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素质教育.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24961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唤素质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呼唤素质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呼唤素质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呼唤素质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唤素质教育.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盗火者有感素质教育举步维艰之我见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的城市中学,多年的教育经历,在近些年却感觉越来越迷茫,深感教育的软弱和无奈,倍感学生对学习的麻木和厌倦,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即便是有些学生努力学习,其学习的终极目标好像就是“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生活会幸福”这样的过程。而这样的目标,恰恰也是当今诸多家长和老师教给学生的。虽然一直以来轰轰烈烈的开展素质教育,但是最终仍然还是要考试成绩。虽然轰轰烈烈的形形色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但是,最终也是因为成绩的突出而扬名。比如:杨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虽然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但试想,如果没有突出的教学考试成绩,这些学校能否扬名呢?能否有诸多学校趋之

2、若鹜呢?也就是说,今天的基础教育,纵然有活泼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但仍然摆脱不了应试的命运。 我认为原因有三:.来自家长的原因首先以公民教育为例。我非常认可并向往央校校长李庆明的公民教育实践,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在努力进行着这样的探索,并小心翼翼地遵循着考试成绩一定要优秀这样的大前提。因为如果只有公民教育,没有优秀的考试成绩,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也只能“下课”。比如:纪录片之公民教育中致力于公民教育实践的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也不得不在2012年突然被“下课”,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认为就是在学业测试中成绩不被家长认可。其次是基础教育的减负问题。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在我国

3、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了若干年,反而是越减学生负担越重,因为,即便是学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也是一定要想办法再加上去的,而且越加越多。据我所处的城市为例,最早全面实验施行素质教育,最终却悄无声息偃旗息鼓的是我所在的金水区小学教育,源于第一批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生到了初中,根本不能与应试教育下的其他区域内学生相比较,基础素质较低。因为,现在还是要应试!高中要考试成绩,大学更要考试成绩,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家长们极力排斥这样的学校,千方百计地进行择校,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报课外班,兴趣班、补习班,一个不能落下。现在,提起小学教育,还是那些对学业成绩抓的紧,要求严的区域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个人认为,这是

4、影响素质教育推行不下去的原因之一。.教师的瞻前顾后关于素质教育,没有哪一个老师不欢迎,不想努力推行下去。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没有哪一个老师不想让自己的课堂精彩而高效。但是,很多老师不敢改,怕教学成绩上不去。(在此姑且不论教师实施能力的高低强弱,只就事论事。)某所学校计划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请了大批的专家、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但是,却遭到了来自教师的抵触。有老师也认为必须要改革,但是,又怕改的结果是学生考试成绩的下降,怕的是因此被同行、领导不认可,被家长不认可。因为现在对老师的评价还是考试成绩占非常大的比例。我想,究其原因,还是高考这个指挥棒在作

5、怪。.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从纪录片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耳闻目睹,那些所谓的名校,超级学校,之所以扬名,不就是高考成绩突出吗?比如,我们这里的某外国语中学,从初中到高中,全市甚至全省的优秀学生都被吸纳进来,继而有了遥遥领先的学业成绩,继而有了本校老师的高高在上,继而有了家长的趋之若鹜。这不是为了应试又是为了什么?(在此还是姑且不谈这些学校学生的高素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如果没有突出的遥遥领先的高考成绩,谁又能向往呢?最终,没有高考指挥棒的存在,那么前面两个原因也将不存在。呼唤公民教育之我思应试教育仍然严重,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更不用讲教育孩子做一个真实的人,进行独立、正直、互助、有社会意识的公

6、民教育。在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不禁好奇: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有没有公民意识呢?学会了自主学习,有没有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呢?军事化模式下,一年升入清华人的衡水中学呢?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公民教育是缺失的。细数近期接连发生几件事:事件一:一辆公交车在交叉口等待信号灯时,一位拉着小女孩的大爷使劲拍打前门,要求上车。既不是站点,又恰处路口,司机指了指不远处的公交站,示意大爷进站才能上车。没想到这竟激怒了大爷,他带着小女孩从车站上车后,连卡都顾不得刷,大声辱骂司机,还试图上手。一旁的乘客纷纷劝阻,小女孩看不下去了,对爷爷说:“爷爷你看你,不到站就上车是你不对,你怎么天天张嘴就骂人。”可惜小女孩的话没有

