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05137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快乐成长太和第四小学 特级教师 崔征 学习是专业知识的“保鲜剂”,是素养提高、专业发展、思想形式的主渠道。营造学习化的氛围,打造学习型的教师群体,一直是我校办学的理念和执着的追求。“让读书成为习惯,使敬业成为本色”的醒目标语,影响着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坚守,多形式的促进,四小教师已经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的提高升华、敬业精神的不断强化来认识和对待,把学习当做工作的一部分,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当做生命的一部分。读经典,品名著,诵诗文,与书为友,和大师对话;看报刊,记笔记,写感悟,同伴相助,和教师交流,这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学校的内涵文化。人人讲学习,

2、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会学习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厚。喜看老师们学习着、工作着、收获着、快乐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们通过读书学习追求着工作和生活的更好;没有负担、不是附加,老师们把读书学习看作工作的必须,形成生活的习惯。老师们在读书学习中滋养着精神,滋养着气质,滋养着心灵。感悟着教育的本真,诠释着为师的价值,践行着“大爱”的品格。全新的“教师综合素养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每周的综合素养会”是老师们的精神食粮。10多年来,我们始终如一,不断优化,让老师们感到收获颇丰。很多老师发自内心地感慨:“周一的综合素养会,让我们成长起来了。”张芹老师是调入我校仅三年的一位青年教师,也是县

3、市优质课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坛新秀。她在教学随笔中写道:“来到四小,仿佛进入了学习的殿堂,走进了精神的家园。一次次综合素养会让我难忘,一个个身边的榜样让我感动。学习充电让我不再感到气虚,是快乐的读书学习,是老师们的真诚交流,让我不断从“迷惑”中走出,一次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是的,老师们的感慨就是最好的见证。多年来,太和四小努力做着“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会”这篇大文章,有效地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精神成长。每周我们都会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瞄准课改前沿,搜集大量的信息,选择名篇佳作,深入钻研,精心备课,联系学校实际,结合身边的教师,认真收集整理,并引出大量鲜活事例,进行全面、详细、生动的解读,反复研

4、读并适时拓展。有时,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上自己的感悟,使学习变成一堂堂精彩的理论与业务讲座;有时,我把精选精读的内容印发给每位老师,互动式的学习研讨。几年来,我校引领教师系列走进了叶圣陶、斯霞、霍懋征、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吴正宪、周一贯、窦桂梅、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古今教育大师,学习大师佳作,感受大师的敬业精神和学术态度,研究大师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感悟大师的人生境界和为师风范。这样的学习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直面教师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文本、大师和教师心灵相约,真诚的对话,震撼力极强。大师们高尚的师德、治学的态度、敬业的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教师。每到周一的下午,

5、老师们即使有事有病也不愿意请假,因为他们懂得每次学习的重要,不愿放过每周难得的学习机会。总是早早地来到会议室,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会场上,老师们静静地聆听着,仔细地记录着,认真地思索着,有时会场热烈起来,那是在讨论,在交流,那是引发了教师强烈的共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师地发展和成长与综合素养培训会分不开,与浓厚的学习氛围分不开!常听到老师们说:“我们这样的学习,就是到外地也没有这样实惠。”自修“充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特别是老师们在工作之余能坚持自主学习,难能可贵。老师们深深深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方知不足;学,打开心门;学,产生智慧。读书学习已成为

6、我校教师必须的生活和良好的习惯。翻开教师的读书笔记,你会被那图文并茂的内容所陶醉。窦桂梅、魏书生、吴正宪、斯霞、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在教师笔记上历历在目。有名人佳句,艺术人生,育人技巧,处事哲理,教学案例;有自己的读书感悟,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后随想;有剪贴的佳作名段,有绘画作品教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一座座知识的殿堂。一本本读书笔记记载着老师们成长的足迹;一本本专业书刊见证着老师们读书的历程。徜徉在书中,品味着文字的甜蜜,感受着名师的风采,领会着教育的真谛,修炼着自身的品格。通过和大师们的对话交流,师德得到了加强,专业得到了发展,观念得到了更新,思维得到了激活,心灵

