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240316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唐宋时期最多.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贬谪湖南的名人地图 唐宋时期最多清代王先谦湖南全省掌故备考有历代湖南“流寓”人的名录,湖湘地理根据这个名录和现代研究者成果,制作了这张不完全的湖南贬谪地图。时间:以唐宋为多;官员离开京城的贬谪和流放,“是唐代政治生活的一大节目”这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被发行吟”于汨罗江边的三闾大夫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渔父问他“何故而至此”时,他说出了那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又吟诵了他生命里最后一篇赋怀沙赋,投汨罗江而死。那个渔父还劝诫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后世也有论者认为,这可能只是作者司马迁南游楚地时以当地父老传说而记,并非真的有这么一个渔父。不管怎样,司

2、马迁的史记还是为我们留下了这位中国第一位流放者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屈原死时甚至是“怀石”投江的。学者们把贬谪的滥觞上推到尧舜时代,传说中的舜流放共工、鲧(禹的父亲)被认为是最初的源头。然而,这只是传说,古书中记载的他们被流放的“三苗”之地是整个南中国,没人说得清具体是哪里。真正开始的贬谪,始于屈原,这是中国也是湖南信史(可信任的历史)第一个被贬谪的官员。武汉大学的尚永亮教授本是研究文学,在他看来,无论贬谪还是贬谪文学,屈原都是第一人。屈原历经两次流放,第一次在楚国北部汉水流域,“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离骚抽思),他常在诗中以鸟自比,有时还会“狂顾南行”,但他不能回都城,只能是“聊以娱心”。第二

3、次,他“遵江夏以流亡”,“上洞庭而下江”(离骚哀郢),从郢都(今湖北江陵)东下,最远甚至到了“陵阳”,那被认为是今安徽省境内。因为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军攻破,他又在今天湖南境内溆浦等地漂泊、流亡,投江之地,是在由汨罗向长沙行进的途中。长沙被称为“屈贾之乡”,就和两位流贬的人有关:屈原、贾谊。西汉的贾谊是一个少年得志的人,因为被人诬告,以滥用职权的罪名而贬长沙,当长沙王的太傅。当时中原人的眼中长沙还是一个多雨潮湿的荒僻之地。此后历代的贬谪之人,尚永亮将其通俗地分为两大类:一是坏人,二是好人。前者如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成语“请君入瓮”中被“入瓮”的即是他),北宋奸臣、宰相蔡京等;后者,也是大多数,

4、是本无罪“甚至该提升”的“负向贬谪”。为什么古代中国多有贬谪?尚永亮归因于它“以权代法”的政治环境,当掌权的不是正直的人甚至小人时,欺上瞒下、挟私报怨、打击政敌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而那些文人官员们又都抱着一种“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总不甘以文人自居,总想在政治中“叱咤风云”。无论贬官还是流放,多是因过失或犯罪而来,但常见的是,许多所谓的过失或罪名,都是其政治对手强加的,“许多文人遭贬的原因大多是借口而已”。于是,悲剧就发生了。这些文官们在仓皇逼迫、小吏驱使下,踏上了岭南、粤北、湘南的万里贬途。对历代被贬的人进行统计,发现它们集中在唐宋时期,“所遣外任,多是贬累之人”,一个唐朝官员的描述让我们知道,

5、那些从京城到外地、尤其是偏远地区当官的人,多是被贬的。唐代到底有多少官员被贬?就全国而言,“有姓名、年代可考的贬官2456人次”,尚永亮给出他的研究数据。唐会要称当时的官员“晨趋丹陛,夕贬蛮荒”,早晨还在朝堂,傍晚就传来命令,贬到蛮荒地带了。官员离开京城的贬谪和流放,“是唐代政治生活的一大节目”。空间:永州最多。唐宋时期南方山林地带气候湿热,有各种蚊虫、毒蛇、猛兽从汉代直到唐宋,流放地多是南方,那里被人称为“瘴疠”之地,有瘴气,容易生病。明清则主要流放到东北、西北的塞外边疆。在贾谊的时代,整个湖南都还是蛮荒之地,长沙国作为诸侯国的首府,也不例外。到唐代,长沙、岳阳等地已经发展得不错,那些很苦的

6、地方,越来越集中在广东西部、北部和湖南南部。湖南南部,又以永州为最。根据学者的讲述,还有古籍中的记载,我们不完全统计了湖南历代贬官的人数及地区分布,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永州有80人还多,占了湖南总贬官数的一半以上。清代王先谦湖南全省掌故备考有历代湖南“流寓”人的名录,第一个流寓到永州(当时称零陵郡)的是东汉的蔡邕,因其书法家的爱好,他“名山胜迹到处品题”,在永州宁远县题写“九嶷山”。那些不同时代遭贬谪的人,一次次到达这个分别被称为“零陵郡”、“永州”、“道州”、“永州府”的地方,也是因为唐宋时贬谪的最多,那时的名称“永州”出现了40次以上。历史地理学者张步天描述唐宋时永州、郴州等地的环境,“比

7、现在更难生存”。气象学家竺可桢曾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证,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要热一些,北方黄河流域类似现在的江南,温暖湿润,关中地区(今陕西)产的橘子和江南一样好,但今天,橘子的北界只能到淮河流域;而当时南方山林地带气候湿热,有各种蚊虫、毒蛇、猛兽,这样的环境,是人们畏惧的地方。“而这正是贬官的最佳选择”,把他们贬谪到这蛮荒之地,一是惩罚,二来也有开化边远地区的用意。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处的永州、郴州一带,就成了首选。路线:先至长江,湘水及其支流或许是首选贾谊由京都长安赴长沙,当他南行途经湘江时,面对江水写了一首吊屈原赋,去往贬途的心境是悲凉的,他将屈原,也是自己,比作“横江湖之鱣鲸”

