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0994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老师刘志强家庭教育阅读资料(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效能系统训练”父母阅读资料(二)积极倾听儿子:“妈妈,对不起!”母亲:“发生什么事了,来!告诉妈妈。”儿子:“我不敢,因为你会生气。”母亲:“不会!妈妈保证不生气,快!好乖!跟妈妈说,发生什么事了?”儿子:“今天我和汉祥打架,被老师处罚扫一个礼拜厕所,老师还说要打电话告诉你。”母亲:“什么?你又和人家打架,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开学才多久,已经跟多少人打过架?你是想气死妈妈才高兴是不是?”儿子:“你不守信用,说好不生气的,又骂人。”母亲:“自己做错事还顶嘴。”儿子委曲地跑回房里,客厅里留下气急败坏的母亲。如果说亲子沟通不良是一道阻碍亲密情感的高墙,那么,就让我们学习一套有效的沟通技巧,好让这

2、道墙消失吧!一、传统的父母角色传统里对于情绪的处理共有两个法则。一是压抑,二是发泄。压抑所产生的自残现象时而可见。发泄则是将点的战争扩展到面的战场,甚至对别人产生情绪性的攻击伤害。很不幸的,当孩子对我们表示出这种负向情绪时,父母们通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在困惑中,我们就扮演了下列角色:(一) 指挥者这类型的父母喜欢完全掌控所有的事件,并且企图去扭转一切负向的情境,面对哭泣的孩子,会自然地警告孩子说:“不准哭,不准再哭了!再哭就、”面对挫折,悲伤的孩子,这类型的父母常使用命令、指挥和威胁等工具,以保持其优势地位。最常见的例子是: 这是你对父母的态度吗? 我警告过你很多次了,不准打电动! 如果你

3、再被老师训哭脸,我就把你赶出去。 电话不要讲那么久,不然我到电信局去停话。 (二) 说教者说教者是一个“应该主义者”时常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无意地留露出“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最常见的例子是: 你都五年级了,应该懂事了。 你是大哥,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和弟弟争得面红耳赤。 你是哥哥,应该让妹妹。 你不应该这样,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三) 万能者这种父母会表现出一付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态度,很喜欢替别人解决问题。喜欢向孩子炫耀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而采取的沟通方式通常是:说教、忠告、教训。他们的目的是要子女认为他们是如何的优越。例如: 看嘛!我说的没错吧! 用用你的大脑,好好地想一想吧! 想当年,

4、我在你这个年纪就、。(四) 审判者这些父母甚至还不经审判就已宣告孩子有罪,其目的是想证明自己永远是对的,而错的永远是孩子,最常听的实例是: 成绩这么烂,一定是你不用功。 不要再说了,照我讲的去做就没有错。 一定是你先动手打人的。(五)批评者 就像审判者、说教者、万能者一样,担任此种角色的父母最喜欢以严苛的标准来挑剔子女的行为,并且用嘲笑、讽刺、诽谤和开玩笑的方式来压制孩子的欲望。例如: 你以为你长大了吗?翅膀硬了,想飞啊! 你以为你是谁啊?麦克杰克逊? 呦!天啊!这是我儿子吗? (六)心理分析者如同一位心理学家般地发觉、分析、诊断孩子的种种问题,并且将问题的原因推在孩子身上。例如: 问题在于你

5、自己缺乏信心、。 为什么你会选择这种落伍的方法呢? 我想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我觉得你又在胡思乱想了。(七)安慰者这类型的父母会以轻松的方式处理孩子的情绪,以避免自己卷入其中,如轻拍孩子的背,草率地安抚等,这就是父母对孩子忧虑,焦急情绪的回应。例如: 放心啦!不会有事的。 别担心,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这么在意呢? 这是上天给你的考验,加油吧!以上七种传统的父母角色,会在亲子互动中,反复地指出问题的来源,都是孩子所造成的,如此不但无法疏解孩子的负向情绪,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压力。这样的方式非但不能为父母与孩子,建立起开放式,鼓励性及建设性的正向沟通,反而扼杀孩子表达的勇

6、气,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沟通模式,严重地剥夺了孩子做决定的学习,以及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机会。那么亲子间良好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呢?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倾听”。为人父母者要孩子听话之前,必须先学习怎样去听孩子说话。 三、倾听的艺术一般人的观念认为沟通的元素主要包括说、讲、谈三部分,父母所呈现的态度是“我说,你听”。其实,“说”只是沟通中较不重要的一项,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一)有净化作用的倾听孩子:妈妈,我讨厌上学,因为全班的同学都欺侮我。母亲:全班的同学都欺侮你?孩子:对啊!我跟小琪借橡皮擦,她都不肯借我。母亲:你觉得很没面子。孩子:晓珍和我赛跑输了,就说我偷跑,其实我根本没有偷跑。母亲

7、:嗯,还有呢?孩子:老师叫我登记成绩,他们就说我是马屁精。母亲:喔孩子:作文被老师贴在壁报上,国权就说我是抄来的,其实,我哪有抄。母亲:那怎么办?全班的小朋友都在欺侮你。孩子:其实也没有啦不是全班啦母亲:有一半的同学在欺侮你。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啦!母亲:至少有十个同学欺侮你吧!孩子:哪有?这次班上全数通过,我当选模范生呢!母亲:哦孩子:其实就只有那三个人啦!因为他们嫉妒我的功课比他们好!可是、也还好啦!上次他们还请我吃冰淇淋,有一次我脚痛,国权还帮我抬便当呢! 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难、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因

