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089340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驾驶员卫生救护教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驾驶员卫生救护培训教案培训教师:程林(教师资格证书云04第010号,救护培训师资格证书滇2005第039号)培训课时:培训对象:全州各汽车驾驶学校所有新训人员卫生救护知识教育培训。培训教材:卫生救护培训手册。参考资料:典型卫生救护成功的案例、学习笔记、其它卫生知识参考资料。培训目的:1、了解卫生救护的基本常识,内容及救护时的现场评估;2、熟悉卫生救护的特征、救护原则和救护方法,在灾变发生时能够自救与互救。3、掌握针对发生的各类事故时的救护技术和技术要点培训重点:1、卫生救护的基本步骤与救护技术;2、各种类别事故现场救护;3、其它事故的救护。培训难点:课程安排:培训要求:培训内容:1、国内外急救

2、医疗救护工作简介;2、卫生救护中创伤急救四大技术;3、意外事故和灾害的急救技术;4、现场心肺复苏救护的基本步骤与救护技术;5、常见急症处理;6、急性中毒的处理;序 言20世纪后20年至21世纪初,我国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经济发展、城镇、社区初步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态势下,向广大民众普及现代救护观念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为有效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现向您介绍卫生救护的基础知识。几种紧急救护方法: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意外事故急救、现场心肺复苏、觉常见急症处理、急性中毒、艾滋病及其预防等。因此,我们要人人学习急救,人人学会救

3、人。第一章 救护新概念第一节 救护培训的意义及重要性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甚至有死亡的发生。因为,创伤的发生是不分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是超越国界的。我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各种意外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创伤,年轻人发生交通意外和工伤事故占相当比例,此时伤者最需要的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而我们是否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和指导他人帮助自己,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救护培训就是教会大家在院前急救的方法,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五大技术。通过学习你掌握了这些技术证明你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我们救护的目的,掌握救护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处理我们生活中遇到

4、的这此突发事件。早期有效的急救和治疗可减少这种创伤发病率和死亡率。什么叫做紧急救护?就是当有人发生意外或疾病发生时,目击者或救护员按医学救护的原则,使用现场可利用的资源,及时恰当地处理伤病员,维持生命,防止伤病恶化,将其尽快送往医院的过程。救护的目的:维持生命,防止伤病恶化,促进复原。第二节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救护程序一、现场医疗救护我国救护工作主要是依靠各级医院(包括企业、军队医院)开展,到1980年,卫生部、邮电部共同下达了开设全国120特种医疗急救呼救电话,在全国大部分市、县均已建立了120专线。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5、,EMSS)的模式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病房。几乎所有城市均已建立有独立的或依托于一个大医院的救护站或急救中心,县一级则往往以县医院为依托,配备数辆救护车,实施院前急救。二、救护的原则1、安全原则。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以后,首先要对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确保自己和伤病员以及在场人员的安全。2、无危害原则。救护人员对伤者的处理是有益无害的行为,不会加重患者的损伤或病情。要做到这一点,哪就是我们的施救人员就必须是经过培训或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否则我们所做的努力就会事与愿违。3、寻求帮助的原则。在紧急事故或意外发生的现场,我们救护人员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求助于在场的旁观者,如:表明

6、自己的身份,请人协助处理伤员,请人拨打120急救电话等。4、生命支持原则。通过我们所学的止血、包扎(防止失血性休克)技术、辅助畅通呼吸道(防止气道阻塞窒息),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技术来影响或推延病情恶化进程。5、争取时间的原则。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急救医学中的真理。人的心跳、呼吸一旦停止后,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即终止。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3秒钟感到头晕;10-20秒钟发生晕厥;30-40秒钟瞳孔散大;40秒钟以上发生抽搐;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脑细胞缺氧4至6分钟后就会受损,一旦超过6分钟,就会造成无法复原的脑损伤,10分钟后脑细胞基本死亡。大量资料表明,如果在呼吸、心跳停止的早期(1分钟

7、内)即刻施行心肺复苏术,救活率近100%;4分钟内救活率近50%;4-6分钟的救活率近10%;超过6分钟的救活率近4%;10分钟以上的几乎无存活。如果及时的心肺复苏、及时供氧,帮助身体恢复循环功能,则可有效提高生存机会。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所以,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第三节 现场救护的基本程序(四个重要环节)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到达现场以后,对现场的安全状况、病人的基本情况做出评估和判断,并及时地向专业机构求援,这是患者能尽快得到救治的前提。如:请人拨打120救护电话。呼救时我们应注意:1、我是谁,这里发生了什么情况(事故);2、事故的地点,附近最明显的标志或建筑物;3、事故受伤的人数及患者

8、的情况;4、目前正在采取的救护方法等。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第三环节:早期心脏除颤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第二章 现场心肺复苏技术(CPR)心脏由于某些临时发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复苏(CPR的英文全文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

