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29624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期末考试作业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一班姓名:李腾学号:1304010113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感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称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 学习儒家文化思想有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爱人。孔子思

2、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其中最主要的是仁的思想,是其中的思想核心。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

3、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把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

4、类文明的核心。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二, 学习道家思想有感所谓道就是指自然发展规律”,万物都在顺应大自然整体的发展规律,“道”是更注重做事情的过程的,现在很多人把“无为而治”当成道的精髓。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具有

5、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主张物质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道家是中国文化主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庄子则是道家的集大成者,道家的养生思想。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

6、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儒家同样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儒”为表象,“道”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三, 学习法家思想有感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他们的理论根据

7、是万物以道为原为本,法是道在社会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而为了富国强兵,法家主张改革贵族奴隶主世袭制,强调奖励耕战,减轻赋税法家的法制思想是有其现实依据的,就是战国时期天下争雄,已非古法所能治,要“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古礼只适合于古代,当其时必须实行法制。他们由是提出与其法治思想一致的历史观:历史是发展的,“不必法古”,“反古不可非”。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不同的法家思想家那里,法治、术治、各有所重:商鞅重法治,申不害重术治,慎到强调重势,韩非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思想是众多思想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

8、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思想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自古以来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便是为了管理国家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念,给我的感觉是法家思想强调的是制国,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治国。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法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先秦时期,秦国能以尺寸之地而强大到最后统一六国,这其中商鞅,李斯等这些信奉法家思想的人是功不可磨强国强军当用法家思想,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秦帝国一统天下后存在的时间不过几十年,我认为这也是法家思想为秦帝国的覆灭所埋下的祸根法家思想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强国

9、强军,但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矛盾也将在没有一位能和秦始皇一样威镇四海的人统治国家的情况下变的无法收拾,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商鞅,李斯最终没能够全身而退。法家思想其根本我个人认为是“武”,谁强大,谁就是老大这必然激起的是更大的矛盾。就象化学元素一样,所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越要分解,要保持其不分解,要么需要更强力的人掌管着国家的政权,要么就实行儒家思想。四, 学习兵家思想有感兵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其代表主要有“孙子兵法“,兵家以利动,以利止,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在兵家看来人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10、,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利益才有善恶,所以以利言仁义是最合适的做法。利益不应该只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次要的、补充性的因素,而应该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失去利益维系和推动作用的、被强权或法律维系的、由人的道德推动的人类社会是无法消除不断涌现的问题和矛盾的。在众多利益驱使下,怎么做出正确选择,兵家思想提出要有度即利益大小的标准,首先,做事情一定是有利可图的;然后,看是否符合时势;再看,是否有大义名分,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有为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以上条件,兵家“谋定而后动”就是如此,关于人才,孙武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择

11、人”者,善于量才用人也;“任势”者,善于造势和利用形势也。所谓“择人而任势”,就是 要求军事指挥员重视选用人才,利用形势,以战胜敌人。从“择人”方面而言,兵战固然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竞争。在战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 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就有赢得战争胜利的可能。因此,挑选将领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什么人能当将领?孙武的标准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便成为当时选人才的基本思想。兵家思想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思想,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重要思想。兵家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 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