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24173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九渊(开创者)王阳明(集大成者)背景南宋明朝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统治危机唯心论 “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认识论提出 “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即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思想核心)“知行合一”哲学流派主观唯心主义影响: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唯心论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

2、物(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先有理后有气。道德观八天里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如“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做辩护)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格物致知”深化:“物”是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哲学流派客观唯心主义影响:(1)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1 含义:宋明时期的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结合佛、道

3、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2 程朱理学代表主张及影响 1)北宋五子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程颢 程颐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2)朱熹A、主张和成就:(1)理气

4、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理是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是追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四书

5、: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地位高于五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散失)B、历史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一)明清之际儒学活跃(思想批判)的背景1、国际背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逐渐兴起2、国内形势:(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可知)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使他们认真反思,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并著书立说。(2)经济:土地高度集中

6、、赋役沉重。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从黄宗羲重商可知)(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可知)(4)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1)简介:李贽,明朝后期人,著有焚书藏书,自称异端。(2

7、)产生背景: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江南一带市民工商业者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吏治腐败,道学家伪善无能。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3)思想主张:破除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挑战正统思想,抨击一些传统观念,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主张发展个性。(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肯定自由恋爱,寡妇再嫁,武则天,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提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4)评价: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8、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启蒙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是明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生活背景代表思想主张意义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处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动荡年代;资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都参加过抗清斗争。黄宗羲(1)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反专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2)提

9、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是有变化规律的。(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发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1、共同的观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和经世致用等思想,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不同的思想(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

10、,积极求真并实践。(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1)积极性: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根因: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

11、转型,影响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等思想。(2)反封建专制。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工商皆本思想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是怎样批判与继承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1)批判: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主。 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提倡唯物主义。(2)继承: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 “天下为主,君为客” )探索精神概括一下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

12、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古代民本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思想古代民本思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前提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本质以君为本,为民做主人民作主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手段轻徭薄赋、清官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依法治国官民关系君臣、主仆公仆(民主官仆)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礼规范人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4、正统: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7、高潮: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