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62008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翻转课堂课题申报.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编号襄阳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 请 书课 题 名 称 “翻转课堂”在农村非寄宿小学中的实施过程 研 究 课题负责人 吕 俊 艳 负责人所在单位 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 邮 编 441134 电 话 2172717 填表日期 2015.5.28 襄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填 表 说 明一、本表打印(可以书写填表)报送一式3份,于左侧装订成册。二、封面上部的代码框不用填写。三、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1名。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应有相应类别中级职称或是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不具备中级职称的亦可申报。四、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五、“一、数据表”栏目填写要求:1. 课题名称:最多不超

2、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2. 主题词:为便于计算机检索,按研究内容设定主题词,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之间空一格。例:“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主题词:小学 模式3. 表中“课题类别”、“研究类型”二个栏目,请选择右边文字前的一个字母(或数字),填到左边空框中;“预期主要成果”栏目,最多只可选择两个字母,分别填入左边的两个空框中。4. 表中部分栏目是由两个空框组成(如:学科分类、专业职务等),左边空框写代码,右边空框写中文。代码部分不用填写。5. 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现暂按如下分类填写:(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心理;(3)德育;(4)教育发展战略;(5)教育管理;(

3、6)基础教育;(7)职业教育;(8)高等教育;(9)成人教育;(10)其他。6. 研究专长:同学科分类。7. 主要参加者:指真正参加本课题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8、本申请书请于4月30日前报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电话号码:3553010 邮编:441021 联系人:姚继琴)襄阳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年 月 日2一、数据表课题名称“翻转课堂”在农村非寄宿制小学中的实施过程研究。主 题 词翻转课堂非寄宿制实施过程学科分类基础教育研究类型BA. 基础理论 B. 应用研究 C. 调查研究D. 综合研究负责人姓名吕俊艳性别女年龄35学 历本科行政职

4、务教研组长专业职务小学一级研究专长B应用研究主要参加者姓 名性别出 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张艳林女1977.9小高基础教育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袁勇男1979.11小一调查研究本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杨静红女1981.12小一调查研究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张艳兵男1973.2小一综合研究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朱常青女1963.11小高应用研究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刘万霞女1966.11小高应用研究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吕鑫海男1979.8小一综合研究本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吴华清女1980.9小一基础理论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赵华琴女1969.7小高应用研究专

5、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胡雪琴女1978.10小一调查研究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李大海男1968.9中高应用研究本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吴华峰男1976.10小一综合研究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黄 静女1980.8小高教育心理本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牛艳云女1978.10小一基础教育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汪福荣女1980.2小一基础教育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张婷婷女1977.10小一教育心理专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马万芳女1981.6小一基础教育本科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推荐人姓名陈保红专业职务中学高级工作单位樊城区牛首镇实验小学预期的主要成果CA.专著 B.译著 C.论文 D.研究报告 E

6、.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筹集经费(单位:元)1000元元预期完成时间2016年 7月 18 日 二、课 题 论 证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翻转课堂的实施在我校课改中的意义;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该如何应对;翻转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如何得到家长、教师有效的支持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因翻转课堂而改变,学生是否在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每一步是否

7、取得应有的效果,需要做怎样的调整,以期实施的过程高效高质,研究的难点是学生在改变了的学习方式中不仅取得了学习质量的高效,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幸福。【省内外的研究状况】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命题,更是一种相当“热”的命题,国际、国内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供我们借鉴,但翻转课堂本身也是一种正在逐步发展,逐步完善中的命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实践、总结来建构这一科学命题的“大厦”。【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查找资料法 通过不但的收集省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前沿信息,供研究组吸收学习。2、观察法 观察学生发生的变化和教师、家长的反应。3

8、、对比研究法 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做对比研究。4、调查问卷法 精心设计问卷,达到调查目的。5、 座谈法 找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座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的传递,其次是吸收内化。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视学生学习的第一步“知识传递”,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即便是被重视了的第一步,由于学生受到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其学习效果也是不太理想的,第二步“吸收内化”由于第一步“知识传递”已经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其所剩有效的保障时间已严重不足,加之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的个体化辅导(师生对话)也不可能长久的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学习“吸收内化”不到位

9、,就像一个人消化不好一样,久之身体必衰。这就是现今我们不少家长、教师抱怨学生学不好或学不理想的根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新兴教学思潮的涌入,加之我们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的普及,我们发现“翻转课堂”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切实可行,更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翻转课堂”利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外或回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观看学习,轻松完成“知识的有效传递”,通过网络提供的师生、生生对话平台及课堂充足的师生交谈时间、空间,彻彻底底地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翻转课堂”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幸福,从而取得令人称赞的学习效果。今春,我校把“翻转课堂”的实施做

10、为学校课改工作的引擎,本身就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需要科研工作的密切跟进。因此,本课题把“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作为研究对象。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本课题负责人吕俊艳,成员为赵华琴、袁勇、朱常青、刘万霞、马万芳、张艳林、张艳兵、黄静、吴华清、吕鑫海、李大海、胡雪琴、杨静红、吴华峰、牛艳云、汪福荣、张婷婷。【负责人情况】吕俊艳,学科研究员,本科学历,长于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组织与协调能力,研究时间充足,兴趣浓厚。【成员情况】张婷婷、马万芳、张艳林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学历,研究专长

11、为基础理论,平常勤于专研,研究时间有保障。赵华琴、朱常青、刘万霞小学高级教师,专科学历,研究专长为应用研究,常将教育理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体现,研究时间有保障。汪福荣、吕鑫海、袁勇、黄静,本科学历,研究专长为调查研究,爱好社会调查,时间上的保障绝对没有问题。张艳兵、胡雪琴、杨静红、,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为综合研究,三人热情高涨,时间有保证。李大海、吴华峰、吴华清、牛艳云特长为应用研究与综合研究,四人的参与有利于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推广。【资料设备,科研手段】本课题的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需要成员深入课堂与社会做细致的观察,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其所需的会议室、笔、笔记本、纸、小黑板、电脑、

12、摄像机等有保障。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查找资料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对比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分工】吕俊艳 课题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及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袁勇、张艳林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黄静、吕鑫海、朱常青主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胡雪琴、张婷婷、汪福荣、主要负责组织所有成员收集与学习“翻转课堂”理论知识和经验介绍。张艳兵、刘万霞、吴华峰主要负责深入不同的课堂进行观察与收集信息工作。赵华琴、马万芳主要负责收集与调研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情况。李大海、牛艳云主要负责组织成员进行理论探讨,并做好记录。吴华清、杨静红、主要负责理论探讨的结果在校内

13、的推广与实践,及反馈工作。三、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 担 人1、2015.62015.7课题研究方案方案朱常青、黄静、吕鑫海2、2015.82015.10理论学习阶段笔记胡学琴、张婷婷、汪福荣3、2015.112016.1深入课堂、课外、网络、学生家中调研阶段听课笔记实情记录张艳兵、刘万霞、吴华峰4、2016.1课题研究状况的中期报告小结袁勇、张艳林5、2016.22016.4总结探讨记录会议记录赵华琴 马万芳6、2016.52016.6校内课堂应用推广、反馈阶段课堂实录、反思、学生成绩册、谈话记录吴华清、杨静红72016.7“翻转课堂”在农村非寄宿制小学中的实施过程研究式研究论文李大海 、牛艳云最终研究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