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254281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大国,玉米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淀粉深加工上,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其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2003年深加工消耗玉米总量为5143万吨。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美国,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6家,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其规模将继续扩大,技术更加先进,

2、产品更加多样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促成新的玉米深加工领域。呈现出稳步增长,竞争激烈,生产趋于集中,逐步形成大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2、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近年来,玉米产量已在1.2亿吨以上,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左右。这1亿多吨的玉米大体消费领域是:饲料约9000万吨;口粮约1500万吨;种子约120万吨;工业消耗约1100万吨;储运消耗约500万吨。目前,淀粉的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以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味精和酶制剂等。燃料乙醇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目前,全国有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四个工厂,年转化

3、玉米332万吨。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在推广乙醇汽油,未来几年,北京、河北、山东等省有可能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将继续扩大。一、玉米深加工的发展1、淀粉应用多样,导致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近年,国内玉米淀粉业发展较快,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2005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900万吨,消耗玉米14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预计2006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050万吨,消耗玉米1

4、600万吨,增幅在16%以上。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已经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据农业部预计2006年淀粉糖产量将超过520万吨,同比涨幅高达15.5%。因此,国内玉米淀粉加工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长趋势。2、酒精及燃料乙醇需求加大,进一步引领玉米深加工业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燃料乙醇项目的高利益驱使,乙醇加工项目企业纷纷上马,加工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加工酒精(含燃料乙醇)290万吨,消耗玉米890万吨,占玉米工业消费的44.5%。国家定点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家为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愿

5、黑龙江华润)、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2005年,共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到2006年底产能已经达到134万吨。目前每吨燃料乙醇定向收购价接近5000元,国家财政补贴每吨1373元。按照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每吨玉米均价1400元,再扣除燃料、环保设施等费用,仍有5%的盈利。截至目前,添加物燃料乙醇试点已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四省的27个市。在局部地区燃料乙醇企业同淀粉企业的价格竞争会不断推高玉米的收购成本。其中今年4月份,华润酒精三期15万吨工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中旬正式投产后,华润的年加工玉米能力将达到1

6、20万吨,这正好是其所在的肇东市全部的玉米产量。据业内专家介绍,红薯、木薯、甜高粱、玉米每吨燃料乙醇消耗量分别为8、7、15、3.3吨左右,每吨燃料乙醇综合生产成本以甜高粱最低,在2000元左右,玉米其次在3700元左右,木薯和红薯最高,在40004500元之间。以玉米为原料,在生产酒精的同时可以分离出胚芽、纤维、蛋白,最终生产出蛋白粉、饲料和玉米油,这些副产品可以抵掉燃料乙醇每吨700800元的成本。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完成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的制定工作。有专家透露,“十一五”期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除西藏等西部省区外的20个省市自治区,期间,还将在山东、湖北、河

7、北、江苏四省各新批准一个试点企业。除现在的102万吨指标以外,将新增420万吨以木薯、甜高粱和秸秆等非粮作物为原料乙醇加工项目。基本上按照4亩地出1吨乙醇的标准定,在国内大概要建设1650万亩的木薯、甘薯、甜高粱种植基地。3、玉米主产地吉林、黑龙江深加工情况2005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实际加工量在1300万吨。预计2006年两省加工量有较大增长。其中吉林省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年消耗玉米量已达850万吨以上,较上年增长200万吨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吉林和黑龙江已有10多家玉米年加工量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投产。其中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前身是肇东华润)70万吨,青冈龙凤100万吨,肇东成福集

8、团30万吨,明水格林30万吨,集贤丰瑞45万吨,吉林省的长春大成公司240万吨产能(长春60万吨淀粉、姚家一期120万吨淀粉糖、锦州60万吨淀粉),公主岭黄龙公司60万吨,松原赛力事达30万吨,华润生化30万吨,吉安生化酒精55万吨,吉林燃料乙醇160万吨。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各类玉米加工企业1326家,年玉米加工能力1417万吨,实际加工量在650万吨以上,其中省级以上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有12家,加工能力258万吨。中粮目前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共建有生产玉米淀粉糖、乳酸/聚乳、乙二醇以及味精的8个厂,全部投产后年加工玉米能力达500多万吨/年。二、玉米深加工

9、的快速发展,给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带来的变化1、国内供需情况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供需数据预估报告显示,2006/07年度,我国玉米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423亿吨,其中玉米产量达到1.42亿吨,玉米进口量预计达到30万吨。该年度玉米食用消费预计达到710万吨,饲料消费预计达到9650万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300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350万吨,出口预计达到40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420亿吨。国内供需处于紧平衡的局面。2、进出口情况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月份我国玉米出口26万吨,相比之下10月份出口8万吨,九月份出口不足7000吨,1至11月我国玉米共出口263万吨,同比减

