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107687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大云南咖啡出口美国市场的分析对策摘要:文章介绍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云南咖啡出口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低下中,其主要的原因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落后、加工滞后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云南咖啡产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发展规模化种植、扶持咖啡精加工企业等对策。关键词:云南;咖啡产业;出口;发展对策目录1、引言12、云南咖啡对出口美国市场问题分析22.1云南咖啡的生产历史22.2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22.2.1 云南咖啡种植业基础22.2.2云南咖啡加工业基础32.3云南咖啡对美国出口现状分析32.4云南咖啡不能打开美国市场的问题分析43、云南咖啡对出口美国建

2、议措施53.1 提高认识,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及制定相应扶持政策53.2 加强咖啡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53.3 多渠道筹集资金,合力开发咖啡产业63.4 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走节约型经济发展之路63.5 积极推广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咖啡经营管理模式63.6 整合云南咖啡产业,组建云南咖啡产业协会71、引言咖啡是世界重要的饮料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 据1998 年至 2008 年统计 , 全球种植咖啡的国家有 76个, 种植总面积 1 190.00 万 hm2, 总产量 689.18 万 t,总产值 122.60 亿美元, 价格 1 770.31 美元/t, 价格波动周期

3、约为 6.25 年 (近 11 年世界咖啡产量、 价格及产值见表 1)。 世界栽培的咖啡以小粒种咖啡为主, 约占 80%; 其次为中粒种咖啡, 约占 20%; 其它咖啡种仅作为资源保存, 没有商品性栽培。 全球咖啡种植业从业人员达 2 500 万人, 加上与咖啡相关的行业, 咖啡产业为全球 2.5 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咖啡消费量较大, 全世界饮用咖啡人口达 15 亿人, 世界平均咖啡消费年增长率达 2%, 而发展中国家咖啡消费增长较快, 消费增长率高达 10%以上。 咖啡国际贸易量较大, 是世界上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原料型产品, 因此咖啡产业在世界热带农业经济、 国际贸易及人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

4、要的作用。据介绍,云南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出口基地,其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 95%,现成为继烟草、花卉后,云南的第 3 大出口农产品。为保证云南咖啡的进出口贸易,云南检验检疫局组织技术专家从 2008 年初至 2009 年间,深入后谷咖啡种植基地,严格按照GAP 要求,规范进行咖啡的种植管理,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和品质的持续提高,使该公司成为了全国首家通过 GAP 认证的咖啡种植企业。 “GAP”由欧洲零售商于 1997 年发起,是当前国际通行的从生产源头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是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2云南咖啡对出口美国市场问题分析2.1云南咖啡的生产历史1902年法国传教

5、士将小粒咖啡引入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朱苫拉村种植,1914年滇缅边民将小粒咖啡引入德宏州潞西市遮放镇种植;195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将小粒咖啡引入保山市潞江坝种植,从此开创了中国咖啡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1956年开始规模生产,并成为中国唯一的小粒种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1990年后,由于海南省种植的中粒种咖啡品质差、比较效益低和台风危害等原因,海南省咖啡生产逐步萎缩,从此中国咖啡科研和生产重心向云南省转移,到2008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2.43万hm2,占全国的99.43%,产量3.29万t,占全国的98.83%,总产值5.72亿元,占全国的99.32%,出口1.4万

6、t,创汇3 992万美元;2009年种植面积2.56万hm2,占全国的99.30%,产量3.75万t,占全国的98.80%,产值约8亿元,2009年l5月出口量1.9万t,创汇4 612万美元(云南省近年咖啡生产情况见表),小粒种咖啡已成为云南省第三大出口创汇优势农产品。云南省小粒咖啡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是云南省继烟、糖、茶、胶之后又一新兴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2.2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2.2.1 云南咖啡种植业基础云南省自1902 年开始引种小粒种咖啡,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自1996年开始,云南就成为国内咖啡的主产区1。截至2009年,云

7、南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9.3%、98.8%,是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2。目前,云南咖啡产区主要种植以高产、优质、密节、抗病和耐旱为主要特征的咖啡品种,代表性品种有卡蒂莫系列、墨西哥系列3;咖啡生产主要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资金的筹措,除各级政府的扶持外,还采取广泛吸纳国营、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的方式为咖啡产业汇聚资金。至今已有农户20 余万户,近70 万人从咖啡产业发展中直接或间接受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年)EB/OL.(2011- 03- 31)2011- 06- 09.。2.2.2云

8、南咖啡加工业基础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多年来云南咖啡生产一直处于原料供应阶段,云南小粒种咖啡虽名声在外,但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咖啡巨头拿走。鉴于此,目前云南的咖啡加工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咖啡精深加工工艺。在初加工方面,截至2009 年,全省拥有年加工能力200500 t/ 座的脱皮初加工工厂250 多座,年加工能力500 t/ 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工厂43 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年)EB/OL.(2011- 03- 31)2011- 06- 09.。深加工企业主要有德宏后谷咖啡公司、保山景兰公司咖啡厂、云南咖啡厂、普洱北归咖啡公司、云啡咖啡厂、

