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26045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历史资料.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贸易的原因、线路、影响。2.了解英国成为世界海上霸主的经过。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学习过程:一 罪恶的三角贸易1.三角贸易的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都走上了对外掠夺、扩张的道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的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动力。美洲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劳动力缺乏。从非洲贩卖黑人有利可图。2.“三角贸易”的过程奴隶贸易线路:A出程:(枪支、杂物等)非洲(捕获黑人)B中程:(黑人奴隶)美洲(贩卖黑人得利,购买金银和工业原料)C归程:(金银和烟草、蔗糖等工业原料)英国、法国(投资工商业)殖民者掠夺

2、过程:“捕奴 运奴 贩奴获利”奴隶贸易的经营者:最早是葡萄牙人,后来居上的是英国人。3.“三角贸易”的后果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严重影响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者大发横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二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1.“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原因:建立过程: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即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地帝国。”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开始时间:17世纪。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特点

3、:沿海据点内地扩张掠夺财富典型:克莱武在印度的掠夺。(克莱武洗劫孟加拉)3.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后果第十六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学习目标: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领导者、意义。2.南美解放运动的背景、主要经过。一印度民族大起义学习过程: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2.时间:18571859年。3.领导阶层:封建王公4.领导人:章西女王5.过程:这场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6.过程: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君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7.

4、结果:失败。8.意义: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二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背景: 2.原因:3.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4.领导者:玻利瓦尔南美解放者。5.过程: 6.结果: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解放,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趋,宣布独立。重难解析: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第十七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标:1. 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主要任务、影响。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主要内容、意义。3.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

5、影响。学习过程:英国的宪章运动1.背景: 2.中心内容:争取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3.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结果:失败。5.历史影响:宪章运动影响很大,它的目标后来大都实现。6.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时代背景: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二,当时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的创立。3.诞生标志:19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5.历史作用: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同

6、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2.经过及结果: 3.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4.意义: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5.国际歌的传唱:第十八课 美国南北战争学习目标:1.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根本原因。2.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3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意义。学习过程:1.原因: (南方种植园虽然使用奴隶劳动,但它和封建社会以前的奴隶制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2.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3.过程:时间:18611865年。前期:北方失利,原因是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和缺

7、乏优秀将领。文献: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背景: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颁布时间:1862年9月。颁布者:林肯。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影响: 4.结果:北方胜利。5.胜利原因: 6.性质:一场资产阶级革命。7.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十九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 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2.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学习过程:俄国废除农奴制1.背景:俄国

8、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农奴制的矛盾十分尖锐。2.1861年改革的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3.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进步性:局限性: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仍处在幕府的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出现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入侵日本。日本国内矛盾重重,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层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2.时间和人物:

9、1868年,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主要内容: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5.对明治维新的评价:积极作用:局限性:消极作用:主义道路。第二十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学习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就。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学习过程“电气时代”的到来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并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器领域最著名的发明家。他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

10、碳丝灯泡,一生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多种之多。汽车和飞机的问世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使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1885年,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重难解析:如何理解“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十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2.第一次大战开始的标志、重要战役、时间、范围、影响。学习过程:1. 起因帝国主义争霸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德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在争霸斗争中,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11、。2.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 “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进程与结果凡尔登绞肉机:战争规模: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重难解析:如何正确认识萨拉热窝事件。第二十二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学习目标:1.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主要观点。2.近代自然科学家的代表及其贡献。学习过程:思想启蒙的火种1.历史背景: 2.代表人物:伏尔泰3.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4.历史影响:科学的革命1.历史

12、背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影响。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是根本原因。2.代表人物及成果牛顿简介: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在天文学反面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达尔文和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了。在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第二十三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学习目标:1. 著名音乐家以及代表作品。2.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地位。3.梵高的作品以及思想意义。学习过程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13、,也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歌颂者。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创作背景:(通过贝多芬的经历,我们认识到,挫折困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困境可以使人振奋,遇到挫折要自强不息。)文学巨匠现代文学巨匠涌现的原因: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激烈变革,人们思想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为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改造社会的良方。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品内容:。历史评价:(阅读名家代表作品,是深刻理解中外文学家思想的重要方法。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从中感悟作品中所包含的作家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努力改造不

14、合理社会的烙印,体会作家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品质。)美术名家:梵高:具有世界影响的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向日葵(结合梵高的名言,了解他在一生的不断追求和探索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治学的态度。)九年级下册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目标: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2.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3.十月革命的意义。1.新时代的曙光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十月革命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性质: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结果:措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巩固政权背景:措施:经济:结果: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国际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内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学习目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2.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和弊端以及性质。3. 学习过程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