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03274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合肥模拟)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读图回答13题。1红水河()水量大多宽谷水流湍急有结冰期A B C D2与龙滩水电站比较,大藤峡水电站()A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B海拔更高C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D距离主要市场更近3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增强B将成为沟通川

2、、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C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D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2016天津模拟)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据此回答45题。4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落差大,多曲流5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是()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

3、产业结构调整伏尔加河全长3 690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积雪融水在伏尔加河流域河水补给中起着主要作用。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伏尔加河上有很多堤坝、水库和水电站,另外也连通很多运河。读图回答67题。6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措施包括()A以水能资源的开发作为流域治理的核心B采用高坝一次性开发方式发展水电站C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保护生态D水坝、运河的修筑获得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7伏尔加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影响有()A夏汛前降低水库水位,可提高汛期蓄水能力B水位抬高,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C促进流域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的发展D下游流量明显减少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

4、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读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8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防洪减少水土流失减缓河床抬高速度有利于建设高耗能工业为主的综合型工业基地A BC D9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B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D有利于发展航运,促使渭河平原的工农业产品向东输送如图是北半球某亚热带季风区,该区面积为50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 428米。读图回答1011题。10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

5、的三角洲,其原因不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不同,导致含沙量少B夏季风影响不同,海浪侵蚀作用弱C水系不同,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D流速不同,泥沙不易堆积11下列关于乙河流域开发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水电B重点是开发矿产资源,加大矿产外运通道建设C森林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林果业和林产品加工业D河流梯级开发,对流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保护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甲 乙(1)甲图中的M河是_,乙图中的N河是_。(4分)(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原因是什么?(8分)(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分析此处水能

6、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8分)(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8分)13(2016西安模拟)黄河全长5 464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甲流域开发的思路与田纳西河相似,都十分重视对水能资源进行_开发。乙处开发的方向主要受_因素的影响,其早期以_工业为主。丙河段易形成“_河”,除了该河段_因素外,乙处河段带来大量泥沙也是重要原因。(5分)(2)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富,上、中、下游的优势能源分别是_、_和_。(6分)(3)黄河流域中游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各任答三点)(9分)(4

7、)黄河流域要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能源产业结构上应做的调整是什么?(8分)课下限时集训(四十一)1A2.D3.D第1题,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位于南方季风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无结冰期;河流主要流经山地地区,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第2题,与龙滩水电站相比,大藤峡水电站距离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近,海拔更低,落差更小,但距离珠江三角洲等市场更近。第3题,水库形成的库区,河流流速降低,对两岸的冲刷力量降低;红水河未流经四川;红水河属于珠江上游,梯级开发能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红水河梯级开发,其水电主要送往华南地区,能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4B5.D第4题,一般洪涝灾害多发的

8、原因包括水量大,落差小导致排水不畅,从材料中可知该河多洪涝灾害,只能从水量大方面分析。该河位于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涝灾害。第5题,该流域内落差大,不可能全流域通航;修建水利工程只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而不是原料;大型水利工程本身就是重要的景点,可以发展以山水、大坝、水库为景点的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6D7.C第6题,河流综合开发一般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治理的核心;伏尔加河流域矿产丰富,以重工业为主;采用梯级开发方式,水坝、运河的修筑获得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第7题,伏尔加河补给主要来自雪水,以春汛为主,故夏汛前不必降低水库水位;众多大

9、坝改变了长期形成的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由于电力充足且廉价,促进了流域资源的开发和高耗能产业的发展。8C9.B第8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和减缓河床抬高速度。第9题,受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的影响,潼关水位升高,渭河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逐步变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同时由于河床水位升高,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10B11.D第10题,读图可知,甲河流域以林业为主,说明地势高,坡度大,由于农业结构不同,导致河流含沙量少,流速相对乙河更大,泥沙不易沉积;由于甲河流域有众多湖泊,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所以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相对乙

10、河流,甲河流夏季受季风的影响大(乙河流有陆地的阻挡),所以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第11题,读图可知,乙河流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对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是综合利用,即开发、加工和环境保护并重;乙河流域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支流),可以发展林果业和林产品加工业;河流开发的重点是梯级开发,对流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保护。12答案:(1)田纳西河长江(2)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

11、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3)长江三峡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4)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13答案:(1)梯级矿产资源(煤矿)煤炭(采煤/资源型)地上(悬)地形(2)水能煤炭石油(3)有利条件: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交通比较便利,市场广阔。注意事项:保护植被;保持水土;有计划地复垦复植;保护生态,防止地面沉降、塌陷;防治环境污染;修建能源外运通道。(4)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提供多样化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