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03219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3单元综合:考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主张将神人性化【解析】选D。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材料的意思是人和神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A、C明显错误;公元前6世纪时天主教还没出现,排除B。2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

2、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解析】选C。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说明作者否认神的意志,“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说明作者注重反思人类自己。3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

3、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对所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以前只知“服从法律”到现在去“检验”法律的合法与否,可以看出当时希腊人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

4、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解析】选B。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解读信息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诗中“德行、求知、智慧、向善”等体现了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最契合。5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世界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理论。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人类文明由质朴宁静的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到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 B.对人性做出了“性本善”论断 C.对人生提出“舍利取义”的追求 D.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性的

5、、伦理的、理性的”。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苏格拉底提出“知德合一”、“认识你自己”,强调人的理性。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都是以人为本,因此都是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6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们都( ) A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 B对教会丑恶进行鞭挞C系统提出“人的学问” D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写作【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意大利“文学三杰”共性的认识。只有薄伽丘擅长小说创作,彼特拉克第一次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进行创作。三位文学家都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对教会及其世界观进行鞭挞。7“特来美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

6、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A禁欲主义 B英雄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选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作品巨人传 。从特来美修道院规可知“他”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层迥然不同,是一个符合典型人文主义的“人”的标准形象。8“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7、【解析】选B。本题考查解读信息与理解能力。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形成了西方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9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D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解析】选C。 题干的“人文主义”是指广义上的人文主义,考查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A项为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B项则是宗教改革时期;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由;C选项则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因此,正确选项为C。10有人

8、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解析】选C。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就是弘扬人的本能,这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精髓,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只不过是人文主义的某一表现形式而已,都涵盖在人文主义之下。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而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出来。11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

9、核心是(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C民主政治、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解析】选A。欧洲近代史之曙光是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否定教会的主导性作用,提出因信称义,所以两大潮流即是人文主义的潮流和因信称义的潮流。12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

10、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A项符合题意。13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14 1420 - 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

11、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歼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右图)。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解析】选D。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的时间是1420 - 1436年,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封建专制势力非常强大,此时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尚未发生。所以A、B、C均不正确。15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与欧洲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主义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A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实生活的享乐 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C反对私有制,批判圈地运动的罪恶 D反对君主专制,

12、倡导君主立宪【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辨别能力。根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仅相符合文艺复兴,C项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D项仅符合启蒙运动,所以应该选择 B项。16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宽容他人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敬畏自然【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伏尔泰在引文中强调每个人说话的权利,狄德罗强调人享有自由的权利,这都是人的自然权利。17对英王查理一

13、世的审批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三权分立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有一个公共意志,为了维护这个公共意志,大家都应遵守一定的社会契约。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撕毁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材料中布拉德肖的言论体现了这一思想。18 “法国大革

14、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群众动员的威力把这些普世伦理确认为一切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源泉。”材料中的“普世伦理”是指(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法国大革命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因此大革命中的“普世伦理”应该指启蒙思想的相关主张思想。19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解析】选C。材料信息提供的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应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制度构建;A和D项是并列选项,应排除;B项是客观上的影响,也应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