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06539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

2、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

3、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

4、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中学生身高大约15.7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

5、5106m=70m。(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1.了解国际单位制2.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1m=10-6m 1nm=10-9m思考回答:中学生身高大约15.7dm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mm人头发直径约710-5m=70 m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105 nm(1)长度的测量工具(2)

6、观察刻度尺【展示实物】【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

7、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2.怎样放置刻度尺?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

8、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4)正确读取估计值(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确

9、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1.3cm(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反馈练习二】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

10、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答案:A; B; 2.20cm(或22.0mm)(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3.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计时工具【知识拓展】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mm.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

11、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准确值是5.0cm;估计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答案: 5.00;1.6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

12、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学生自学,组内谈论回答: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1h=60min1min=60s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示范停表的使用】以实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引导实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对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阅读知识加油站,熟悉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在知识加油站的基础上,熟悉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反馈练习三】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 m

13、in s答案:3min38.3s讨论回答: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一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如果不等,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反馈练习四】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

14、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7.6;187.5;187.8;187.65;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187.6;187.5;187.8;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见附件1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