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0341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一、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理不好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搞教学研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而不愿在教学研究上耽误时间、花费精力;还有的教师为了做好教学研究,而不愿去上课,甚至想彻底放弃教学。这两种情况都说明,要做好教学研究,摆正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笔者以为,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1、教学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前提、源泉,教学研究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升华、提高和创新,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是为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脱离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是空洞的,是纸上谈兵,脱离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是无的放失。如果说教学研

2、究是水,那么教学就是它的源,只有教学搞好了,教学研究之水才能源源不断,细水长流;教学搞不好,因循守旧,没有创新,被动应付,那么,教学研究之水最终就会枯竭,教学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说教学研究是树,那么教学就是土壤,教学研究之树只有深深扎根于教学的土壤,才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才能根深叶盛、枝繁叶盛,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离开了教学的土壤,教学研究之树就会枯萎。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时,教学任务很重,但教研成果却层出不穷,文章一篇接一篇。可是后来这个教师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工作可能比原来还轻松了,做教学研究的时间更多了,然而,他写的专业文章却越来越少,最后甚至不见了。这是什么

3、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这个教师长期不兼课、不深入教学第一线,这使他对教学了解甚少,很难发现有价值的课题,如此教学研究论文自然也就写不出来。所以,如果为了搞教学研究而放弃教学,那是短见,是鼠目寸光,如果为了搞教学研究写文章而影响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才真正是本末倒置。 2教学和教学研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离开了教学研究,教学活动就不会有创造,教学就会停留在低水平上,在原来的低水平上徘徊不前。有人教了一辈子书,但却始终未深入进去,课教的平淡乏味,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性,还有的教师教学一旦进入“高原期”便长期不能突破,这些都与不重视教学研究不无关系。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这样说:教而不

4、研,教就缺乏科学性,研而不教,研就缺乏针对性;教而不研,教就会失之于肤浅,研而不教,研就会失之于空泛。二 思想支配行动。一个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做好教学研究的意义,才能在行动上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教学研究?这是个理论性很强的话题,笔者愿意提出如下八条理由与同志们交流: 1做好教学研究是学校实施“三名”(名教师、名学生、名学校)工程,实施“名师带动战略”的需要。笔者认为:在“三名”工程建设中,培养“名教师”是建设“名学校”、培养“名学生”的基础。要办好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没有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支撑,要办好一所学校便是一句空话;世界上许多“名学校”都是因为拥有一大批“

5、名教师”并由这批“名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名学生”而闻名的。当然,“名学校”与“名教师”“名学生”之间是一种辨证关系,“名学校”为“名教师”的成长和出名创造、提供了条件,“名教师”又为“名学校”增添了光彩,有了“名教师”的培养、指导、提携、举荐,在加上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勤奋,才可能培养出“名学生”。何谓“名师”? “名师”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那么,“名师”的知名度是怎么形成的?笔者以为,“名师”的知名度主要靠两条途径提高,一是直接的学生,二是间接的学生。换句话说,“名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课上得要漂亮,征服直接的学生,教出“高足”,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第二是要有大量的著述

6、,征服间接的学生,让更多的人受益,应该说后者同前者同等重要,只会教书没有著述的 “名师”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有,其影响也极为有限。所以,一个教师要做“名师”必须做好教学研究,一个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施“三名”(名教师、名学生、名学校)工程,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必须重视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拿破伦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有句古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但人活一世,总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能留下个好名声也不算枉活一生。但名声是通过优秀的工作赢来的,是学生对自己的认可,而不是追来的。那种不择手段追逐名声的做法只能是事与愿违。我不赞成“淡泊名利”的说法。事

7、实上,大凡自诩“淡泊名利”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伪君子,是一些不学无术又想名利双收的人,追逐名利又得不到名利的人,是一些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考察周围的人群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实:大凡自诩“淡泊名利”的人,最后无不为名利所击倒,他们追逐起名利来,比那些已经得到名利的任何人都不择手段,所不同的是他们做的很隐讳,他们往往是当了婊子还要为自己立牌坊。所以,把工作做好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前提下,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荣誉,本也是无可厚非的。 2做好教学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

