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29429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在教学菱形的性质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借助图片,通过具体的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注重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菱形的性质探索出来之后,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时,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组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想法,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论文网二、教材地位与作用 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它的用途和作用举足轻重。而各种四边形在外形、本质上也各具特点,因此它是平面几何中研究较多的一类,教材把对菱形的研究也列为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

2、之后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本节课主要学习菱形的概念及性质,为了使学生便于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晾架”、或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手度量、折叠、旋转、类比等活动,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辨别。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概念及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对于菱形的性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折叠、旋转、

3、测量、证明等方法得到,但对于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还需通过多种方式辨析。为此,在揭示了菱形的概念及性质之后,再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辨析,以达到灵活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

4、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重难点 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一:菱形的定义 1.观察下列图形,说说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播放菱形的形成课件: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就得到一个菱形。 3.引导学生给图形起名,得出菱形的定义。 (二)探索二:菱形的性质 猜想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吗?为什么? 猜想2:菱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哪些自己独有的性质? (三)验证猜想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菱形的纸片发给学生,让学生

5、利用它类比矩形的性质,看看菱形具有哪些性质,得出结论后,把自己的做法和结论与大家分享。 (这里可以用折叠重合、测量、证明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同学们交流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再要求学生规范地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四)探索三:菱形的面积公式 菱形的面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还可以用二分之一的对角线的积去求,这里的重点放在对“菱形的面积等于二分之一的对角线的积”的推导,让学生发现:只要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它的面积就可以用二分之一的对角线的积去求。 (五)理解应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展示、互动质疑) 1.

6、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8 cm和6 cm,求菱形的周长。 2.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且AC=18,BD=10。问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 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 cm。 (六)当堂检测(检测情况,形成反馈)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 cm,那么它的边长是 。 2.如下图菱形中,若ABC=60度,一条对角线长分别为8 cm,则菱形的面积是 。 3.把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部分ABCD的形状是什么形?请证明。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八、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 1.本节课的设计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2.注重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获取都是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整理,从而获得知识,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观察图片,实物操作,猜想验证,理解应用,按这样的程序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4.这样设计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探索活动中,多种思维的碰撞,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