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11413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营东小学 霍峰军1.分数乘法一单元已经学完,我们往往感觉学生学的很好。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也能列出算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学学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时,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不是这样的。学生不知道是列方程还是直接去乘分数。学生往往难于判断究竟把那个数量作为去乘还是去除以几分之几。于是乎,我们的教学就又陷入了瘫痪。富有经验的老师在多次尝试失败以后,在此处,都既无可奈何又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五步走的方法。即:一,判断单位一;二,画图;三,写出数量关系式;四,判断单位一已知还是未知;五,已知直接乘未知用方程。教参71页提出现在采用方程解,化难为易,思路比较统一。所以,五步强调方

2、程先入为主。其实不然,学生由于目前接触到的都事用算术方法比较简单的,所以方程的优越性不是很明显,学生还是选择算数方法的比较多。我没有过多的统一。而是任其自由选择。 我重点思考的在于新教材与老教材先比,本部分知识简化了那么多内容,为什么还是学起来很费劲呢?我想,我们的新课改目的是好的,素质教育是好的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认为减少数学知识容量就是素质教育了。反而,正是因为减少了锻炼的机会和次数,我们学生的某些数学功能正在退化。我们都明白,只有加强锻炼,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强壮。数学能力也是如此。2. 现在我写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目的不是在于从教学内

3、容上去分析。而是从这一个月来我接触这个班的些许感想,做一梳理。本班学生差,这在一接班,班主任和上一任数学老师都已经郑重其事的向我做出了重要说明。我当时蛮有信心,一个多月下来,我才真正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特别是第三单元考试成绩一出来,我都傻了。我班90分以上才三人,一班24人。不及格我班17人,一班3人。平均分相差足足20分我整整几天都在思考:为什么差这么多?还能不能赶上?怎样才能赶上不是一般的差,不是一天两天的差!这个班从二年级就开始差,一直差到现在。我反思了很长时间,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 先树立自信心 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其实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孩子。2

4、 要爱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尤其爱护。这听起来想冠冕堂皇,其实,真是着这样。如果你不能做到只一点,最起码也要做到,不能谩骂和侮辱他们。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也是每个人最难做到的。3 学习习惯的培养口算心算的习惯,很重要。结果是勤动手勤动脑。脑子越用越灵活。竖式的书写位置,竖式的保存都做了严格的规定。4 在课堂上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堂。喜欢学数学。3.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一节内容相对简单,也是许多老师公开课首选的内容之一。许多老师都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试图用所突破。结果到头莱,一切都是白费力气。甚至是弄巧成拙。每节课其实都已经由专家前辈定出了大调子,就像一首歌,曲调已成,如果

5、我们试图改变,求怪求新。只能是破坏主旋律之美。我们应该在扎扎实实上好这节课上下功夫。在把这节课上得行云流水上下功夫。上课伊始,每个老师采取的开课方式过种多样,但只要吸引住学生就是好的。我采取了投篮的游戏,让学生从游戏规则入手,我发现连平时最不爱听课的学生也积极投入。真的,鸡吃米的故事也许不能用在其他方面,但是用在小学生身上确实是可行的。然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围绕我站成一个圆。我故意走动,学生也略加思考,集体跟着老师一动在动。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圆心决定着什么?全班顿悟,都在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有一个人冒出“位置“两字,全班都明白了。虽然有人没想起来。但是,他也在认真听。回想自己这些年,也

6、有许多课上得如此闲庭信步,正真是在享受课堂。师生心里那就一个字儿,爽!但绝大时间还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课堂上不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出了一些既伤害孩子有无用的事情。切记,任何情况下都要克制。4.解方程教学反思由于自己没有教过五年级,新教材在解方程这方面做了改革,不再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解方程,而是全部改成了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称或除以一个数,我一开始很不习惯。在课堂上我甚至于批评学生。下课后,在与其他老师讨论中才明白,原来自己搞错了。我又重新找出了五年级的教材,仔细阅读了一遍,才明白,原来五年级上册中,解方程采用了等式的性质,而没有采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合同年级老师讨论

7、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强制要求非此即彼。而且,在整数范围内,形如,X/2=10.我们认为,还是利用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直接计算快。只是系数分数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两边同乘以他们的公分母的方便。所以,我们认为在教到这里时,应该灵活机动的补充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的计算简便。以上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是我在实践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希望各位能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在分数除法的意义一课中的几点想法 在分数除法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一味得讲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而是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

8、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4/52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础,通过学生在折纸中的发现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分析,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经过计算之后,我再次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

9、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3/8的分子不能被除数2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吗?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槐荫实验小学 李格东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1教学反思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这部分内容需要补充的必要性。同时有以下想法。1、 画线段图现在就应该加强。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相对较弱

10、。在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加强了学生画线段图的练习。效果不错。同时为后面更加复杂的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2、 加强对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的理解。虽然学生能够结合线段图理解分数的含义。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应该让学生多说,说一说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也可以用手“比划“的方法。充分说一说是把谁平均分成多少份,谁相当于其中的多少份。让学生对于单位1有充分的认识。3、 继续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多来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说一说求谁,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说的练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4、 抓住练习题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强巩固。

11、练习四中第4题是存在两个单位1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这个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图快。要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彻底明白这个问题中存在两个单位1.如何分步进行计算。南辛庄 米文梁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王保华 兴济小学1、百年奥运 精彩导入(由鸟巢的占地面积引出课题) 2、大胆猜测 初步探究 (割分成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 回忆旧知 迁移新知(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迁移圆面积的推导方法)课件展示 渗透无限(若干等份圆拼成近似长方形为推导公式奠定基础) 3、知识引航 多角度验证 依据长方形推导公式 (找出圆与拼成长方形的联系推导公式)(由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验证公式) 依据三角形推导公式 (找出圆与拼成三角形

12、的联系推导公式) 依据梯形推导公式 (找出圆与拼成梯形的联系推导公式) 公式延伸(探究已知直径、半径、周长求面积的方法) 相互出题(学生相互出题,合作中巩固新知) 模仿练习 (通过题目完整再现解答求圆面积的过程) 4、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精确判断(由判断题帮助学生加深面积公式的理解) (练习形式丰富多彩) 挑战极限(让学生依据面积公式求圆环的面积) 颠峰时刻(让学生找出求圆形纸片面积要测量那些数据的多种方法) 生活应用(让学生找出求学校花坛的面积要测量哪些数据的方法教学反思:一、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力求实现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知识

13、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导入时,我首先以当前的热点话题2008奥运会切入主题,学生倍感亲切,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教师的适时调控下由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自然过渡到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力求达到衔接自然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中首先让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把圆形平均分成若干份,通过观察发现每份是近似的三角形,进而把圆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借助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接近三角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割后的三角形重新拼组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依据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能推导出圆的的面积公式。以

14、上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拼组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温故而知新,力求达到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口头列式,及时巩固所学新知,力求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将导入时怎样求鸟巢的占地面积,补充上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给学生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求学校花坛的面积,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先测量出周长,然后求出半径,再计算花坛的面积,力求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提高,升华新知!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感谢您的热情参与!

15、感谢您留下宝贵的意见!谢谢!比的意义教学反思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王军亮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分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我在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