8、志为转移,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能感受得到:当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遵循了这些规律,教学效果就特别地好;相反,如果我们还没有认识、发现、揭示这些规律,以致在教学活动中违背了它,我们就要受到限制、制约,教学效果就会特别地差,人们大都是在这种时候才意识到规律的存在。笔者认为,教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是探索、揭示、发现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它,自觉地去运用它、遵循它,而不是违背它,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研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哪些思想、做法不符合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影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就是要改革这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思想、做法。所以,

9、教学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3做好教学研究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教师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可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研究水平。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就要学习教育理论、钻研大纲和教材、研究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法、涉猎各科知识、弄清来龙去脉,通过总结升华,发现揭示认识教学规律,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所以,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应当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研论文以及各种稿件的撰写。 现实生活中,教师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叫做教书先生,一类叫做教书匠,还有一类叫

10、做教育家,最后一类也可以叫做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教书先生只是把教书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教书只是“应付公事”,误人子弟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这一类;教书匠大体上还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属于“经验型”的教师,这类教师凭着经验的积累,课也能上得很漂亮,但只能算是“熟能生巧”,他们虽然把教书作为一种事业,但教学上缺少创新,很难再有提高和长进,这类教师急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止步不前;教育家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最高追求,这类教师最大的特点在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充满热情和激情,是全心身地投入和追求,真正达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他们十分注意教学研究,善于将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11、、升华、提高,上升到理性高度,以求认识发现教学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丰富教学理论和人类文化遗产,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一个有事业心有追求的教师应当把教育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重视教学研究。 4做好教学研究是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要形式。一提到教师的在职进修,很多人单纯地把它理解成学历进修或者叫文凭进修。过去,教高中的教师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水平,现在又要求达到研究生水平。搞得一家人家都不安心教学,成天忙着考研、拿学历、混文凭、搞学位。应该说,这只是教师在职进修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进修,教师可以增长学识,这对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十分重要。然而

12、,这种进修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很难通过这种进修得到提高。所以,有人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高中教师具备合格学历以后,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没有正相关的关系。相反,教师通过进行教学研究,不但可以增长学识,还可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该说这虽然不拿学历但却是教师最富有实效的在职进修。5做好教学研究是教师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需要。俗语说,有作为才有地位。一个教师要在社会上立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要在教育转型期不下岗,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教学研究,并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

13、身的教学水平。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好教师,这是真理。教育上要减员增效,必然要有人下岗,但决不是让所有的教师都下岗,因为什么时候我们也要办教育,办教育就离不开教师。减员增效是要一部分人先下岗,哪些人先下岗?毫无疑问,那些哪方面都不行的必须先下岗。所以,你要保住自己的饭碗,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搞好教学研究。 6做好教学研究并非没有任何实惠可言。市场经济社会,讲实惠无可非议,对教师个人来说,搞好教学研究并不是没有任何实惠可言,教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使教师有“名”,而且也会使教师得“利”(比如稿费,尽管有限,尽管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在这里,笔者想特别说明,那种靠编书坑害学生

14、肥自己腰包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法律不允许的。还有那种用公款请客送礼发文章、直接或者变相向学生摊派,将损失转嫁于学生的行为,都是师生深恶痛绝的。这些都不是教学研究行为,他们的所谓成果也算不上什么教学研究成果。 7做好教学研究会增加教师获得荣誉、晋升职务职称和工资的“资本”。笔者常常讲,一个教师只要职称上落不下,就吃不了大亏。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只要好好教学、勤于研究,通过平等竞争早一点评上职称是很现实的,这比大家一起去挤行政上的“独木桥”不知要好多少倍。很多人不明白,当教师有当教师的好处,当校长有当校长的难处。遗憾的是“官本位”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当了高级教师也还想去当一个什

15、么长,好象没个什么职务,就证明自己干得不好,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一大悲哀。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在教育上建立一种机制:让教师形成“梯次”,给教师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鼓励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让那些一流的教师在各方面的待遇都不亚于一流的校长。 8做好教学研究还是一种健脑益智活动。由于人脑有用进废退的特点,所以,脑子是越用越灵,那种用脑过度会伤脑子的想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脑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经常思考问题是开发智力、锻炼心脑最有效的途径,能够敏锐地思考问题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一些科学家到了百岁高龄还能思考问题,还能做研究、写文章,这与他们经常动脑筋,保持了良好的用脑习惯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在实践上坚持做好教学研究,在工作中正确处理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成为一名受社会尊重的优秀教师,愿我们的队伍中涌现出更多的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