7、奏效,大爷继续骂个不停。之后小女孩拿着爷爷的老年卡补刷了卡,并扭头“教育”爷爷:“爷爷,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了!”她又对车长说:“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事件中的这位大爷,没有起码的规则意识和生命意识,尊重、礼貌、担当等道德修养更谈不上。这是不是我们国民素质教育的拷问?是不是公民教育缺失的缩影呢?事件二:年月日上午,海南省临高县岁少女遭人围殴扒衣,施暴的人均为未成年人。据警方介绍,受害人与其中一名施暴者陈某曾是同学,因聊天时发生口角,引发陈某纠集他人对其施暴。多大的事儿啊,竟然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这些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淡薄,欺凌弱小的卑劣,无视同学的生命和尊严,令人声

8、声叹息!以上两则事件仅仅是即时发生的,有多少缺乏公民教育的后果让我们感慨万千!孩子的学习终极目标是什么?在一部日本电视剧女王的教室里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老师:“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尽管这部电视剧有诸多争议的地方,但是我很欣赏这样的回答,那么,我们的教育呢?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考试的机器,而是为了培养出色的公民。事件三:微信朋友圈1月17日流传文章称,泰兴济川中学老师吴萍在监考中死去,等到交卷结束,才被人发现。有网友诘问:已经读初中的学生在吴老师最后的挣扎呻吟中平静地做题,是考试太投入,太认真了,还是他们太过无知。也有学生家长为教育失败感到惋惜。虽

9、然有校长回应:学生很无辜,该老师坐教室最后面,后排学生以为老师睡着了。无论如何,起码的安全意识,医学常识是不是有点欠缺,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我是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有些职业病,愤青思想较为严重,常常拷问自己,拷问教育的问题。记得一次马路上,一位爸爸带着岁的女儿无视红灯闯过路口,父女间如下对话:女儿:“你闯红灯了!”爸爸:“没有啊!”女儿:“你闯红灯了!”爸爸:“哪有红灯?哪有红灯?”女儿:“你闯红灯了!那不是红灯?!”爸爸:“红灯?什么红灯?没有看见啊!”女儿:“”当前的公民教育啊,情何以堪!公民教育不等于思想品德教育。上世纪二十年代即开始的公民教育,是该重新开始了!我不禁问:公民教

10、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欣喜的是有那么多有着教育情怀的教育者在努力前行,无论他来自民间,无论他深处学校,无论他在何方,有这样的教育者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未来在奋斗着,希望总是有的!如同网友所言:“国民素质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老人和孩子是无法怪罪的,老人代表了我们的历史,孩子代表着我们的未来,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塑造未来。”高考改革之我唤高考不改,大学不改,基础教育难改,公民教育难现。在高考指挥棒下,在当前中国的用人制度之下,受不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任哪位家长也是不甘心的。所以,无论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最终考评的仍然是结果,而我们

11、,即使倍加关注过程,也不能忽视结果。呵护童年中的华德福学校教育模式的确更贴近素质教育,倡导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在课改时学习借鉴。但是,据网络信息称,类似于成都的华德福学校的尝试,因诸多孩子最终无法参加学业竞争考试,或者在竞争中失败,除了可以拼爹、拼钱的,可有多少家长后悔?真实情况有待考证,但是,也是另外一种担忧的声音,从侧门说明了无论如何改革,不能走极端!在家上学也好、华德福教育模式也好,努力寻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可能是当前高考指挥棒之下的出路吧?如郑也夫所讲:“学生早期就应该分流。不是人人都喜欢受高等教育,也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潜力,都是被家长、学校和社

12、会驱赶的。真不爱学习的孩子,就别上普高了。像德国,早点上技术学校,不要上普高陪绑。分流后,让那些不喜欢老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也能在心智上成人,做技工类工作。”然后大学宽进严出,真正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而不是“高中是地狱,大学是天堂”的对比。结束语很喜欢纪录片盗火者的片尾曲: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灵魂就是一片天空。守着东方一张课桌,大地母亲悄悄地问:“交给你一个孩子,明天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常常要自问:“大地交给我一个孩子,明天还给她一个怎样的青年?” 作为教育者要问,作为教育部门也要这样问,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不能仅仅是这些“盗火者”的责任。以上是本人诸多浅薄之看法,若有冒犯实属无心。我是一个较为感性的人,很多想法会较为极端吧,也有悲观吧,但无论如何,坚信明天,因为,我们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