7、得到了滋养,那是一种气质的完美,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更是一种精神的旅程和生命的提升。每每外出学习的教师总是逛逛书店,买上几本,那是精神的食粮;床前案头总是摆着书籍,空闲之余,读上几篇,持之以恒,那是甜美的“夜餐”。自费订阅教育刊物,已成为四小教师的“时尚”,忙中挤时,啃上几本,它使教师尝到了甘甜。向书籍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向媒体学,每天学习一点,设计一点,研究一点,反思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总结一点,改变一点,提高一点,点点滴滴见精神,聚沙成塔是境界。老师们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幸福。扎实生动的业务研讨是教师成长的“沃土” 多年来,四小时刻把握教改的动态,

8、多形式地开展业务研讨活动,成长着教师,发展着学校,受益着学生。每一次的业务研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都需精心准备一堂微型业务讲座,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针对教学中某一问题,某一观点,某一现象,提前准备讲稿。教师整理时搜集大量的资料,参照相关理论书籍,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他们写作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同时,通过现场对话,面对面交流来解答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存在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一次活动教师们都受益匪浅,课堂艺术不断得到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得到发展。业务研讨不仅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更是教师舒缓身心的“家园”。深刻的教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

9、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仅满足于获得了经验而未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深刻思考,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赏识和自我觉醒。翻开老师的教案和读书笔记,你会被那真切的反思所惊叹、所打动。有的教后反思比一课教学设计还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成功之举,教学遗憾之处,教学机智之精,教学发现之光,教学改进之思。走下课堂,老师们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找出课堂的闪光之点,反思课堂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拿起笔来及时地记录下来。有的教师把课堂教学

10、中的意外收获写成教学随笔、教学札记、教学故事等。有时跳出课堂,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发展经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反思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不断进取的阶梯,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融合。写教学反思,教后札记、教学随笔已成为我校教师自觉的行为和不做不能的事情。 大练“五课功”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的扎实生动深入的开展,又是我校促进教师成长的一道风景。看准的事情就要坚守,坚守是一种耐力,是一种美丽。坚守就意味着成功。多年来,我校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大练“五课”功夫,不断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老教师引路,骨干教师示范,青年教师磨砺,全员参与大练

11、兵,步步踩实出新意,百花齐放、活力四射、期期上台阶、年年出新人。在大练“五课” 功夫的过程中,不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总是在思考: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实、活、趣”。如教师备课、上课、听课,深入走进课标,走进生活,走进教材,走进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整个课堂;认真思考教师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思维力度,学生是否有兴趣,每一个环节是否合理;努力发现值得学习、思考、研究的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不断得到提升。说课、评课更是我校校本研训的一大亮点。每到周三,分组研讨学习如火如荼的进行。首先是执教老

12、师进行说课,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讲课后的感受,有哪些教学环节或课堂生成的处理自己比较满意,满意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留下什么遗憾?原因何在?然后主评人站在理论的高度,贴近新的课改理念,详细的对课堂进行分析评判,实事求是地加以点评,对课中的不足阐明自己的观点,探究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每次评课,主评教师仅在一天多的时间里写下厚重的评课稿,少则2000余字,多则6000余字,都可谓字字珠玑,这都源于平时读书学习的积淀,认真思考后的顿悟和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其他教师根据自己所听、所看、所思、所悟,谈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认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满着民主,充满着和谐

13、,充满着探究,不断激起研讨的浪花,不断生成思想的火花,不断产生意外的收获。最后由骨干教师或领导班子总结点评,再次解读教材,进行调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引出一个个课题,把问题课题化,课题问题化。比如,针对班级人数过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提出了“大班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的课题;针对学生不会阅读,不善读书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读与导”的课题;针对学生习作失真,缺乏个性,害怕作文的现象,我们加强了“如何进行个性化习作教学和习作点评”的研究。这些课题来自教师的工作实际,来自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来自于教师学习的思考。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老师们的行

14、动研究,反思提高,目前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弥足珍贵的是,我们教师在说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是坦诚的,不论是执教者还是评课人,没有掩饰、套话,直言不讳,一人执教,多方受益。在说、评过程中,老师们总感时间不够,意犹未尽。老师们在一次次精彩的听、说、评的过程中深受启迪,教育教学水平日有见长。学无止境,教艺无边。历数我校的每一位教师,老教师老当益壮,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他们执著的敬业精神和踏实 的工作作风让人感动;他们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理论积淀让人欣喜;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不甘落后的拼搏韧劲让人惊叹。老师们以研究的状态学习着、工作着;以反思的习惯改进着、提升着。为自己的提高、学生的发展诠释着大写的人生,体验着生命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