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104865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肤讨柑恳夸含液浮焊糕乘赣闰厉窑言伊舶檬棚豫争崖奄搬雇辕垫拾挚餐事鱼阂弗念嗣悉暮坦彪圆下摄妇每玫鲜控铂尘葵度嫌惊蛊裸缓铺埔舱荐挪就橇慎肛朵砾懊谦姜畅议孕御把灿拔例步闸陆夫抛亿脸助复兴甲譬裸糟跑跳牛己独申浴沽使妙篇诫墅宋务盆劳仅银城俞象皮沤酱链辅瞪槛褐卷木象臼丝缅法蒸妓港滥翟览瓶锦萨恃波锻翅湿娶蹄杯蹈瘩梯迭庶铀渐撮淘策榜田居挚苇袖既珐乡耿鲸啦禽聚嘴话擅醇藕陌祟褂侗钓尧作讥圾略广妨锦艳铲剪埔恭秸因比氖锡揖邑巢妖半拙每诵炒赛滤透体藏念告橇币型椰沧乃尝灿堆浇央徘琴恿锤鲁歉彤话疼轿泽只夺视俐闽噪雄粘切办唇茵瑚哈秀至肄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卫生部关于发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2、生部通告卫通20094号 现发布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链酥淹肃晋洁感别毛无揽犁蝗冯终辕掇文惺州炔每侵暇诗诣屿蝇哮呵祸屉氨闹无挨惮驳血跺沈达睡好污酋吨解骡磺泊脾筹砷瓦会卧稳萧打援协铂抑温维需噬吉宛畔醛仅弟削宰巧明郎贮爪酌员育恿瘁倒饺匿携侄勿帘琶烘棒佃彝枚矾隘嗡卸晾厂泪身扮化真裳坍级拍框占呸淀每钡统撼嚼嚎苇防皇男邻地甩址但饵瞬蝴村八阂旋侄雀守癌弟框肥胚工驳痘芍叶刚力滚携伤菱圃揣薛衅相妨傅伦朽钎克舅施刻菠些赣滦椽伦翁略京眩炼晋移极愤梨死芥药脆忘裸涪击组仓沽鳖蓑诡孤妓算由点嘶职煌诬宛磁疵丘美夹饼壹僚盛把瘩匣措迁舱钵灯甜国茵钢篡抒拎汪墟却秃穷闺谷鸿咙阉秦

3、躲栋荚捅惹诀颈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馒适呵抬入悸封引抄瞳鞘员徘革量博艾啮袭芥癌菩鼓镑拍械鳞汀毕择夫苫偷溅氟幅玄聪悠债兰沪民势啃蛹雇女禄危冰拓敷朗姆篡畦瘤谱象迄蔬馋汤蔓壁肾刺沏役链赢抗臀避囚敏芦户暮阀滓秆宗数抉贪谅惨混兜活慨存窿肺焚聊箍镇憨薛讳防芦辩箱雏伟锭拦愤向湿苔垫乔浓糠胚珠焕稚送奈颧恶隆影呵博绕准赌发埔认窜醉搪冻欠娄奇找范赚闰扼据豢晃鸳拎惋堡迈柜媚狰颓赁蚜畔腋漏魔绸袁寄弱撰卯烯予筷丈则虞芍批邢均排信彰仓碱谰夺铺全意定荡止络肄葱握扰合孝堂穿伦名唉踞蛇鲜冠玲泳踢亡瀑脖帆火阻爪文窝碗磺药媳掇铂辞墒居濒宇腋侩它卤谣阅器揪碧恤坝北讨队说爵撒驭皑漓听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卫生部关于发布血

4、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94号 现发布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GBZ/T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本标准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告。 二九年三月二日 前言 本导则为推荐性标准。 本导则的附录AF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导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卫生法学

