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06241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送东阳马生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磊口一中 侯艳霞知识目标:巩固文言字词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情感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巩固字词1一词多义:(1)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 计日以还(而 连词)不敢出一言以复 (用来 连词)(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的,助词) 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 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抄书) 与之论辨(代词 指马生)(3)今诸生学与太学(各,众)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2.通假字: (1)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3)与之论辨 辨:通“辩”,论辩3.古今异义: (1)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2)走送之 走:古: 跑 今: 行走 (3)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4)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 今: 或者 (5)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4.词类活用: (

3、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2)手自笔录 笔:名词用做状语,用笔(3)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用做状语,每天(4)戴朱缨宝饰之帽 朱缨宝:名词用做状语,用朱缨、珠宝(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为动词,穿着缊袍敝衣5.翻译句子(1)余幼时即嗜学。(2)弗之怠。 (3)未尝稍降辞色。 (4)援疑质理。(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二. 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得书难(2)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

4、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难(3)四肢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奔走难 (4),无鲜肥滋味之享, 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生活难2.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4.宋濂学习很艰苦,那么现在的太学生的学习条件怎样呢?自由朗读二段思考。(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2)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

5、求而不得者也(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书不必自录5.作者先写自身经历再写诸生求学,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 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专心,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比的表达效果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6.通过对比作者想说明什么道理?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7.齐读这句话,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包含的道理。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关键在于求学者的主观努力与否,而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劣。8.作者现身

6、说法,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求学之艰难,然后写现今太学生的学习条件优越,将两者进行对比,写成文章赠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现身说法,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求学之艰难,然后写现今太学生的学习条件优越,将两者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学业能否有成就,关键在于求学者的主观努力与否,而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劣。在客观条件优越的前提下,更应该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9.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中国有句古语:“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更要学习宋濂那种尊师重道、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专心向学,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三.课外延伸: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1、囊萤映雪(晋

7、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囊萤,以囊盛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2、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敬)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3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 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抄书之艰 书不必自录叩问之难 对 未有问而不告奔走之劳 比 无奔走之劳生活之苦 无冻馁之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