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25205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必修4生活与哲学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 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物质)的关系问题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唯物 先有物质后有意物质决定意识。 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哲学概论 派别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主义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时代精神的精华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主义哲学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 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

3、化的重 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 大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征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 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4、人类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目的性&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认识 意识的作用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 含义: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现实性活动)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客观物质性 实践 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5、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决定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反复性 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认识 无限性 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 条件性 反作用 上升性 具体性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物质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西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理论评析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我们党指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目标,归宿 辩证统一 内在要

6、求、前提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概论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 系 观-特征 客观性 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多样性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区别:含义、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原理 联系 相互依赖:离不开 木桶&木

7、板 整体与部分 相互影响:功能及变化 辨证关系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择最佳方案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原理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发 展 观-唯物辩证法方 法 方法论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普遍性: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趋势 原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状态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

8、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斗争性-矛 盾 观- 关系: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其制约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承认、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方法论 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 原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辨证关系 方法论:抓住重点;恰当地解决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原理: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辨证关系 方法论:看本质,抓主流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 盾 观- 原理 共性与个性关系;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 内容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和特殊性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辨证关系 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