9、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是一种基本的救生技巧,是指心外按摩与人工呼吸的合并使用,是在患者停止呼吸甚至心跳,心脏失去功能的情况下使用。 图-48第一节 心肺复苏的意义大脑是对缺氧最敏感的高分化和高氧耗的组织,当心跳、呼吸骤停后血液循环即告中止。组织代谢过程所依赖的氧的供给也告中断。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3秒钟感到头晕;10-20秒钟发生晕厥;30-40秒钟瞳孔散大;40秒钟以上发生抽搐;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脑细胞缺氧4至6分钟后就会受损,一旦超过6分钟,就会造成无法复原的脑损伤,10分钟后脑细胞基本死亡。大量资料表明,如果在呼吸、心跳停止的早期(1分钟内)即刻施行心肺复苏术,救活率

10、近100%;4分钟内救活率近50%;4-6分钟的救活率近10%;超过6分钟的救活率近4%;10分钟以上的几乎无存活。如果及时的心肺复苏、及时供氧,帮助身体恢复循环功能,则可有效提高生存机会。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第二节 心跳骤停的原因和判断一、概述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似健康的人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有效的舒缩功能,使有效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全身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完全中断,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处于临床死亡阶段。此刻患者的血液循环立即停止,此时如果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渺茫。因此,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伤)者,需要迅速作出判断,否则将使患(

11、伤)者失去获救的机会和希望。二、心跳呼吸停止的原因其病因一般分为3类:1.心原性心脏骤停。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等。2.非心原性心脏骤停。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各种药物中毒或过敏、触电、雷电击伤、溺水、惊吓等。3、其它:如手术意外、诊断和治疗性操作失误等。值得注意的是约70%的心性猝死者可追寻到发病诱因,如过度劳累、剧烈活动、情绪过于激动、饱餐、饮酒等。三、心脏骤停的判断1、心脏骤停的先兆表现。心脏骤停多发生于平时“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除了触电、溺水、窒息及严重外伤等意外情况外,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可有先兆表

12、现,也就是说,有些平时“健康”的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的前几分钟,前几小时,甚至前一两天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感觉,此时,应提高警惕,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心脏骤停发生。2、心脏骤停的判断。出现下述情况出现时要引起重视:突然发生的剧烈胸闷、气短,严重时可有颜面及口唇青紫或不能平卧;突然剧烈胸疼或心绞痛患者近日心绞痛频繁发作,且疼痛程度较平时加重,持续时间长。突然严重心慌,并有脉搏增快、减慢或脉搏跳动不规则等现象;有莫明其妙的恐惧感或濒死感,即有“自己快不行了”的感觉无原因的疲劳, 感到自己极度衰弱:无原因的恶心、呕吐及冷汗。上述几条可以单独出现, 也可以合并存在。合并存在情况越多, 就越应提高警惕, 应及时

13、就医, 详细检查并采取静卧休息、吸氧、含服硝酸甘油等措施。3、心脏骤停患者发病时的主要表现。心脏骤停的主要发病特点:是发病突然,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以下表现。神志突然丧失(也称意识突然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呼吸停止(看不到胸部或腹部的呼吸运动);口唇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短暂的四肢抽动(见于部分患者);瞳孔散大(见于多数患者);大小便失禁(见于多数患者)心音消失, 血压为零。四、疾病预防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2、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则应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戒烟酒,不要暴饮暴食。3、对于一些有可能诱发心脏骤停的检查、治疗和手术操作

14、过程中,要避免意外发生,同时做好抢救的准备。第三节 现场心肺复苏法一、概述心肺复苏技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是最重要的急救技能。它是需要循环和呼吸同时恢复,因此称为心肺复苏。主要是通过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来向患(伤)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供血。二、心肺复苏术历史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华佗神方中就已记载中世纪的欧洲就用鞭打、烟熏、马驮等方法救人。1958年美国人彼得.沙法提出口对口呼吸确实有效,故被称为“CPR之父”。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心

15、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现场心肺复苏主要步骤有三个:即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步骤和和方法是:(一)判断1、评估现场-确保环境及自生的安全。2、判断伤者的意识-当发现一个倒地的患者,首先要判别是否失去知觉,有无无反应,简单快速的方法是:轻拍患者双肩(两侧)并轻摇,高喊:“喂!你怎么啦?”如无反应则表示患者已失去知觉,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但要注意,在摇动患者时不要用力过度以,避免加重可能存在的外伤,特别是经营部外伤。(二)呼救1、高声呼救“来人啊!不好了,有人晕倒了,救命啊!”2、表明身份(急救员),指定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帮助。3、摆好伤者体位-仰卧位(三)打开气道1、开放气道。常采用仰头举颏法和双手抬颌法,确保呼吸道畅通及判断有无呼吸。其方法是:解开上衣;暴露胸部;松开裤带;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一手插入颈后;向上托起;一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颈项过伸;用手指去除口咽内异物,有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