8、,却最终“制于蝼蚁”,命运为小人所掌控。流落湖南的贬官多是唐宋时人,被贬的多是京官,或者要到京城听命后出发,他们从京城长安(西安)、东京(开封)、临安(杭州)是如何到达湖南的?张步天从当时的官道交通推测,唐代从长安去湖南最便捷的路线,是经陕南、沿汉水至今天的武汉,再过洞庭由湘江各支流转湖南各地。柳宗元本是被贬为邵州(邵阳)刺史,在行至洞庭湖时接到了再次贬为永州司马(比刺史更低)的命令,于是经湘江赶往永州,前后历时三个多月。唐代贬至永州的还有王翰,“也应该与柳宗元类似”。刘禹锡则是出长安后,绕道洛阳探望了他的老母亲,再南下经湖北江陵去的常德。杜甫不能称为流放,是流亡。他从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经湖

9、北公安,当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到达岳阳,第二年春天,溯湘江而上经乔口、铜官、新康进入长沙。湖湘地理2007年6月24日曾以1236载,杜甫不曾离长沙为题,追寻杜甫在湖南的足迹。到了北宋,长江以南水道未变,但因京城在开封,陆路多沿今天的河南境内至湖北,再转湘江入湖南。苏辙贬永州、秦观贬郴州、寇准贬衡阳,湘水及其支流耒水等或许是首选。秦观快到郴州时,寄居在苏仙岭下的一个旅舍。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他从客舍向外望去,看到的只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踏莎行郴州旅舍),漫天的雾气遮掩住周围的楼阁,暗淡的月光,使河边的渡口也变得模糊难认。那渡口,在郴江之上。遗迹:一只鵩鸟(猫头鹰)飞进贾谊的屋子(贾谊故居

10、),使他伤感不已他们被贬谪的时间,有的数年,像王昌龄;有的数十年,如刘禹锡;还有不论时间长短,却最终客死他乡的,像屈原、柳宗元、秦观。贾谊在长沙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进了他的屋子今天的贾谊故居。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谪居长沙的贾谊,本来心情忧郁,加上长沙卑湿,自以为寿命不长,如今猫头鹰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就写了一篇鵩鸟赋,是哀叹,也是自我鼓励。贬谪地域的偏僻艰险和贬谪生活的困苦长久,使他们遭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刘禹锡贬朗州(常德),他对该地的描述是“巴山楚水凄凉地”。因气候的湿热,被贬到永州的生活苦不堪言,柳宗元本想“闷即出游”,却因此而更“多恐”,他发现那里稍

11、微野外的地方有“大蜂”,靠近水边则有“沙虱”,那是一种细小而极毒的虱子,被咬后若不及时医治,两三日即死。被贬的人,受着主流社会在人格和道德上的否定与打压,柳宗元在永州时,“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那是一副见到人就弯腰、低头、行礼的自卑相。有山水可供游玩的地方,他们就寄情于山水,在这里驱逐哀怨与愤怒,忘却孤独与落寞。刘禹锡在常德,足迹几乎遍及所属各地,特别是和桃花源结下了山水之缘。他的桃源行等诗与桃花源书碑刻,对桃源的贡献很大,被人称为桃花源的一大功臣。“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他该是由水路去的桃源,“误入桃源行数里。”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在今天洪江市黔城镇,“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是他写就于

12、洪江的芙蓉楼,这也是他自己建的宴宾送客之地,他在这里“平明送客”,又让人带给“洛阳亲友”一个问候。名词贬谪是惩罚,但并不完全是惩罚,它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观后效”说文:“贬,损也;谪,罚也”,贬谪是对人的惩罚,人格的贬损。贬谪与流放是两个概念,只是,按照学者的见解,贬谪之地多为荒远的边疆,形同流放,这是它们最大的共同之处,古人也往往将它们合称为“流贬”。因此,学者们也将其整体看待,将流放的屈原和贬官的刘禹锡、柳宗元视为一脉相承。何况,连刘、柳自己也这么认为,有其诗文为证。他们的区别在于,“流为减死,贬乃降资”。古代有五刑:笞、杖、徒(有期徒刑)、流(流放)、死,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严重惩罚;贬官则

13、是不够五刑的罪名,“连最轻的笞刑都算不上”,是程度很低的惩罚。贬谪是惩罚,但并不完全是惩罚,它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观后效”。链接他们途经湖南因为贬官之地多在岭南,也即今广东、广西,被贬之人也多途经湖南,他们路过,到此一游,以诗文为记。李白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牵涉永王谋反事件,被贬至夜郎(今贵州境内),他从永王所在的江南出发“泛洞庭、上三峡、至巫山”,途中遇赦归还,经过岳阳,不久即病逝。韩愈被贬岭南,多次往返湖南,在郴州停留。湖湘地理之前报道的水边丹霞中提到的永兴县侍郎坦石刻,即是因为韩愈在此逗留而名。韩愈本不信佛,他最后一次被贬广东阳山县令就是因为上书反对佛教。游南岳时,他却在庙令的怂恿下占卜,因为卦吉而高兴。“正逢秋雨节”,迭遭不幸的他,对现实已经感到灰心,“窜逐蛮荒幸不死”,借机自我解嘲。当晚他就宿在庙中的门楼上,那是一片“星月掩映云曈昽”的景色。黄庭坚是在广西宜州被“徙永州”命令下来时“闻命卒”的,他未到永州。之前他曾被贬宜州时路过长沙和永州祁阳县。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在长沙与好友们玩乐饮宴,到了宜州举目无亲,只感到了衰老和孤独,于是回想“去作湖南万里春”,几个月后他病死宜州。参考资料(清)王先谦湖南全省掌故备考;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