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10714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

2、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失败,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民主、和谐、合作、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

3、信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都能成功的。学生中的“尖子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厚的兴趣”的良性循环;“问题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但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会激起他要干得更多更好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

4、们成功的心理。如:在教学笔算除法商多位数时,班上的几位后进生跟不上,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前边商一位数和商的定位问题没掌握牢固。然后,分别找这些同学,让他们先完成前期内容,即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和商一位数的试商练习。这些知识他们能很容易完成,帮助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再从旧知识迁移到所学难点。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说、做,错了绝不嘲笑、打击。要允许学生随时纠正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

5、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其次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如:倒数的教学时,有学生提出问题“0有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多少,为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因为0不能作除法;任何数乘以0得不到1,所以0没有倒数。有的说:1除以1得1,1分之1也是1,所以1的倒数是1。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合作、愉悦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二、 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

6、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

7、总结收获。其中,有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对此,教师给予赞赏性的肯定,索性取消了进行练习课的打算改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一开始,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切入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接下来该怎样去发现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借鉴先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决定分三步走:建立猜想举例验证出题应用。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一步一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

8、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条运算规律,可谓事半功倍。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始终循着自己的思考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过程。教师设计学生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见到的物体中哪些是三角形?然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别哪

9、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通过说为什么,使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安排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再通过用3根小棒搭成三角形并讨论能不能搭成别的形状的活动,证实三角形具有不变形的稳定性;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均形以及它们的特征。通过给一组三角形起名以及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几个直角、几钝角、几个锐角的讨论,解决三角形的按角分类。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现代社会需要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人格的和谐发展是人的素质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只

10、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并使其人格得到和谐发展。每一个学习个体都经历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有了各自富有个性的方法,也就产生了合作交流的内在需求。无论小组合作还是全班交流,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热烈地讨论。如: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一根一根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然后老师又制造矛盾,要想一眼看出是多少可以怎样摆?然后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回答不急于肯定,让学生自己感悟,最后总结。这样,思维碰撞思维,智慧启发智慧,人格浸润人格,真正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只有这种建立在内在需求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受到学生欢迎的合作交流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枝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