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心灵的杂草.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090959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除心灵的杂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根除心灵的杂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根除心灵的杂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根除心灵的杂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根除心灵的杂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除心灵的杂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除心灵的杂草.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除心灵的杂草小学毕业班学生浮躁情绪的成因、预防与控制新乡市风泉区实验学校 陶文言摘 要:小学生进入到六年级时,部分学生容易情绪急躁,惹出许多事端来。比如:打架,学习不用心,与老师顶撞,搞破坏性活动等。如何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哲学家使用的“种植小麦,根除旷野里的杂草”的方法,可以借鉴。关键词:小学毕业班学生;浮躁情绪;成因;预防;控制 偶尔在小学五年级试卷中看到一篇名为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文章,让我心中疑惑了许久的一个问题得到了解答,用“豁然开朗”来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事情是这样的。目前我所任教的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浮躁情绪异常严重。对于毕业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还是有一些了解

2、的。自己教过几个毕业班,又在教务处工作,接触的毕业班工作也较多,所以知道小学生进入到六年级时,部分学生容易情绪急躁,惹出许多事端来。比如:打架,学习不用心,与老师顶撞,搞破坏性活动等。以往问题都不严重,只是个别现象,不影响大局,所以,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未进行过深入的探究,只是尽力去扭转而已,效果总是不理想。但是,现在我任教的这个班以及整个年级,这种现象极为严重,以致于影响了正常教学,负面影响波及到其它年级,已经引起全校教职工的广泛注意。因此,找出这种现象的成因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一个课题,摆到了我们每一位毕业班教师以及关注毕业班工作的领导与教师的面前。对于成因,教师

3、们普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生即将离开学习了六年的环境,心中有一种即将离散无所依附的失落感,使得情绪低落,显得上进心不够强,学习不够用心。二、面临小学毕业,部分受了多年约束的学生突然有了一种要解除约束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不断膨胀,就表现为不想承受任何约束,如胡乱打闹,与老师顶撞等。三、近几年的小升初政策,允许学生不按学区就读,也使得学生临毕业时心绪烦乱。近年来,小学毕业生很少在本学区内就读,都攀比着到各个分校、名校上学。因为有的同学成绩好,可以进入理想的初中;有的学生成绩虽不够好,但因家长重视,可以用钱或人际关系去弥补,也有了自己满意的选择。但有更多的学生,要么是家长对于学生在哪上学不够关

4、注,要么不愿意“跟风”走,愿意让孩子在学区内就学,使得孩子不满意,学习情绪低落,甚至”破罐破摔”。四、学生在毕业前已经确定了毕业后的去处,也使得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管理的“真空区”,觉得在小学的表现如何都不能影响他今后的生活,便有了放任自己的想法与行为,也使得他们有了反常的表现。五、今年毕业班学生浮躁情绪异常突出,与今年招生状况以及我校的一些突变有关。由于规范学校办学,我校的民办学校小学部转入公办,大量聘任教师离岗而去,使得许多班级在开学后一周内纷纷更换教师。我班的颇受欢迎的已任三年的年轻班主任教师也离去。加上副课教师大量、频繁的更换,使学生原本受伤的心灵,又加上因不安而产生的动荡之感。学生似

5、乎一夜之间变了,待人少了热情与宽容,多了防范与挑剔;单纯、明朗的欢笑少了,抑郁或打闹的多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期末考试在即,可今年的升学工作迟迟没有信息,学生动荡的心灵又增惶恐。于是,一副副“无所谓”的表情又出现在原本该天真烂漫的脸上。看到学生的这种变化,许多老师都很伤心,但又觉无助:客观事实就是如此,谁也无法改变,怎能使学生回到从前?但看到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后,对于以上问题,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后把他的学生带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上最后一课。他问学生如何将旷野里的杂草除掉,学生们有的说用铲子就行,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还

6、有的学生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让大家回去后,在住宅附近按照各自的办法试一试。至于这里的杂草,由他负责根除。学生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办法除草。第二年春天,小草又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可学生们来到郊外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麦子的庄稼地哲学家用事实告诉人们: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让有用的东西占据它;同样,一个人要想铲除心灵中丑恶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好事,让善良的品质占据它。哲学家的头脑多么睿智!种植有用的,让他们去占领无用的阵地,从而削灭无用的,一举两得,多么伟大的创想!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在预防与控制学生浮躁情绪方面,就可以

7、把这个方法拿来用用,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充分占据空间,把对于学生成长有害的因素排挤掉。首先,我们来谈谈预防的问题。一、期待社会给予学生以及家长正确的导向,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贯彻落实到位,让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时,正常升入学区内中学,不必为升学问题烦恼,从而减少烦躁情绪的滋生点。二、增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力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共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得学生不会因为“毕业”问题而忽视学习。三、学校教育避免强压式管理,通过行为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自我负责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纵自己。四、各学科教师加强团结协作的

8、精神,共同努力,与学生交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任何时候有苦恼都可以倾诉,让暖暖的师生情充盈学生的心灵,可以减缓学生的失落感、沮丧情绪等。 五、学校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避免常换教师等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如果我们对于学生情绪浮躁问题能高度重视、极力预防,学生情绪浮躁现象的发生率就会很低。我们一旦发现苗头,便应迅速应对,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学生浮躁情绪的控制,我们也可以采用“种植小麦,铲除野草”的办法。一、严明纪律,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不姑息。虽然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能予以理解,但对学生的帮助与教育一定要及时、有力度,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做社会中人要学会自我约束,

9、要让“纪律”之弦时刻绷紧不放松。二、充实学生课堂及课余生活,用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情绪浮躁,往往内心空虚。站好我们的讲台,用精彩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各种体育活动,学习实践活动,文娱活动等。充实学生的生活,能填补学生空虚的心灵,扭转他们不良的情绪。三、放大优点,正面引导。问题出现时,我们要换位思考,用信任和期待看待学生,不与学生对立,不放大学生的错误,避免学生情绪恶化。同时,我们还要放大学生的优点,加强正面引导。无论怎样的班集体、怎样的个人,都有不可忽视的优点。当学生做了错事之时,我们有必要放大这些优点,大力宣传,让学生重拾自尊、重树自信,让光明充满学生心间,以排除不良心理的滋扰。四、日常交往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种植情感,让温暖的校园帮助学生驱散心中的阴云,从而解除浮躁情绪的干扰。总之,只要我们在学生的心间多种植一些有益的东西,就能帮助他们排除有害的事物;种植上善良、信念、理智,就能排除掉邪恶、迷茫、浮躁。让我们抓住“种植”这一有力的武器,去根除学生心间所有的杂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