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28372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高考语文知识点专练:文言文基础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高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基础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闲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答案弥子瑕母病/人闲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

2、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韩非子说难)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狄青本拱圣兵士累战功致位枢府时相或讽其去面文者但笑不答仁庙亦宣喻之对曰臣非不能姑欲留以为天下士卒之劝上由此益爱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卷二) 答案 狄青本拱圣兵士累战功致位枢府既贵时相或讽其去面文者但笑不答仁庙亦宣喻之对曰臣非不能姑欲留以为天下士卒之劝上由此益爱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卷二)参考译文:狄青本是护卫皇上的士兵,屡立战功,进位枢府。显贵了,当时的宰相中有人劝他除掉脸上所刺的文字,他

3、只是笑而不答。仁宗也叫他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并非不能这样,只是想保留着它作为对天下士兵的激励。”仁宗从此更加喜欢他。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也不再挺直,车轮的滚动让它这样了。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明白于心。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答案 A(这是用火烤使它弯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洎牧

4、以谗诛 B.沛公安在C.夫晋,何厌之有 D.彼且奚适 答案 AA被动句(其余为宾语前置。)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答案 C(A.指示:指给看;B.果然:饱饱的样子;D.其实:它的实际数目。)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注】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

5、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1)在孔子看来,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4分) 答案 (1)(用原文回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分)(2)(4分)孔子认为,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可见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同时孔子强调,仁德的人应该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要帮助别人有所建树。如此看来,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好,也要想到让他人好,要尽社会责任。译文:1、子

6、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2、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每天同我的徒弟一起登上高高的山峰,走入丛林的深处。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

7、面却忘记,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百姓间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间呢?答案 A(每天同我的随从一起登上高高的山峰,走入丛林的深处。)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 A(A项为被动句;其他都是介宾短语后置)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 B.至于颠覆,理固亦然C.吴之民方痛心焉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答案 A10、旧时读书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或相同,或相反,下列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端木赐,字子贡 屈

8、平,字原 B.顾炎武,字宁人 孟轲,字子舆 C.欧阳修,字永叔 王绩,字无功D.毛泽东,字润之 班固,字孟坚 答案D(A项中“赐”和“贡”意义相反;B项“武”和“宁”相反;项C项“绩”和“无功”意义相反)11、请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 答案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分)1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D例句为被动句.D项“不拘于时”为被动句

9、式。1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履至尊而制六合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B解析:A项两个“而”都作连词。第一个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表承接关系; C项 两个“于”均为介词,第一个解释为“比”,第二个“于”解释为“对于”;D项第一“之”作代词,第二个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B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10、爱:喜欢 答案D解析:“爱”解释为“吝惜”。15、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023题。(10分)予既有志读史矣, 而欲待博群书以悉其所闻, 历名山大川以穷其所见,度必不能。然则予将作如何读法而后可邪?常观世之乐于读史者,类多 颖 悟 绝 人 之 士 一 目 数 行 俱 下 一 览 终 身 不 忘 读 时 不 求 甚 解 会 心 在 牝 牡 鹿 黄 之 外。故观史务求其详,论史必归于雅,而若予之拙者,欲求读史之法宁简毋详,宁陋毋雅,庶乎其得之邪?(节选自吴楚材尺木堂纲鉴易知录序)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4分)21吴楚材等编的散文总集是。 (2分)22史学家司马迁“悉

11、其所闻”、“穷其所见”,这可从他的一文中得到印证。(1分)23作者从哪几方面谈论读史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3分) 答案20(2分)类多颖悟绝人之士一目数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读时不求甚解会心在牝牡鹿黄之外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4处,见对给分;多于4处,见错扣分,扣完为止。21(2分)古文观止22(1分)太史公自序23(3分)自身能力;读史方法;读史结果。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答案A谁主/沉浮 17

12、、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不拘于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未之有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师不必贤于弟子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矣A、/B、/C、/D、 / 答案A (是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3分)略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从而师之 会盟而谋弱秦 赢粮而景从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王无罪岁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A、/ B、/C、/ D、/ 答案C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3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 B、今之众人C、小学而大遗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答案A (B、一般人C、小的方面的学习D、于是写) (3分)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B、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而绝江河(横渡)C、秦人开关延(迎击、迎战)敌 郯子之徒(的徒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