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25635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宅门女性人物塑造摘要:看过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后,给我最深的印象的恐怕就是白文氏和白景琦两个人物了。大宅门里的女性形象是美丽的, 但她们的人生又都是悲剧性的。在剧中,女人们围绕着两个中心进行她们的生活,一个是以七爷白景琦为中心的父系生活,一个是以二奶奶白文氏为中心的母系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宅门来看电视剧是怎么塑造其中的女性人物的。关键词:女性视角 人物塑造 大宅门一、 一统全局,不可撼动白文氏白文氏作为大宅门的一家之主,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为了维护百年老号的脸面和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秩序,白文氏不仅是白二太太、嫂子、母亲、祖母,更是一个执法者。她受任于危难之际,为了白家可谓是呕心沥血,可

2、以说没有白文氏就没有白家的兴旺发达。因此,她受到了白家上下的敬重,她的一举一动,被认为是为了白家,所以谁不听从她的安排,就是跟白家过不去,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决定了剧中的其他几位女性的命运。白文氏在剧中可以说已经不是一个女性了,而是一个异化了的形象,是一个化身,是大宅门的化身。中国人历来讲究大一统,白文氏要做的也是维护大宅门的一体。作为一个女人,白文氏为了白家中兴,可谓是费尽心机。我们看到的白文氏,是一个女强人。在白家被皇权封杀后,她执掌白家大权,盘活百草厅;对白颖宇这个近乎无赖的纨绔子弟,她唇枪舌剑软硬兼施,使其敢怨不敢言;通过各种关系去营救被判死刑的白颖园,由于做得并不完美,直接导致地痞无赖

3、韩荣发混进白家,她也敢怒不敢言,惟恐暴露了事实真相,致使其女儿白玉婷险些被凌辱;在医药方面白文氏没有进行创新,就从外围寻找突破,通过贿赂太监来获得机遇,一有事就拿银子打点,一方面说明了她为人处世的圆滑世故,却也显示了她的无奈,因为她的儿子没有长大,自己又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为此她在白景琦身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为的就是让他能够撑得起门户,毕竟他是男人。男主角白景琦一生中天不怕地不怕,唯一敬畏的就是他的母亲。可以说,白景琦是以他的母亲为中心的,唯母命是从,不管是什么事,尤其是他在长大成人后,也是极力维护母亲的权威,因为他知道,没有母亲的呕心沥血就没有他的一切。所以,当母亲做出一切关于杨九红的决定时,

4、他虽无奈,却不争取,依着老太太。连这个谁都惹不起的“活土匪”对白文氏言听计从,白家还有谁敢不服?围绕着白文氏的几个女人:黄春、杨九红、白佳莉等,都是白家的女人。黄春,虽然白景琦是先斩后奏,但是因为是良家女子,尤其是生了个儿子,白文氏不予追究;杨九红,虽然跟白景琦说不管什么苦都受的了,但是没有想到白家门规如此森严,白文氏至死不认杨九红这个窑姐儿媳妇,杨九红回济南路上流产,白文氏不问大人,只是可惜那个孩子,做得可以说是够绝的;而白佳莉,因为是杨九红的孩子,所以不得跟着母亲,从小就被白文氏带着,而且一辈子不认亲娘,这直接导致了杨九红的性格扭曲。同是女人,都有儿女,就是因为出身,就是因为门规,命运迥然

5、,而白文氏这么做,就是因为祖宗家法,我们从她的表情中看不出一丝的同情,我们不禁惊叹白文氏对待女人的决绝。然而,在塑造白文氏这个人物的时候,作品并不是尽善尽美。白文氏在剧中一味的独断专行,在表现她为了维护自己家族之长的尊严和作为封建思想护道者的形象的时候,作品使用的是以传统的“忠、孝”等文化精神来表现的,缺乏人物形象所应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温文而雅,贤慧淑德黄春黄春从小都是没人爱没人疼的孤女,作为白景琦的第一夫人,她是两个高贵血统的私生女,出生没几天便和同胎的弟弟被秘密送往乡下给一鳏者抚养。由于贫穷,老人将弟弟卖了个过路的人贩子,黄春便成了老人捡柴烧饭种地喂猪的唯一帮手。到了十岁时,因其生父

6、拐了白家三爷的钱财惹起三爷对他的揭私报仇之心,终于被查出她的存在,并被三爷带回了京城,留在一洋教堂里生活。不多久与年少气盛、天不怕地不怕的白家第一号活祖宗白景琦相识,并成了好朋友好玩伴。温和娇好的容貌和善良淳朴的心思从此就只属于白景琦一人。然后在地窖里和白景琦私订终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幸福的,她是白景琦的正房,白文氏承认她的贤淑。她虽然早逝,也因此没有经历以后白家的争斗,没有看见她那个败家的儿子所作所为。然而,她从小受苦,中年早逝,对于一个温婉贤淑的女人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三、 痛彻心扉,凄苦命运杨九红杨九红的身世无从考证,只知是她少年不幸沦落红尘,她的命运多桀,总是从一个深渊跌入另一

7、个深渊,备受人生的煎熬。可以说杨九红从遇见白景琦开始一生是抱着幻想的,幻想白景琦能救她,幻想白家能容她,幻想能要回女儿,幻想女儿能喊她一声妈,幻想破灭了,她也就自杀了。可以想像,一个妓女碰上了一个仁义的“活土匪”会是什么感觉。做妓女的时候,杨九红可以说是尤物,让白景琦如痴如醉,甘愿为她坐大牢。其实白景琦知道没事,因为提督是他姐姐的公公,所以他才敢半路抢人,这让杨九红更加坚定了跟随他的决心。所以以后在白景琦姐姐门口等上三天,自己把白景琦的破房子收拾好准备结婚,以及说只要跟着白景琦什么苦都受得了等等,都是她对白景琦的幻想所致,她并不知道,这不是她幸福的开始,而是另一个深渊在她面前。窑姐是她一生都卸

