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03942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39].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四中学 张晓宏【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诵读诗文,理解诗意。2、 体会诗人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3、 背诵全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对比阅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诗人豁达开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学习重点】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学习难点】反复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播放录音机, 创设教学情境)2、听后,让学生自由谈听后感受。(对友情的期盼;广交友人的心愿;多一个朋友多一

2、条路 )3、以学生的感受为话题导入新课:师:(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赏识性肯定,使其有一种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友情是常开不败的花朵,她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友情是关怀、是祝福,有了她人生便多了几分温存,少了几分孤独。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文人雅士,为之纵情歌唱,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而其中为友人送别的诗就如同是诗苑中的一朵奇葩,散发着独有的芬芳。(同学们,你们了解哪些送别诗呢?诵读送别诗。)教师投影提示:送别诗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山中送别 王维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早发白帝城 李白 赠汪伦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送友人 李白 渡荆门送别 李白别董大 高适 金陵酒肆留别

3、 李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送别 李叔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离别是什么呢?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的切切思念。那么你来说一说,这些送别诗在情感上表达了怎样共同点呢?生:(悲凉,伤感,惆怅)的确,文人天生多愁善感,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或再难相见,因此面对离别,就会更加显得失魂落魄。所以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之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此的凄凉

4、哀婉呢?放眼诗苑,也不乏豁达开朗、积极乐观之作,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二、 检查预习。1、 介绍作者。(参考内容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 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王勃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有王子安集二十卷。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

5、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经典小故事一字千金唐高宗上元二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大人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大人,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

6、胡猜。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王勃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大人,大人为显其礼贤下士,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生平简介: 幼时聪慧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九岁时,读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十岁时,便饱览六经。十二岁

7、至十四岁时,王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等。 未冠而仕 14岁,王勃应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惊叹:“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称“初唐四杰”首位。 祸起斗鸡赋王勃当上朝散郎后,担任沛王府修撰,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王勃写了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二次被贬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参军任上杀死官奴而犯罪。这次,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8、 魂归南海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2、 字词检查。城阙 qu 五津 jn 宦游人 hun 天涯 y 歧路 q三、指导朗读:听配乐诗朗诵,提请学生注意语音、语气、语调和停顿。评: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情画意,明确正确的诵读方法。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五言“二三” 或“二二一、二一二” 七言“四三” 或“二二一二、二二二一”诵读诗文:教师范读。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读后师生共同评点朗读质量。2、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文中包含的感情。3、再读诗文,借助于想象力再现诗中描

9、写的画面。四、合作赏析对于诗歌的赏析,孟子很早就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太过于笼统,在分析中,如果没有具体而全面的资料或者诗句过于晦涩,我们就会不甚理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就教大家一种更具体更切合近体诗特点的分析方法:“起承转合”分析法起承转合”分别标志了每联的作用。 起: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承:颔联,紧承上联所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 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 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下面,我们就用“起承转合”法来分析这首诗。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词意:城阙:指长安。辅:护

10、卫。三秦: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五津:津,渡口;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句意:长安城被关中之地护卫着,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 起: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分析首联交待了哪些因素)地点:城阙:唐代帝都长安城 (送别地点。) 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要去的地方) 时间 风烟:早上才有雾。(暗示时间是早晨)事件: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送别)赏析:首联,第一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地点蜀州。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被迷蒙的风烟所遮。微

11、露伤别之意。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词意:离别意-离别的情意与君离别意-我和你离别的情意宦游人-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时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成为游士或游学,离开家乡到异地做官称游宦或宦游)句意: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 加以具体化的描述。怎样具体化: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

12、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自然。赏析:颔联,承首联写惜别之情,对友人加以宽解:我和您都是远离故土、在外做官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名句)词意: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比:紧靠,挨着。比邻:近邻。句意:四海之内只要有彼此互相理解而情谊深切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赏析:颈联,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

13、宕开。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这两句诗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词意:无为:无须,不要。岐路:岔路,分手的路口。儿女:子女,男女,这里特指青年男女。沾巾:沾湿手巾,指哭。句意:不要在分手的岔道上,像儿女分别那样泪湿袖巾。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 照应题目点出“送”的主题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赏析:尾联,慰勉友人不要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一

14、样,为离别泪湿手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也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五、回顾全诗: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评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接,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六、小结 主题: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别离时悲伤,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的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七、探究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