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24851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山东省邹平县黛溪办城里小学王元春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教学模式,利用教科书运用讲授、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践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这是一个广大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

2、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以信息化整合语文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个中的体会。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3、,利用信息资源的海洋,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应该成为学生的爱好,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完全依靠教师与教材,缺乏主见与自主学习能力。我感到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出,因而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必须加大问题的提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解决上课时的具体学习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争论,这样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上大海的歌一课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海,根本无法体会海的神韵,所以在教这一课时,设计一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放映录像,一望无垠的海面,海鸥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学生们立刻被广阔的海所吸引,不由

4、自主地发出赞叹。画面继续播放:乘风破浪前进的海轮,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哗哗地声响这种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眉宇间很自然地流露出美的享受,想急于阅读课文。抓住了学生这个心态,顺利地导入新课: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在唱歌,大海究竟唱什么歌呢?大家快快打开课文从中寻找答案吧!这堂课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课望尘莫及的。又如我在教火烧云一文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关于火烧云的资料,上课那天,我把这些资料在大屏幕投影出来,当那些奇幻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换来的是他们一声声惊叹、惊疑与渴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同时不忘提出问题,什么叫火烧云?你们知道这些

5、云是怎么形成的?火烧云的形状、颜色有哪些变化?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即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使课堂学习收到成效。二、应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语文课上的学习主体性当今社会提出人才素质需要提倡主体性教育,它强调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而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我们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现代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提出学习目标而

6、非由教师强加,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并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如教电脑“管家”一课,导入新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台电脑并配上教师的设疑:这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擦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语文教

7、学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作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引导他们互相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拓展了知识面,扎实的掌握了知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通过实物投影让全班学生都能欣赏,而通过资源的共享,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优化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媒体技术的应用上让学生从动手、及时交互反馈方面,真正做到了面向每个学生,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8、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

9、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又如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0、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天际”,在这里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如:“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源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语文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会写字和说话,而是应该更大限度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价值和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学生通过积极的参

11、与,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以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舞台。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写出自己独特的所见所感,进而培养了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可谓是一举多得。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运用适时的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