8、不了的枷锁。为此不能入白家门,不能给白文氏戴孝,得不到女儿的相认,连丫头都敢叫她“窑姐”。幼年的不幸几乎带给她一辈子的悲剧,七爷的冷落,白文氏的鄙视,女儿的不相认,必然造就了她之后性格的变异:跋扈乖张,敏感多疑,甚至逼死了槐花。她把外孙从女儿手里抢来是她性格扭曲的集中体现,作为母亲她经历了母子相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然而各种原因造成女儿不认她,她就抢外孙。虽然女儿不认她是不对的,然而她作为一个母亲折磨自己的女儿,这种怨怨相报的心理正是那个环境造成的。杨九红不是一个只能出卖自己的女人,她后来冒死为白家进药就证明了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然而大宅门没有让她施展,而是让她扭曲了。老太太死后,她幻想能

9、够扶正,独占白景琦,然而白景琦是不能被任何人独占的。当被白景琦冷落后,杨九红就把气发到槐花身上,连打带骂,以致槐花骂她“窑姐”,最后白景琦让槐花道歉,槐花自杀。可以说是一个女人的悲剧接着一个女人的悲剧,然而这悲剧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四、胸有城府,终继大统香秀在白家的所有女性中,香秀模仿白文氏是最成功的,也只有她的肚量才能进入白家的核心。这个没读过书的乡下丫头,每每做事的时候,会想起老太太在世的时候遇到事情会怎么办。当她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宅门的当家奶奶之后,她的才智、胆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协助白景琦稳固和扩大了白家的事业,在家族史上稳稳当当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不容抹杀的功绩。当一切尘埃落定,便没人可

10、以动摇她的正统地位,连她收养的儿子也名正言顺地成为家族的继承人。在她获得当家奶奶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叹服这个小丫头简单而实用的生存智慧。李香秀人生的最初机会是她和白家老太太的狗很投缘,得以成为白家的丫头,又由于她的天生丽质和纯朴、泼辣的性格而得宠,有机会进入白家当家人白景琦的视野。在杨九红和白景琦吵架的时候,香秀再一次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白景琦对自己热恋情浓的时候,甩手回了娘家,将了白景琦一军,一向多情仗义的七爷不得不给出明确答复。在和杨九红争夺正室的过程中,她恩威并施,不仅让白景琦始终保持着对她的兴趣;而且,在新的家族危机面前,她用朴实的智慧对家主的忠诚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最终度过危机做

11、出重要贡献。这让久经风浪的白景琦发现:她在年轻美貌之外,还有能辅佐他家族事业的智慧和魄力,最后下决心将其立为正房太太。李香秀从以一个被玩弄过的丫头出门,到最后以正房太太的身份回来,在斗争中获得全胜。从此大宅门里的女人地位重新布局,李香秀这个地位卑下的乡下丫头,靠她自己的美貌、智慧和胆量,获得了往日白文氏的地位。五、封建女性的悲哀在大宅门中,黄春是白景琦的发妻,白景琦为了她不惜被赶出家门,但从黄春身怀六甲不得不离开济南的那一刻起,这位白七爷对她实际上已是恩断义绝,她只不过讨了个“少奶奶”的名分。面对杨九红,她不但不能妒忌,还得处处成全丈夫以示“贤惠”;白景琦同样为杨九红付出了很多,但杨九红终于也

12、不得不靠抽大烟打发寂寞。她妒忌和欺压白七爷的新宠槐花,为了不让她“留在家里得宠”,带着槐花出生入死为白家闯关东;然而,她们前脚刚走,白七爷在家里马上又有了香秀。槐花因与杨九红争风吃醋而上吊自杀;精明能干的白家二奶奶白文氏在对待同为女人和母亲的杨九红时却显得异常残忍,至死不肯接纳窑姐出身的杨九红,并将其亲生女儿夺走,以致母女成仇;女儿歧视窑姐出身的母亲而不肯相认,母亲却用婆婆对待她的办法报复女儿夫妻关系、妻妾关系、婆媳关系、母女关系作为中国封建大家庭典型代表的白家,其中诸位女子无一不是可怜而可悲的。剧中除香秀敢于维护自己权益外,白景琦的其余几个女人无一不是处于被动和受摆布地位。究其原因是男女在人

13、格和地位上的不平等。那时女人的全部价值不是“女为悦己者容”便是“三从四德”。这些都是相对于男性而存在的。这种道德观念的长期作用,造就了女性的“依附型人格”,女性的悲剧就在所难免。同为女性的白二奶奶做了一家之主后,也成为这一观念的维护者,从男性的角度审视、评价女性;白玉婷一生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得,却轻松随意地劝其兄长“收房”年龄小得多的香秀,决定了她的“终身大事”,也终究是可悲的。参考文献: 1 秋瑾. 敬告姐妹们A . 杜芳琴. 女性观念的演变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213. 2 曾庆瑞.大宅门里半是挽歌N . 文艺报.2001- 06- 07. 3 从人性视角看大宅门主要人物的塑造J 4 林幸谦. 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M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 李小江,朱虹,董秀玉. 性别与中国M . 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