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03379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别问这是问了什么教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诗歌)山阳县第二幼儿园 汪绍钰设计意图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我国9岁儿童刘倩倩创作的诗歌,曾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荣获“菲利亚”金质奖章。诗歌作者跟大班孩子年龄差距不大,语言直白,孩子读起来没有距离感;诗歌内容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适合大班孩子欣赏。另外,诗歌还渗透了德育的内容,幼儿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纯真、善良,美好的心灵。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幼儿既对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有所了解,又激发了他们阅读世界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欲望。教学

2、大纲制定的本单元主题为“感恩”,所以我在语言领域中选择这样一首儿童诗让孩子来欣赏也比较切合主题。根据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课前谈话帮助幼儿回忆生活场景,为诗歌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中借助录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及图谱操作为幼儿提供理解与表达的支持,直观感受诗歌结构,为创编打下基础。同时,图谱将幼儿的内在思维与外在口语表达联系起来,为幼儿学习合作仿编提供必要的支撑。活动目标1、通过图片和朗诵,理解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3、感情朗诵,在读中体会主人公纯真、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

3、点:通过多种方式欣赏诗歌。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材料准备1、ppt,卖火柴的小女孩(录音),黑板,磁铁等。2、诗歌前三小节图谱。经验准备教师在课前利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蛋糕、棉衣、碟片,让幼儿亲身回忆生活场景,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活动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趣:1、 课前小朋友们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谁来告诉老师,故事中的小女孩怎么了?(哦,她在大年夜里冻死了。)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2、 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刘倩倩,跟你们刘老师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在听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后,写了一首诗,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

4、,你们想听吗?3、 这首诗歌的题目叫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来,跟老师一起读一读。二、 赏读诗歌1、 师配乐朗诵诗歌。提问:这首儿歌好听吗?你觉得哪儿好听?过渡:既然这首歌小朋友们都喜欢听,那我们就再来听一遍,看看你还能听到些什么。2、 结合图文再次欣赏诗歌。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诗歌中的“她”指的是谁?刘倩倩小朋友为什么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和她一块儿唱最好听的歌?过渡: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你们已经读懂了诗歌,读懂了刘倩倩小朋友的心声。来,跟着老师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歌。3、 师幼跟随图片学念诗歌。三、迁移延伸过渡:小朋友们,刘倩倩小朋友很有爱

5、心,她要把蛋糕送给卖火柴的小姐姐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和她一块儿唱好听的歌。老师知道,咱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也很有爱心,你想带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什么呢?出示图谱:我们来看看刘倩倩小朋友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们也学着用她的方式说一说。分享交流:把小朋友们创编的内容加进诗歌里再读一读。四、课堂小结:孩子们,1980年,年仅9岁的刘倩倩以她的诗作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参与了世界儿童诗歌竞赛,荣获国际“菲利亚”金奖。 今天,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模仿刘倩倩也当了一回小诗人,你们的发言温暖着我,你们的爱心感动着我。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留意,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或请爸爸妈妈记录下来,有一天你们也会成为真正的大诗人!课后反思

6、在交大的第一节实习课结束了。我抬头看了看活动室墙上的钟表:从三点二十五分开始,到三点五十结束,整整二十五分钟。怎么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回到休息室,刘老师叫住我和我简短的交流了一下这节课的一些问题。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到底是小学转岗老师,你的课小学化痕迹还是很明显的。”接着她罗列了一些现象:目标性太强,提问的方式不适合幼儿,另外就是这节课让孩子读的太多,谈话太多。是这样的。我教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要想一下子抛掉所有的习惯,是很艰难的。从备课开始,这只“恶魔”就一直跟着我,如影随形。在目标的设定上,我就赫然写上“学会朗读诗歌”的字样,这不是目标性太强是什么?材料准备中,我居然准备了字卡,被

7、刘老师果断否决:“不行不行,这绝对的小学化倾向。”教学时间我定了两课时,刘老师又说:“不用那么长时间磨蹭的,一节课就够了,你如果觉得目标没办法达成,我们就把这节课定位成诗歌欣赏吧。”诗歌欣赏?嗯,这个提议我喜欢,诗歌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可不就是拿来欣赏的么?但是,怎样欣赏,如何欣赏?难题来了。刘老师建议我在教学重点中写上“用多种方式欣赏诗歌。”于是就有了我这节课的流程:师配乐范读诗歌师幼一起读诗歌师幼配合读诗歌男女生分角色读诗歌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编。课前准备做得很足,有PPT,有图谱,有音乐。但我忽略了一点:多种方式欣赏诗歌。回顾我的方式,就一个字:读!所以课堂自然会让人感觉“小学化

8、痕迹”,因为小学语文课堂强调的就是一个字“读”,以致后来孩子们毫无情趣地、艰难地读。这就是我完全忽略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我忘却了培训时专家教授讲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根本上的不同:幼儿是在无意中学习和获得新知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要做到“无痕”。这样一分析,我的课堂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了:提问的时候喜欢说:“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读懂了些什么?”孩子们回答了之后会继续问:“谁接着补充?”“嗯,你读懂了诗歌的内容,你读懂了作者的心声.”狠狠的摔一跤没关系,要紧的是摔跤之后明白自己问什么会摔跤,下次如何避免摔跤,慢慢地走得更稳更好。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改变思维,更新观念,相信我会做得更好。感谢交大幼儿园,感谢刘倩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