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28056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浅议女性与花的艺术l 摘要: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西方兴起了“女性艺术”这一全新思潮,进而逐步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同样也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出现了“女性主义”这一崭新的艺术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使人们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开始从新审视“女性”。在艺术上,中国的女性艺术传承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方式,但由于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特征,中国的女性艺术势必也走着与西方女性艺术所不同的道路。而中国的女性绘画无疑是那个时期女性艺术的最好体现。大多的女性画家多选择花作为她们创作的题材,这不仅因为花是她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仅因

2、为花与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同时也因为花的特质中有很多与女性情感相共鸣的地方。女性画家可以借这一主题充分地表白她们的内心世界。于是花就成了诠释她们最好的代言。这一艺术现象不仅使女性达到了她们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女性艺术”的伟大贡献。l 关键词:女性艺术 花的特质 女性特质 绘画u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古往今来,虽然文人墨客对花的描绘不乏,但李清照的这首以菊花隐喻女子憔悴的醉花阴,可谓是借花喻人的绝句。其实,在现代的女性绘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著名的女性画家陈子的花语

3、系列、流年系列、誓言系列,蔡锦的美人蕉,陈巧巧的荷花。不言而喻的是,不论是古代的女词人还是现代的女性艺术家,她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花作为她们创作的主题。她们为何都情系于此呢?看来艺术主题的选择是和女性的内心情感有着必然的联系的。u 今天,我们主要谈的是女性的艺术,既然说的是女性,那么女性艺术就是我们不可不谈的话题了,20世纪60年代末,伴随着“男性主义”的现代艺术的衰落,在西方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艺术。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受西方女性艺术的影响,中国也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兴起了女性艺术这一思潮。在艺术上,虽然说中国的女性艺术直接引进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方式。但是

4、,中国有自己的艺术传承和文化脉络,它也必定走着与西方女性艺术所不同的道路。u 什么是女性艺术呢,我们要怎样界定它呢?女性艺术是作为一种新的问题和成规模的现象跃然于历史前台的,它涉及一系列与性别和身份相关,与传统和习惯相背,甚至与历史和社会无法分割的当代文化问题。女性艺术所揭示的应该是女性艺术家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的“女性艺术话语”。她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情感立场,她们拒绝视觉艺术理论和创作倾向,她们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和世界,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女性艺术家创作主题的选择,通常都是用来表达她们内心情感的特殊工具。u 女性术家都易于选择花

5、卉作为她们创作的主题。这也是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柔弱、爱美等心里情感特征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花与女性。u 首先,花美。花色彩艳丽,又能发散出沁人心脾的幽香,这与女性的容貌和形态上的美丽是很相似的。女性爱美,现实生活中花是美的象征。鲜花的柔弱特质与画家的柔美也正好相契合。而且花还是现实生活中美好的象征,它给人以高洁、向上、幽远、纯净的感受,更是代表了生命的真、善、美。这些又与女性的美感和美德相得益彰。女画家傅尚媛就曾说过:“当我进入到花的世界,发现它所带给人们的并不是精美的造型和动人的色彩,而一个丰富美好的感情世界。我为之激动的不再是花的形、香、色,而是包含在花中一片生活之情。”u

6、细腻、敏感的女性艺术家着重表现花儿内在意蕴美,女性画家笔下的花已不仅限于现实生活中特定的花。描绘花是女性画家细腻情感的再现,也是她们柔美天性的写照。著名女性画家关天颖的荷、寻梦圆、花韵都体现了她们作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内心的独有的细腻之感。再有,秦可松的花卉系列既大方又充满装饰美,画面中繁密的花朵,像一个又一个的圆桌以及画面后面使人放松的空间。看上去像窗户又天空,引人遐想。画面柔美的色调,朦胧的意境,蕴涵着女性似水情怀。这些作品都是女性独有的敏感和细腻情感的诉求。是她们生命存在状态和花卉的完美结合。u 花 美,是不可否认的,正式由于这一特质引起人的垂帘。然而,花的美是青春、短暂、稚嫩的,容易凋谢

7、,这些是花的特质。花的花期是很短的,一般在三至五天,最长时间也不过一个星期。虽然很短,但它释放了它最为耀眼的光芒与最让人欣赏的能量。女性也是如此,美丽的青春容颜如短暂的花期易逝,内在的修养却随着女认的知性、理性更显得高贵、耐看。花期的短暂让一些女性画家感叹时间的流变,所以她们有时会把花朵绽放时的美丽瞬间凝固在画纸上,她们认为这样便留住了生命的永恒,同时也留住了她们不老的容颜。女性敏感、脆弱、恐慌、爱美的内心情感也不禁流露在她们的画面上。而又些女性画家却不是那么的悲观,著名画家陈子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的流年中“似水流年”虽然有着感时伤势的无奈。但其中也有着孔夫子在大江边所感受到的“不舍昼