8、此,开启良好的沟通之锁,从倾听开始。(二)反映倾听什么是反映倾听呢?父母若要使用反映倾听,须先了解人际沟通的过程,以孩子牙痛为例: 孩子 牙痛孩子为了免除牙痛,他会变成发号机,传达某些讯息给父母。所以孩子必须选择足以表明“我牙痛”的信号给对方,这种选择的过程称为“选码”。孩子 : 选码假设孩子选择的讯号是不断地大哭喊:“痛!好痛”这个哭泣的讯号就会传送到父母的耳朵里。 讯 号孩子:牙痛 选码 痛!好痛! 哭 喊父母收到讯号后,必须经过译码的过程: 讯 号 孩子:牙痛 选码译码 母亲:他牙痛哭 喊如果父母能正确地从孩子的表情和语言中正确地译出讯号所代表的意思,就会知道孩子的哭泣是因为牙痛。万一父

9、母认为孩子在瞎闹、在找碴,则完全误解孩子的意思,甚至因而教训孩子一番。如此,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桥梁就会堵塞。以上所描述的情形就是造成亲子沟通不良的原因,往往“听者”误会了“说者”的意思,却没有察觉到早已造成误会了。为了避免“听者”在译码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则需要运用“反映倾听”来与孩子对话。例如:1、 孩子:(放声大哭)哥哥抢我的玩具母亲:你一定很生气,讨厌哥哥抢你的玩具。 孩子:对啊!2、 孩子:我们老师根本是个巫婆!母亲:你很讨厌你们老师。孩子:一点也没错,我恨死她了。3、 孩子:妈妈我当选模范生了耶!母亲:你看起来好快乐啊!孩子:嗯、这是很难得的。以上的例子,父母能够正确地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

10、,孩子则以“所言不差”来回应母亲,以证实母亲解码成功。反映倾听“听者”必须试着了解对方感受和想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向对方求证。必须注意的是:“听者”绝不可能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价值判断。“听者”就像一面镜子,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出来,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了解自己。(三)如何运用反映倾听在运用反映倾听时,父母并不光是扮演一台录音机,重复孩子的叙述,而是整理孩子的叙述,并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然后真实地帮助孩子呈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一切情感和需求。此时父母要注意的是:1、 学习“停、看、听”通常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父母要怎样才能贴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

11、就有赖于父母有效的倾听。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的功夫,包括看:眼神的接触及注视,与听耳朵的接收及传达“我正在听”的反映讯息,适时给予孩子一些反应。事实上,沟通并不仅是语言的交谈,有时候非语言的行为:脸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与音调等亦传迅着沟通的讯息。有些人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行为所传达的讯息可能比语言沟通更重要,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光凭语言交谈的沟通并不容易达到了解的目的,父母必须增强对非语言的观察和倾听技巧:停、看、听。“停”:暂时停止进行中的工作,注视对方,提供孩子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看”:仔细观察孩子沟通时非语言的行为表现。“听

12、”:倾听孩子说什么。2、 了解非语言的讯息父母如果要成为一位有效的倾听者,当然必须对于孩子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之意义有所了解,通常孩子会借着下列的行为表现传迅着不同的感受:(1) 脸部表情孩子的脸部表情会有随着情绪和感受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常见有:哭泣:可能表示孩子心里或身体受伤、害羞、失望、不高兴、挫折、生气等情绪。微笑:可能意谓高兴、愉快、紧张焦虑的掩饰、蔑视他人。掷东西:一种生气、失望、不满、受挫情绪的发泄表现。僵直不动:可能表示恐惧、害怕、怀疑或吓呆了。摇头:否认、不同意。点头:同意、承认、认同打呵欠:意谓无聊、没兴趣、想睡觉或精神不济的心情。眼神集中:表示专注、有兴趣眼神逃避接触:

13、表示焦虑不安、缺乏兴趣、害羞的感觉。(2) 音调与速度说话结巴:可能是紧张、害怕、悲哀情绪的表现。不说话:可能意谓正在思考或悲伤、沮丧、郁闷、不高兴。说话速度很快:可能意谓得意、高兴或紧张的情绪。重声强调某些字:可能是谈话重点内容的强调。孩子非语言行为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相同的感觉可以借着不同的非语言行为予以表达;当然一种行为亦可能代表各种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意义。然而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唯一独特的非语言行为表现,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感觉与情绪,改善个人倾听的技巧,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要学习注意观察与了解孩子非语言行为的意义。3、 了解话中隐含的意义倾听最大的优点就是指出隐藏于交谈背面的感受,帮助

14、孩子从较合理的角度来察觉自己的感受。以下的实例会让你更清楚整个积极倾听的架构:女儿:真希望偶尔也能像秀如那样生一场大病,长水痘也没关系。母亲:你很希望在家休息几天。女儿:嗯!生病可以不用上学,我却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母亲:你觉的上学的压力很大。女儿:对!老师什么事都叫我做,为什么当班长就那么倒霉。母亲:不只是有点吧!有时候,你真的很厌恶走入那个班级里。女儿:一点没错,我讨厌上台演讲!讨厌发号施令!讨厌当会议主席!也讨厌老师。母亲:你讨厌学校的一切。女儿:不是全部啦!我喜欢作文、喜欢美劳、也喜欢英文和国语;但是,我讨厌训导主任,每次班会就霸着讲台讲不停,听了都想吐。母亲:你一定很讨厌听这些废话。女儿:恩,说什么德、智、体、美、劳,她以为现在还有这种圣人存在吗?母亲:你觉的当圣人是一种耻辱?女儿:嗯!我讨厌成为老师心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