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26777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第2课时)教 学 反 思南县乌嘴乡中心学校 周学军成功演绎我的社会角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湖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这课的主题是“自立”。学会自我控制,学会独立生活是本课第三框和第四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将两框内容整合安排了一个课时。这课时的课标要求是: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定,遇事容易冲动,为此常常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为帮助

2、青少年消除不必要的烦恼,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问题,让学生参与自学和讨论。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识到学会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独立生活的信心,长大后努力适应社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能力。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特别是祖辈把孩子当成了“皇帝”和“公主”,对孩子娇生惯养。殊不知,一个不会自理的人将来不可能独立生活,也不可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强能力,我设置了五个情景让学生认识到学生自我控制、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同时设置各种活动

3、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上哪些情况下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中哪些事情应该自理,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然后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争做自立自强的中学生,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首先,我从诵读名言谚语入手,让学生明确规范要求学会自我控制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再通过讲述一位清华大学生依赖心太重而退学的事例,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学会自立。接下来,我播放PPT课件,让学生阅读内心独白和沾满泥水的衣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真实的生活感受,了解中学生容易冲动的心理毛病和自理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初步认识到学会自控和学会独立的重要性。然后,我让学生阅读审讯马家爵和一份催人泪下的遗嘱

4、两篇阅读材料,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让学生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示:要克服情绪冲动,加以控制;生活自理,克服依赖。再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会控制情绪、养成独立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在拓展延伸和归纳整理环节,我出示了第五个情境,让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学生设身处地为李明想办法。这个场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相似,学生积极参加,表演的效果很好。在谈论班上同学谁的习惯最好时,很多同学纷纷赞扬身边的典型,如黄文先、周燕平等同学待人诚恳,积极为同学排忧解难,从不与同学发生矛盾;留守儿童刘艳、谢新宇等同学克服生活困难,充满自信;刘建武同学时时展现“阳光少年”形象说实在的,我们班的同

5、学还真有“范儿”,值得我骄傲。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堂课,我积极遵循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益。课改与信息化融合,是我在课前追求的目标,也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课前收集的名言谚语、五个情境材料,全部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是自制PPT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直观性,节省了教学时间;三是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使电子白板和PPT课件、实物展示台交互使用,提高了生产工具的使用效能。我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这堂课也给我留下了小小遗憾:由于学生讨论问题比较深入积极,争抢表演机会的同学争先恐后,有点“收不住”,在这两个环节耽搁了一点时间,所以预先设计在课堂上完成检测训练,最后只剩下两分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但瑕不掩瑜,这堂课的教学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意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就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