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2841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二地理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进度。我国山区复杂多样,高山与低山、山上与山下,情况很不一致。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的高山(如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祁连山);(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如太行山、五台山、燕山、泰山);(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如秦岭、

2、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6)江南与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如乌蒙山、武陵山、南岭、武夷山);(7)华南与滇南热带与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如五指山、台湾山脉);(8)青藏高原地区的山脉。其中,(5)、(6)和(7)三类山区又可以归纳为亚热带丘陵山区。这块地区面积很大,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地域之一,特别是其东部,资源优势突出,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个地区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有关部门组织了南方丘陵山区科学考察队,与当地人民一起,对这一地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开

3、发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开发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使学生了解我国开发山区的一些情况,特别是通过对一些开发模式的介绍,进一步观察和体会开发山区的过程中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本精神,教材用一个单元讲述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本单元安排2课。第1课主要讲述为什么要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其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第2课主要讲述怎样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采用的是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中选用的案例,是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的实例。丘陵山区的开发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借鉴别人的经验时,绝对不能生搬硬套。这一点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了的。一、回归沙漠带上

4、的“绿洲”,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这里“绿洲”的含义。课文从两个方面说明这个内容。第一, 南方丘陵山区的位置,这是最基本的知识铺垫。教材中图71是对这一段内容的诠释。读这幅图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几个地名,大体了解南方丘陵山区的范围;二是根据图中地形的起伏,得到丘陵山地广布的印象。第二, 通过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来说明该地区的区位优势,理解“绿洲”的含义。这一段是点睛之笔。关于区位优势,教材又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压带(也称回归高压带)控制之下,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如课文中所提到的北非撒哈拉大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

5、等。而我国的南方丘陵山区虽然也位于这一地带,但是景色迥然不同,课文中借用了“绿洲”这一概念,比较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在世界回归沙漠带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关于季风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研讨的形式来讲解“绿洲”的成因。其次,从全国来看,不同地域都有国土整治的任务,而条件不同,治理效果则会有明显的差距。南方丘陵山区相对全国其他地区,比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区,自然条件要优越得多,如果投入相同资金,这里的治理效果肯定要明显得多,因此,这个地区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正如课文中说的那样,它是国内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为了加强学生对这块宝地的感性认识,课文中

6、安排了一些反映南方丘陵山区物产的照片,教师可以及时提醒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适当作些补充。如南方丘陵山区开辟的梯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不少山区种植橘树,形成一片片橘林。二、这块“绿洲”的开发历史十分悠久。课文从这一点切入,说明了南方丘陵山区面临的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进而说明整治南方丘陵山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本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以及农业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给本区农业带来的影响,课文扼要说明了以下三点。第一,这一地区农业开发的时间在全国来讲也是较早的。第二,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因而使本区土地负载较重,人地矛盾突出。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小资料

7、:1962年和1982年两次人口普查之间,本区所在的主要省份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已成为国内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大面积人口密集区。与此同时,由于水库、道路的占用和其他非农业用地增加,耕地面积迅速减少。第三,山区商品生产规模有限,没有给自给自足的经济造成冲击。这第三点也是为后面讲述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作一铺垫。明朝中叶以后,我国的商品性农业曾有一定发展,南方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如长江沿岸的棉花,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稻米、桑蚕,珠江三角洲和福建沿海的甘蔗等等,都曾经有过相当高的商品化程度。但这种现象主要局限于平原、三角洲和盆地区域,特别是对内对外交通比较方便

8、的区域。山区交通运输困难,除少数土特产外,商品生产的规模极为有限,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关于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参考资料”稍加补充。三、“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课文中讲到了农业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在编写这段内容时,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内容有详有略,不面面俱到。课文中对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分析得比较详细,其他则一带而过。第二,在分析每一种资源时,都尽量从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讲述。下面主要说明课文中对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讲述。对气候资源的讲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利用表71,说明南方

9、丘陵山区在光、热、水等方面的优势,这些生物气候因子综合作用,形成了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第二,这里的气候条件得益于季风(与前面讲“绿洲”一段相呼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也因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易发生春季低温、盛夏干旱等气候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农业气候资源不利的一面。第三,这些灾害性天气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加强人工调节,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提高气候潜力的综合发挥程度。南方丘陵山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很大,但其发挥程度只局限在限制强度最大的那个因子所允许的范围内,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弥补限制作用最大的气候因子的缺陷,能同时发挥多个气候因子的固有潜力,是今后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课文

10、中没有举具体例子说明,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例子。例如,北亚热带北部地区,稻麦两熟制中水稻多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从而造成稻麦之间有很长的白田期,浪费光热资源,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910月份秋旱比较普遍,晚熟种的最后用水常常无法保证,而就水稻生育期的总降水量来看,绝大多数年份能满足晚熟品种的总需水量而且有余,问题是水利设施不足,调蓄能力低,如能使灌溉库容增大,这一地区杂交水稻和晚熟粳稻的推广步伐将大大加快,光热资源也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对生物资源的讲述,优势方面主要是用图74说明这一地区有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在这幅统计图中,全国某一种产品的产量为100%,该地区同种农产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

11、例,在图中可以清楚地读出。对学生的要求就是通过图大致了解本区几种农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种产品产量的比例,而不要求记住具体的数字。为了教师准确地掌握图中的材料,这里给出关于图74的一些数字(如下表)。农产品稻谷糖蔗茶叶柑橘竹材油茶籽松香产量(万吨)6754198922.770.76800(万根)58.833.2占全国(%)40.138.652.639.192.095.096.0这些农产品中,有的是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所必需和难以替代,而本区又有较高产出能力的农产品,如糖蔗、竹材、油茶籽等;有的是主要产于本区,并有较高商品率的农产品,如茶叶、柑橘等;有的是商品率虽然不高,但总量很大,必须在全国进行串换的

12、重要物资,如稻米等。课文中讲到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物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资料表明,全区耕地与林地单位面积产值比为441,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课文在这里提出问题,为后面讲述立体农业等奠定了基础。生物品种只有在它要求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在根据社会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而对自然组合的生物结构作调整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要求,并以较多的人工生态环节去弥补缺失。关于土地资源,主要讲述了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课文用几个例子说明了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不稳定性和组合性等特点。课文中虽然没有明

13、确写出这几个“性”,但是暗含在所举事例中(关于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参考本单元的“参考资料”)。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发展农业的优势在于多种经营、立体布局;劣势在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利用不当,容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在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区各种农业资源的利弊之后,课文中有一段小结,说明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这一点是学生学习这段课文之后应该明确的。四、通过前面两个专题,教材对本区人地关系和资源利用的特点进行了初步阐述。在此基础上,课文进一步讲述了本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还有其他问题,如人多地少,粮食供需状况紧张;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方

14、式粗放,经营效益不高。这些内容在前面课文中均有涉及),即水土流失问题。课文从原因和危害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关于原因,课文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毁林开荒,二是砍林取薪。课文中列举了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增长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水土流失面积的增幅20世纪80年代最大,说明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关于危害,与黄土高原地区比较,课文指出了三点,可以看作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二是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治理难度较大。五、比较分析是学习地理常用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本课最后设计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平原和丘陵山地土地资源特点的“活动”。选择这个内容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土地资源是发展农业最基本的资源,而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有它自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后,更加了解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不稳定性和组合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山地丘陵土地资源特点的形成具有内在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