8、原因错过或未曾参与学校某些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再了解的窗口;也为参与学校各类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及时反馈交流信息的平台;同时还为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研修生命教育的人士提供比较系统的、全面的信息和资源。生命教育“家校网络”协作形式有许多,如可以利用手机飞信、QQ群、班级博客等形式来开拓生命教育家校网络的广阔平台,使生命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二)重点研究、提出和实践了“家长社团”方式中兴趣类、体验类、研究类、自益性社会实践类、公益性社会实践类的五大类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操作的难易程度来看,生命教育“家长课堂”操作形式比较简单,易于家长接受,生命教育“

9、家校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贴近家长的生活,而生命教育“家长社团”要求家长的理解能力、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强一些,实践起来要困难一些。所以我们又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需要、家长的现有资源和客观条件重点研究出生命教育“家长社团”这种协作方式的五种典型类别,以方便操作:1兴趣类家长社团提高生命的滋养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特长、兴趣或爱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某方面兴趣特长获得生命的滋养为主要目的,以讲授、指导、学习、交流、分享某方面经验技能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如绘本社团、故事社团、读书社团、摄影社团、演讲社团、绘画社团、影视社团、心理调控社团、学习方法社团、自救自护社团等。2体验类家

10、长社团促进生命的成长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职业、特长以及资源为基础,以让学生获得某方面新鲜或深刻认识实现生命的成长为目的,创造特定条件以模拟、扮演、操作、品尝、交流、分享某方面体验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如小鬼当家社团、家庭互访社团、童话剧社团、蔬菜种植社团、小动物饲养社团、糕点制作社团、美食社团、团队拓展社团、模拟家长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等。3研究类家长社团丰富生命的认知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能力、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一定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生命的认知为目的,以走访考察、实地探究、问卷调查、网络查询、参与活动、分析汇总某方面的研究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如学生零花钱

11、研究社团、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社团、学生时间利用研究社团、学生网络使用研究社团、毕业校友去向研究社团、校车路线设计社团、校园绿化美化设计社团、废物利用设计社团、家庭低碳生活研究社团、学校节能减排研究社团等。4自益性社会实践类家长社团实施生命的拓展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能力、资源和信息为基础,引导学生以自己收益为主要目的通过考察、观摩、实践和体验等方式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各种场馆社会实践基地、走进社会公共场所、企业单位、城市乡村等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并服务于社会进行生命的拓展的社团活动。如公园参观社团、场馆参观社团、厂矿企业参观社团、工艺制作观摩社团、生存体验社团、科技改变生

12、活参观社团、艺术涵美参观社团、郊区远足社团、民风民俗参观团旅、名胜古迹旅游观光社团等。5公益性社会实践类家长社团履行生命的责任这类社团是指学生家长以自己专业、能力、资源和信息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公益活动为主要目的通过调查、汇报、宣传、推广、奉献和服务等方式在校园内外、社区家庭、公共场所、福利机构、救援组织等向一定的人群、组织、家庭或个人贡献自己的财务、时间、尽力、劳动和知识体现生命的责任的的社团活动。如校园志愿者社团、社区服务社团、关爱老年人社团、城市美容社团、植树护绿社团、环境保护社团、爱心接力社团、保护母亲河社团、手拉手互助社团、健康理念宣传社团、保护眼睛宣传社团等。(三)获得三大协作方式之

13、间的相互联系和对比规律我们摸索出生命教育家校协作三大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为:生命教育“家长课堂”协作方式是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核心基石,生命教育“家长社团”协作方式是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重要拓展,生命教育“家校网络” 协作方式是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有益补充。我们还通过对同一主题不同协作方式运用效果的研究,发现并总结了三种协作方式间的相互作用和在活动组织形式、地点,参加人规模、教师指导及学校监控、适宜活动内容、频次与时间安排、效果评估、活动难点及注意问题等多方面的差异对比规律。如家长课堂适宜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场所,30-40人为规模组织家长开展主题各异的活动,家长社团适宜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打破班级界

14、限,以社区会所、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为场所,10-15人为规模组织家长开展主题相联系的系列活动,而家校网络则以主题讨论为方向,以手机飞信、QQ群、博客为平台,超越时空界限,低年级以家长为主,中高年级以学生为主的异步交流和共享等。(四)摸索到的一套包括“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管理模式、框架和流程。研究、开发和编写出相关的工作指导手册和相关优秀案例。本研究在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实践中摸索到的一套管理思路、框架和流程,相关组织角色的范畴和关系、权利和义务,相关的表彰和奖励制度等,学校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的有效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主要包括家校之间共同约定,“生命教育家校协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学校教育教学处、科

15、研部在家校协作中的职能,“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教师家长联合会、家长志愿者协会的构建,“生命教育家校协作”表彰和奖励制度的建设等多个方面。课题组还制定了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工作指导手册,该手册的完成使家校协作方式更具可操作性。家长、教师通过对手册的学习能够很快的理解、把握相互间的责任和目的,从而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对该课题的推广和下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手册分别就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及概念特点、课堂形式、内容选题、操作提示及案例参考、常见问题解答做了详细的指导,手册的系统研制使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研究更加规范。四、课题成果创新点(一)创造性地把学校生命教育与家校协作

16、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协作方式的研究,一方面拓展生命教育的内涵,完善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使生命教育内容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补充;另一方面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新方法,拓宽和突破了传统家校协作内容和方式,对家校协作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对构建新型家校之间共建、共赢的协作关系,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和指导作用。(二)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家校协作“家长课堂”、“家长社团”、“家校网络”三种创新的协作方式,包括明晰各概念特点、组织形式、内容选题和操作注意事项等,重点对“家长社团”进行了系列实践观察,提出和界定了“家长社团”方式中兴趣类、体验类、研究类、自益性社会实践类、公益性社会实践类的五大类型,这些都具有较强的原创性。(三)摸索到的一套包括“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教师家长联合会、家长志愿者协会在内的与生命教育家校协作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