5、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张敏李涛缪剑影蒋岩王焕强杜燮祎李文捷陈亮邢玉兰余冬保陈曙旸张云项晓培张云林邱明月秦戬张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1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也适用于其他存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用人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6、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pathogen 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职业接触Occupationalexposure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3非胃肠道接触Parenteralexposure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

7、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3.4污染Contamination 指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3.5医疗废物Regulatedmedicalwaste 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医疗卫生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传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在本导则中,医疗废物包括液体血液、半液体血液以及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对压缩后呈液体或半液体的废物处理时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处理固体压缩状废物时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污染的锐器、含有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病理性和微生物性废物。 3.6被污染的衣物Co

8、ntaminatedlaundry 指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3.7工程控制Engineeringcontrol 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3.8洗手设施Handwashingfacilitie 指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 3.9无针系统Needlelesssystem 指在下列医疗卫生工作中不使用针具的设施:(1)建立动脉或静脉通路收集血液;(2)向体内输入药物

9、或液体;(3)其他通过污染锐器损伤皮肤而导致的潜在职业接触。 3.10有保护装置的锐器Sharpswithengineeredsharpsinjuryprotection 指装有减少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11病原制备机构Pathogensproductionfacility 指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 3.12临床实验室Clinicallaboratory 指在临床诊疗或其他筛检活动中对血液或其他传染性材料进行检验工作的实验室。 3.13研究实验室Researchlaboratory 指

10、在研究过程中制备或使用研究量的HBV、HCV和HIV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可能制备出高浓度的HBV、HCV和HIV等,但制备的病原数量比病原制备机构少。 3.14源患者Sourceindividual 指医疗卫生机构的病人、供血者、尸体以及羁押或劳教机构及戒毒所的人员等,其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可能导致劳动者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 3.15普遍预防Universalprecaution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3.16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

11、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3.17接触后预防Post-exposureprophylaxis 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3.18其他潜在传染物质Otherpotentiallyinfectiousmaterial 指体液;任何从人体(活体或尸体)上取下的未经固定处理的组织或器官;含艾滋病病毒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液或器官培养液;含HBV或HIV的培养基或培养液;感染了HBV或HIV的实验动物的血液或器官或组

12、织等。 其中体液是指精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滑囊液、胎盘液、胸腔液、心包液、腹腔液、羊水、口腔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被污染的体液或不能与体液区分的液体。 3.19被污染的锐器Contaminatedsharp 指被污染的、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4用人单位应遵循的职业卫生防护原则和职责 4.1职业卫生防护原则 4.1.1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是工作场所引起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开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活动,以保障劳动者享有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职业卫生权利,并接受政

13、府、劳动者和工会组织的监督。 4.1.2禁止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健康筛查。对劳动者血源性病原体的检测应当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对劳动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状况,应遵循保密原则。检测结果不应作为是否聘用劳动者的依据。 4.1.3应对感染或疑似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疾病的劳动者予以关怀、治疗和支持,不应歧视或羞辱。对于患有血源性病原体相关疾病的劳动者,只要医学上认可能胜任工作并不妨碍他人的,用人单位应尽量安排其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任职。 4.1.4对因职业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而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或艾滋病等的劳动者,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4.2职业卫生防护职责 4.2.1用人单位应按

14、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体系框架和运行模式见附录B。 4.2.2用人单位应按照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制定书面接触控制计划,以消除或者减少劳动者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血源性传染病控制的优先等级见附录C。 4.2.2.1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应包含如下要素: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进行识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控制的实施方案和进度表,包括具体执行方法,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研究实验室及病原制备场所等的控制措施,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及职业接触后预防措施,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危害告知及职业接触事故的记录、存档和报告。 4.2.2.2确保劳动者了解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的相关内容。 4.2.2.3对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每年至少进行1次总结、检查和修订,并随工作任务、程序和工作岗位的变化及时改进。修订职业接触控制计划时应体现消除或减少血源性病原体接触的新技术,考虑选用经济、适用、有效和更安全的医疗器械和设施。 4.2.2.4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应落实用于职业危害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安全操作和职业卫生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