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2821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长教学设计初稿(赵媛).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单元周长”集体备课材料单元知识框架认识周长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直线形图形周长运用周长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后续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认识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四年级上册: 认识线与角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测

2、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

3、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分别安排在“什么是周长”“游园”“花边有多长”“地砖的周长”4个情境活动之中。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

4、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什么是周长”的情境中,教材安排了“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直观、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在“游园“的情境中,教材提出了求小公园周长的问题,通过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理解计算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求各边长的长度之和。在“花边有多长”与“地砖的周长”两个情境中,通过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般图形周长计算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之间的关系,并提高他们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

5、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周长并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本单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关注下面几个方面:1、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运用长方

6、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对一个量

7、进行估计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估测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单元教学进度:第910周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2、教材编写特点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拓展

8、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理解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教材内容体现的数学思想 本课内容体现了“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 “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实践活动中量腰围课后的练习3分别向学生渗透了转化和平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力争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一些数学知识,他

9、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生活中会用“边线、轮廓、一周”等词进行表达和交流,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找到周长的生活原形,利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学习目标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

10、、度量、计算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设计:综合运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学

11、生准备:软尺、直尺、各种树叶、色笔等。六、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上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秋天树叶纷纷飘落,瓢虫和蚂蚁在落叶上玩起了游戏,请看!”(课件演示瓢虫和蚂蚁分别在树叶上爬过的情境。)生动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同学们围绕“谁爬完了树叶的一周”这个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我趁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瓢虫从起点出发,但不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走,它跑的并不是树叶的一周。而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走,又回到了起点,跑的才是树叶的一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的一周”的含义

12、,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必要的铺垫。】(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活动二:描一描,说一说“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收集到的树叶中挑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的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我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 “是怎样描的” 。(课件演示。)学生在描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起点,这时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明确:不管从哪里开始描,最后都要回到起点。从而渗透“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的含义。在学生经历了上述活动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紧接着我请学生从课前准备好的图形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用一笔描出图形一周的边线,让学生在描

13、图形边线的活动中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然后教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物体表面的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概念。】 活动三:找一找,摸一摸。从而揭示课题: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在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不用树叶,不用这个图形,从生活中找一个物体,或者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例如: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14、等等。【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运用知识,深化认识创设“闯关”情境,激发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第一关:下面描出来的是图形的边线吗?【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第二关:(课件出示3条大、中、小码数不同的裙子,并标出每一个码数的尺寸范围。)“赵老师上网购物,看中一款裙子,有大、中、小码三种型号,我想买一条,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我适合穿什么码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量腰围。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互相合作,量出同桌的腰围,要求量的时候要注意要从皮尺的零刻度开始量,皮尺不能围得太紧也不

15、能太松,最后量出老师的腰围,选出合适的尺码。【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同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同学们,请你们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在小组中与同学合作,测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有了前面对周长的认识,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测量并算出长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图形的周长: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的长度加起来。(课件演示。)【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学会量平面图形的周长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做好铺垫。】第四关: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断,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班级发言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平移边线的过程,直观地让学生看出第一组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不一样,第二题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练习,让学生感受平移的数学思想,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 课堂总结:我设计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关周长的知识,你还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