10、少67%。而2005年我国出口玉米861万吨。从进口来看,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6.1万吨,同比增长37倍。但占国内玉米市场的份额仅不到0.1%。从2005年和2006年我国进出口量来看,我国出口量已经成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大量进口的时代也将为期不远了。3、国际供求据12月份USDA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06/07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为6.89亿吨,而消费增长将达到7.23亿吨,由于产不足需,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将减少到9000万吨,下降27.7%,库存消费比仅为12.4%,远低于安全水平。其中,美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为2.8226亿吨,预计2006/07年度为2.7293亿吨,低于上年近

11、1000万吨。2005/06年度消费量为2.313亿吨,预计2006/07年度为2.436亿吨,消费量增加1000多万吨。美国2005/06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量为5006万吨,预计2006/07年度期末库存量为2376万吨,减量一半还多,接近中国的实际库存量。从以上的数字不难看出,由于受天气和燃料乙醇加工增加的影响,2006/07年度美国库存量将减少2630万吨。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2006/07年度是美国三年以来产量最低的年度,环比减少了5.59%、3.3%,减量均超过1000万吨。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2005/06年度乙醇总产量达到了35亿加仑。2006年9月和10月期间美国乙

12、醇产量为320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260万立方增长了25%。按这一比例保守测算,2006/07年度美国乙醇的产量将达到45亿加仑,预计乙醇加工用玉米(玉米转化乙醇为2.66加仑/蒲式耳)将达到的4100万吨,比2005/06年度增加近1000万吨。有分析说到2008至2009年,美国乙醇产能可能会达到85亿加仑,按照增加的45亿加仑乙醇测算,将再多耗用玉米4000万吨以上。美国玉米生产者协会预测,从2005/06年度起,玉米播种面积将以5%的速度增长,至2011/12年度,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将增至8600万英亩。但种植面积是有限的,而对生物能源的需求的增长速度将大大高于玉米的产量,因此在未来几

13、年国际供求仍将紧张。三、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势在必行1、现有玉米品种单产过低,与美国差距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估计,2006/07年度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2705万公顷,产量1.42亿吨,亩产700斤;相比2005/06年度玉米播种面积2636万公顷,产量1.39亿吨,亩产705斤;2004/05年度玉米亩产683斤。据12月份USDA供需报告显示,2006/07年度美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3144万公顷,玉米产量2.73亿吨,亩产为1280斤;2005/06年度1252.3斤/亩;2004/05年度为1358斤/亩。从近三年的种植情况来看,我国的玉米品种虽然经过改良,部分地区亩产可达到12

14、00斤/亩,但亩产基本稳定在700斤左右,短期内亩产不会有大幅增长的可能。我国玉米亩产远远低于美国的亩产。据10月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科学院在吉林桦甸种植高产玉米获得成功,亩产达到1000公斤。如果2007年能够将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在吉林省种植和推广,玉米产量将大幅增产,对玉米价格将产生影响。2、转基因玉米已经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美国玉米亩产如此之高的原因是播种孟山度(Monsanto)公司出品的转基因玉米。近日,该公司官员表示,随着育种科技的进步,从理论上看,到2030年时美国玉米单产有望达到每英亩300蒲式耳,其中衣阿华州等主产区的平均单产可能会从2006年的163蒲式耳大幅增至350蒲式

15、耳。目前除美国以外,第二大玉米出口国阿根廷也从2004年开始试探性种植了少量转基因玉米,2005/06年度出口玉米950万吨,据预计,2006/07年度将出口玉米1200万吨。另外,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五个欧盟国家的农民在2005年已开始商业性种植转基因(GMO)玉米。当初阿根廷是担心种植转基因玉米失去欧盟这个大市场,而今欧盟也开始种植了,因此,今后几年阿根廷转基因玉米种植量必将大幅提高,以缓解全球玉米市场需求压力。从我国来看,2006年山东西王集团从美国进口了5万吨转基因玉米,我们国家使用转基因玉米的尝试已经开始了。3、加快国内转基因玉米试点工作,形成集约化生产本人认为,我国作为玉米需求大国,随着全球化能源短缺矛盾的日益突出,玉米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玉米燃料乙醇项目的原料,将逐步与饲用玉米以及其他食用深加工玉米形成粮源的竞争,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亩产已经势在必行。但受传统玉米品种的局限性,大幅提高亩产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在一些集约化强、便于管理的区域,试种高产转基因玉米将是提高我国玉米产量的有效尝试。首选应该是我国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局所属的玉米种植区域。该区域属农场化管理,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亩。不仅管理规范、机械化强,而且相对封闭,非常适合集约化种植转基因玉米。作为在相同纬度带已经种植多年且较为成熟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加强同美国相关部门合作和试点,尽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