8、夜”的进去自强。花语中“花香无语”固然是青春短暂的隐喻,但其中却暗含着以图像直澄人的生存之境的现象学理解。她平静的面对稍纵即逝的美丽,从容地看花开花落,将女性对于人生的遐想与关爱,都以细腻入微的用色和自然渍化的的色彩在画面上。所以有人说女人如花一生绽放,不同花期是不同的女性,十几的女孩是含苞待放的花,二十几岁的女人是刚刚绽放的花,三十几岁的女人是盛开的花,四十几岁的女人是风韵犹存的花,五十岁以上的女人,虽花期已过,但花香依然。l 在生态学看来女性对花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古人韩愈曾说:物生而后有像,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他用数的概念来概括大千世界中生命现象的普遍规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9、中,发育成熟的植物体产生花芽,花芽发芽发育成花蕾,花蕾开花。当受精完成后,花果、花冠、雄蕊的结构一般便随之凋谢,而雌蕊的子房明显发育起来,母体的营养物质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子房,从而保证了果实的生长成熟。所以花也就成了植物生命繁殖的象征。u 动物虽不会开花,但雌雄交配,鸟兽相交的道理是完全相同的,作为万物之主的人更是如此。把青春少女和含苞待放的花朵相提并论所够成的花意象,实际上默契了宇宙和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和生生不息的生态平衡。在这个普遍、浅显而又玄妙的道理中,由于女性直接承担着孕育繁殖功能所特有的性别本能,对花的身体体验与感情自然也更加亲切。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女性艺术家把花作为自己的独有天地,借花

10、来抒发女性特有的体验和感情,透过花来洞察世界、自然,另有一番微妙情趣。l 生活是生命的源泉,女性艺术家与花朝夕相处,她们种花,爱花,所以画花。她们选择花作为创作主题也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已逝的女画家萧淑芳的家中就种着许多的花卉。她爱看花,也爱种花,她的花卉艺术无不寄托她对生活的感受,对艺术的创作和探索。画家与花的亲密接触,使得花成为女画家俯首即得的主题和画家在花的世界里寻求自己的艺术道路,并逐渐体会到在花卉中的生活之情。龚玉的大量作品就是这样的代表,像朋友生日里多种色彩完美结合,像阳光中所描绘的意象分明是自己家里的月季和杜鹃花在对话。人们评析女画家的作品往往也联系着她们的日常生活,往往也联系着她

11、们的日常生活,其作品仿佛是画家与周遭环境的着色日记。一幅幅清新、迷人的作品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独白。u 女性的感情细腻对周围事物观察入围,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对生命的关注,对色彩的偏爱和溺爱等情感特征,直接影响了她们的选择和题材。而花卉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又与女性有着某些共同性特征这一题材无疑更会激发女性艺术家的兴趣。借以表达她们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u 可见,画家们多画自己感兴趣和能借以表达内心情感的题材。女性艺术家由于自己独特的女性特质,她们不像男性们那样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有抱负。而往往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周围印象深刻的人物或事物,更加能引起她们情感上的共鸣。画家们的审美观,个人喜好

12、,生长环境,家境社会背景在影响着她们个性情感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她们创造主题的选择。像当代的工笔人物女性画家马小娟,她最初从艺时曾受到江浙一带典雅、清新、宁静、柔美的气质的影响。这种气质正好又强化了她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纤细的情感特征。她画中的人物几乎为女性,她们是画家最好的情感代言人。通过对她们的描绘从而寄托她的婉约、哀怨、缠绵的情感世界。创造主题的选择无疑是和她们的情感分不开的。像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之一的石涛所画的残山剩水,呆鱼笨鸟就是为了表现他愤世嫉俗,凄凉孤寂的情感。郑板桥以竹为题材,实则表达了他自己内心如同竹子般清高与坚韧的情感。苏东坡则体现了他豪迈、不拘、孤傲的情怀。而女性艺术家以花为绘画题材,也同样是借花来表达她们敏感、凄美、细腻、纤细、柔弱等情感特征。从上面很多的女性画家花的而世界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题材所带给人们的震感。它引发了人们对女性的从新认识和重视。她们在借花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同时无疑也是对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一大促进和贡献。l 参考文献l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l 2、【伦敦】分特利多-基根保罗出版社1987l 3、【中国】贾方舟 女性艺术l 4、【中国】耿幼狄 女性主义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l 5、【中国】女性艺术:当代不可回避的问题l 6、【中国】 关于陈子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