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233538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教学实录_王玲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1.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

2、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生再读)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挽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挽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挽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挽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3、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 师: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

4、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并在边上作批注方法提示:先自学3分钟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时间为5分钟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得课认真了。很多语句都被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划,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们小组找的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下面由我来读一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

5、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课件出示语段)生:我们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老师我来补充: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很好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6、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们小组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也体会到画面

7、的美,我们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老师我也想来描绘一下: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

8、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

9、: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老师这个问题由我们小组来汇报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生:我们从这句话体会到了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的美好品质。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

10、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老师这个问题由我们小组来汇报生: 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生2: “伏”字打动了我。伏在这是弯下腰的意思。年轻人看到老人来走搭石总会弯下腰背老人过去。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师:现在我是那

11、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很不错,这样我这个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

12、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