9、云岭咖啡厂等,主要产品为焙炒咖啡豆和焙炒咖啡粉,拥有“后谷”、“景兰”、“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中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已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2 条,年生产能力3 000 t,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2 条,年生产能力11 000 t。保山的景兰热作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11 年建成年生产能力3 000 t 的速溶咖啡厂,带动了地方咖啡经济的发展。2.3云南咖啡对美国出口现状分析中国原料咖啡主要出口到德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其中对德国的出口年际波动较大,2005年至2008年,出口量的同比增长率

10、分别为-42、90、-19和52;对日本的出口近两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比利时的出口在2006年突增到4000吨后,近两年稳定接近3000吨。云南咖啡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两大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近年来,云南对其咖啡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创汇金额逐年大幅增长。云南2003年对欧咖啡出口7346吨,创汇721万美元,到2006年云南对欧咖啡出口规模以伽1.1万吨,实现创汇2402万美元。相比之下,云南对亚洲市场咖啡出口2003-2005年均在600多万美元的规模,2006年出口增长显著,出口量、值分别达到4194吨和987万美元,但同云南对欧咖啡出口规模相比依然存有较大差距。今年以来,云南对

11、欧洲咖啡出口萎缩明显,1-7月份出口量、值分别为7902吨和182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滑15.3%和11.4%,其中,对云南咖啡欧洲最大消费国比利时和德国出口下滑明显,前7个月比利时共进口云南咖啡产品668万美元,同比大幅下滑25.9%,德国进口云南咖啡量同比也下滑了9.4%,进口额达1057万美元。而今年亚洲市场对云南咖啡需求增长旺盛,1-7月份,亚洲国家进口云南咖啡产品5523吨,进口金额达132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5%和46.4%,其中日本对云南咖啡进口大增,进口量、值分别为4434吨和1120万美元,同比增幅达61%和68.9%。云南咖啡出口 “此升彼降” 的市场发展形势

12、值得关注。2.4云南咖啡不能打开美国市场的问题分析经50 多年的开发,云南小粒种咖啡生产基地初步建成,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年产量均已达一定规模,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然而,要使整个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地发展,仍面临着以下主要五个方面的问题:1、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尚小,基础设施差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力较弱,对产业扶持能力有限。省内咖啡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难以靠自身积累来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咖啡植区绝大部分地处贫困山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农民收入水平极低,难以依靠自身力发展咖啡生产。由于投入不足,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已植咖啡园的道路、水利等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

13、产业的持续发展,难以形成长期、稳定和一定规模的供货能力,也难以吸引较大的经营和加工企业参与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2、初加工企业小而分散,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云南咖啡初加工企业虽然多,但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咖啡商品豆质量一致性差,品牌多而杂。省内现有几家深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设备更新缓慢,研发能力较弱,未能起到龙头企业作用,其咖啡豆用量不及全省干豆产量的1/3。我省咖啡产业仍处于原料生产类型,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3、标准化工作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云南咖啡产业无论是咖啡种植环节还是初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均不高,国家和地方发布实施的咖啡相关标准在生产企业未能

14、及时贯彻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咖啡园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也影响了初加工生产水平和商品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急需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品种单一、不同环境的品种配置、良种供应、产品开发等问题,特别是产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科技工作还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咖啡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4 、营销网络不健全,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目前云南咖啡销售主要靠雀巢、麦氏、省内几个咖啡深加工企业和一些在市场行情好时参与的临时营销公司,未建立完善稳定的销售网络。咖啡销售队伍弱小,投机性强,缺乏有实力的销售龙头企业。国内市场至今仍未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5

15、、行业组织建设滞后,行业自律性较差目前尚未成立全省性的咖啡产业行业协会,咖啡商品豆生产标准不统一,质量一致差,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过程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现象突出。3、建议措施云南省小粒种咖啡宜植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已初步建立了咖啡科研、教学和推广体系,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咖啡种质资源库,加之先进的栽培与初加工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为该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各级政府都重视和支持产业开发与创新,产业有政策措施保障,农户开发积极性高,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云南咖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充

16、分发挥云南省咖啡资源优势,提升全省咖啡生产水平,实现咖啡产业发展目标,特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3.1 提高认识,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及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将有力地提高我省名特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是争取国家支持边疆农业和少数民族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协调产业基地建设、土地利用和流通管理体制,规范税费,制定土地承包、贷款投放、风险防范机制等优惠政策,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单位、个人参与产业开发。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咖啡贸易政策,如咖啡生豆及咖啡制品出口创汇补贴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目前执行的出口创汇1 美元补贴人民币0.03 元;生咖啡豆和咖啡制品出口退税分别为5和13,补贴额和退税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